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的策略越多越好

我马上就中考了可是自己有的学科很差所以希望大家帮助我。谢谢。

名师教你备中考
离中考只有3个多月时间了。今年中考命题会出现哪些变化?考生应在复习冲剌阶段注意什么?今日,本报特邀市七中、市三十二中、市三十七中、市三十九中等学校的名师,对中考进行解读,以供广大师生复习时参考。
语文 培养规范意识 加强写作训练
■命题趋势
与2008年相比,今年的语文《中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在考试内容、题型、试卷结构和分值等方面总体保持稳定。稍有变化的是“写作与表达”部分,不再有5分的“自我评价”,这主要是针对去年阅卷发现学生的自我评价模式化明显而进行的变革,但“写作与表达”50分的分值保持不变。
■备考建议
1.认真解读《说明》,明确命题范围。在了解大范围的基础上,要细致分析其中的一些细节。如基础部分关于名著有这样一句话“能了解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文学形象”,据此我们可以把名著复习的重点主要放在有文学形象的几篇作品上。
2.制订具体计划,保证复习效果。教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列出复习内容与时间的安排,做到既有长计划,又有短安排。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复习方案,但最好以教师的引导复习为主。
3.培养规范意识,提高训练实效。针对学生审题、答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复习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使学生做到认真审题,书写整洁、尽量不涂改,在指定位置作答,表述规范、流畅等。学生自己也应经常反思,明确自己的不足,在训练、测试中自觉主动地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4.加强写作训练,倡导个性表达。去掉了“自我评价”,等于提高了作文分值,但对不少学生却是加大了得分的难度。因此要重视作文训练,提倡作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抒发真情实感,写出个性化文章。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题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会变通与运用已有的材料,还要让学生通过修改把自己的作文变为精品。学生要做个有心人,善于从阅读材料和别人的文章中汲取营养,同时用心写作、修改自己的每一篇作文。
5.把握重点难点,重视反馈校正。在复习中,要突出重点,还要找准学生的薄弱点,尤其是大部分学生共有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训练,达到强化落实的目的。建议学生使用改错本,收集易错题,经常翻阅回顾,提高复习效率。

数学 平中求新 稳中求变
纵观我市近年中考数学试题,其主要特点是:重视继承、保持稳定、平中求新、稳中求变,且不落俗套。2009年,我市中考数学试题会继续保持上述特点并有所创新。
一、注重双基将一如既往
多年来,我市的中考数学试题一直把“双基”的考查放在首位,多数试题源于教材,或是教材上的原题;或是对教材中例题、习题进行了改变和变式。2009年中考,“立足课本、注重双基”的特点会一如既往,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仍然会保持在7:2:1左右。
二、数学应用将与时俱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市近几年的中考应用题又体现出以下特点:数量上呈上升态势;知识上注重初中阶段的主体知识的考查;背景上注重公平、公正,力求做到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都能理解,突出时代特色、关注社会热点。
三、新增内容将备受青睐
概率、变换、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等是新课程的新增内容,这些内容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基于此,我市近几年中考明显加大了课标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度,展望2009年中考,这些内容必将备受青睐。
四、数学思想将风光依然
近年来,我市中考数学命题在坚持以数学思想为核心的同时,着力体现几种重要数学思想的渗透。比如,整体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建模思想等。2009年中考,数学思想丰富的问题将风光依然。
五、实践操作已渐露锋芒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而且还明确提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何在考试中渗透这一理念?“实践操作”型试题为上述理念的实现搭建了平台。从近两年的中考试卷来看,这类问题已渐露锋芒。
六、坐标几何会推陈出新
坐标几何问题融数、形于一体,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是考查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很好载体,将此类问题作为压轴题,则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我市近几年的压轴题都以此来立意,但每年都推陈出新、精彩纷呈。

英语 夯实基础 注重能力
与2008年中考英语试题相比,今年的中考试题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听力测试共25分,题型为对话理解(包括长、短对话理解)和语篇理解等。比2008年中考听力测试总分少了5分。
2、语言知识及运用共45分,题型为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等。完型填空题由往年的10小题增至12小题,加大了难度;阅读理解考查的篇数没变,仍是3篇;每篇由5小题减至4小题,分值却由15分增至18分。提高了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要求。
3、取消了2008年中考试题中的任务型阅读题型。增加了完成句子题型。完成句子是2009年中考试题中新增的一个题型。该大题六小题共9分,每小题1.5分。重点考查学生的造句能力,
4、补全对话这一题型,由往年的根据对话情景补全对话中空缺的十个单词,变为根据对话情景从题中提供的六个句子中选出四个句子来补全对话,分值为 6分,每空1.5分。
针对这些变化,建议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复习主要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重点让学生重读课本,复习记忆基础知识。对教材中反复出现的重点、难点,要指导学生掌握。最重要的是加强基础词汇(即核心词)、词组、句型的过关。
第二阶段主要是进行专项复习。一是针对重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如名词与代词、形容词与副词、动词、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的复习。二是按时态复习总结语法,再针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编写练习题给学生加强练习。三是针对中考重点题型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结合我市的中考题型,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完成句子、写作、听力等进行专项训练,并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
第三阶段复习主要以综合复习、模拟考试为主。进行综合训练时,要以学生为主,对所复习的知识重新整理,查漏补缺。通过精心设计的综合练习,彻底消除学生的模糊概念,强化考点。

