中国卖给美国量最大的商品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美贸易结构的比较

1.中、美货物贸易结构比较。(1)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不断扩大,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8512.1亿美元,出口额为4383.7亿美元。进口额为4128.4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得到优化,从初级产品为主逐渐转向以工业制品为主,1980年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与工业制成品相差无几,分别为50.3%和49.7%,而2002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仅为8.8%,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达到85.5%;可见,在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持续大幅度下降,而工业制品的比重持续上升。这说明,在外贸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外贸结构发生不断的变化。同时初级产品出口的内部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改变了改革开放以前单纯以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为主、食品及活动物为辅的出口格局,形成了以食品及活动物为主、以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为辅的良性出口结构。另一方面,我国制成品出口内部结构也得到优化,改变了过去以轻纺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形成了以机械运输设备及杂项制品并重的出口结构。我国的出口制成品正朝着以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高级制成品为主的方向发展。工业制成品一直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而进口的初级产品结构也在逐步提升。(2)美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美国产品贸易除1973、1975年外,从1971年起,30多年来连年逆差而且逆差额逐年扩大,1971年出口额为672亿美元,进口额为727亿美元,逆差额为55亿美元;2003年出口额为10186亿美元,进口额为15079亿美元,逆差额达4894亿美元。虽然美国的商品贸易连年逆差,但由于其经济基础雄厚,所以它的进出口规模仍是全世界最大的,而且对世界经济具有重大影响,这也是美国能动辄以贸易制裁威胁有贸易争端的国家的原因。美国的出品商品结构几十年来都是以工业制成品尤其是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为主。在出口贸易中,宇航、信息、通讯及电子构成了美国出口的主要部分;出口的初级产品中占前列的是食品,达7.9%(2001)年。国外竞争的激烈和生产的全球化使许多高技术产业的进口也加强,出口最集中的美国高技术产业同时也是进口最集中的产业,只有塑料和飞机除外;工业制成品在美国的进口占83.8%(2002)年。美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原油,进口的生产资料占初级产品进口的72.7%(2002)年。(3)中、美货物贸易结构比较。美国贸易结构水平属典型的水平分工型,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国际分工高度化和跨国公司生产国际化,制成品在出口和进口中均占很大比重。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商品贸易结构水平非常低,属中级垂直分工。因此,我国的货物贸易结构中出口结构以轻纺制品为主,重化工业制品比重较低,机电产品出口不足30%,进口结构则以重化工业制品尤其是机电设备为主,初级产品所占份额很小,不到20%。这样的贸易结构使我国在两国的国际贸易分工中处于低层次。

2.中、美服务贸易结构比较。(1)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中国服务贸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获得高速发展。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02年中国服务出口总额为3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进口总额为4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服务出口和进口的增长速度为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高。虽然中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整体出口规模与中国的经济实力相比仍很小,与商品贸易相比处于劣势,服务贸易的出口占全球出口的2.4%。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是服务贸易净进口国,2002年服务贸易项目逆差达68亿美元,这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在世界排名的不平衡。在服务贸易项目中,存在顺差的部门是旅游、通讯、建筑及其他商务部门,其余均为逆差,主要的逆差部门是运输和保险服务。(2)美国服务贸易结构。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中,美国自1976年来服务贸易年年保持顺差,是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美国服务贸易顺差大大改善了产品贸易中长期处于巨额逆差的不利环境,2002年出口额达2678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的17.4%。美国主要的十大服务贸易行业是旅游、运输、金融、教育培训、商务服务、通讯、设备安装维修、娱乐业、信息和医疗保健,这些部门在世界均居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3)中、美服务贸易结构的比较。我国的服务贸易与美国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首先,从服务贸易绝对数值看,我国的服务贸易远不如美国。其次,从服务贸易构成看,我国的
服务出口都属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进口则大多数是附加值较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再次,从政府对服务贸易的干预上看,美国政府的促进造成了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头号服务贸易强国。美国通过宣传、立法、设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我国虽已颁布了相当数量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完善。

3.中、美对外贸易地区结构比较。(1)中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改变以前对外贸易只针对前苏联、东欧及其他一些友好国家和地区的结构形式,对外贸易地区结构呈现多元化。从1993年以来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2年中、日贸易额达1335.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1.1%。美国从1996年以来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02年中、美贸易总额达1263.3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8%;欧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2年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总额1252.2亿美元。我国对三大贸易伙伴的依存度主要体现在出口上,而且是我国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随着东盟各国经济复苏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将有大幅度增长。(2)美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二战结束后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于西欧及日本等国,主要是因为战后初期,美国制造业能满足这些国家战争抑制了的消费需求以及恢复经济的需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美国对外贸易都集中在北美地区。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别为美国的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2002年美、加贸易额达3700.1亿美元,占美国对外贸易额的14.6%;美、墨贸易额达2320.9亿美元,占美对外贸易额的9%。日本、中国、德国、英国、韩国、台湾、法国、马来西亚依次成为美国前10大贸易伙伴。目前美国的出口对象分别为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英国,主要的进口国是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3)中、美对外贸易地区结构的比较。从对中、美对外贸易结构的分析可看出,日本在中美、的外贸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额要大于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额;美国对发达国家的贸易比重远高于中国。美国主要依赖北美市场,而中国主要依赖亚洲市场;中、美两国对非洲、拉丁美洲、东欧等经济欠发达区域的进口贸易比重都不大。美国经过多年的外贸发展和格局调整后,其市场结构已渐趋合理;我国的对外贸易地区结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有很大改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而且市场多元化水平明显低于美国。其主要表现是,我国对亚洲市场的出口比重过高,而对北美、拉美尤其是占世界进口份额很大的欧洲市场的出口比重过低,这对我国未来贸易地区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启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23
姚明
第2个回答  2009-05-24
垃圾
第3个回答  2009-05-23
轻工业品
第4个回答  2009-05-23
袜子或者打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