历史 重视能力培养 关注时政热点
2009年历史中考总体上与去年保持了四个一致:一、命题原则一致,注重考察学生的三维目标和能力、注重体现课标精神、注重体现开放性和时代性;二、考试范围一致,考察学生初中阶段所学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共6本书,其中各部分历史所占的比例为中国古代史占20%、中国近代史占30%、中国现代史占10%、世界近代史占20%、世界现代史占20%;三、考试形式一致,闭卷、笔试,分值20分,难度保持不变;四、题型结构一致,有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和历史实践题(活动与探究)。
根据《中考说明》的要求,我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重《中考说明》
虽然今年的《中考说明》与去年的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但是,在知识内容上仍发生了不少变化,尤其在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中二战后的历史这三部分变化最多,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应紧扣《说明》,既不超出范围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不遗漏任何一个考点。再有,今年的历史样题也有变化,题目更加开放、更注重学生能力的考察并且增加了今年的中考热点,如五四运动、有关美国的历史、一战等。重视对《中考说明》的研究,尤其是对今年和去年的不同之处进行深入研究,这有助于加强中考复习的针对性。
二、重课标、重教材
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国家对初中学生的要求和定位;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我们应该针对每一个考点核对教材的内容、把握课标的要求,从中分析出每一个考点的难易度、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和学生应提高的能力,然后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把握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重能力培养
中考注重考察学生的各项能力,我们在中考复习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重时政热点
历史中考注重时政热点的考察,我们应密切关注当年的热点,并且在复习中加以重视和落实。如: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经济危机等。
五、重易错点、易漏点
历史学科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学生的易错点、易漏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历史专有名词、专业术语,二是重要的已成定论的程度词,三是重要字词的书写。这三部分错、漏是中考中学生不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应格外提醒学生注意这些易错点、易漏点,避免中考中遗憾地失分。

地理 新增考点较多 注意能力培养
2009年地理中考考试范围有较大变化,考试内容明显增加,去年中考不考的七年级上册后三章和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七章第一节、第九章第一节今年都成为必考内容。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读图能力
一是在复习过程中先按教材或课标编排顺序将基础知识系统化,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以教材为依据,全面梳理,稳步推进,阶段落实。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找准知识的模糊点、疑惑点和缺漏点,把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联系,把握好地理知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时时图文结合,以图记文,文在图中。二是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双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特别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如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中国政区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作),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地形区、河流、铁路线、商品粮基地、牧区、工业基地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合一),这种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提升读图分析能力的作用。
二、把握时事热点,加强实际应用
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有关热点问题的地理命题都占有一定分值,在复习过程中要紧密依托教材,对本土地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回顾熟悉。现实问题和焦点问题始终是中考最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部分。命题材料多取材于新闻报道,时事动态,各种数据等资料,命题的地理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触及较多。如2008年地理中考题中就提到了当年雪灾所袭击的地区。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关注如环境、人口、资源等热点问题,运用有关资料和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化学 稳定中追求变化 变化中体现课改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考化学将在考试形式、题型、试题难度方面保持稳定,在考试范围、要求方面出现变化,进一步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首先,考试范围略有变化。与去年相比,暂不列为考试内容的,除了“拓展性课题”、“资料”、“家庭小实验”、“化学·技术·社会”、“调查与研究”外,增加了“书中每页下的小字注释”部分。
其次,部分考试内容的要求具体化。常见的元素符号记住27种,不包括锡铅;常见的沉淀物质记住4种,氯化银、氢氧化铁不在其中;酸、碱、盐部分主要考查常见酸、碱、盐的基本性质;计算题不涉及两个及以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不涉及过量、表格、字母和复杂数字的计算;实验与探究考试内容也作了进一步的明确。
第三,今年中考化学试题将更加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重视对双基的考查,注重考查获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用简单的化学语言描述化学问题的能力。
中考在即,如何在短短3个多月内,提高复习效率,考入理想的高中?建议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突破。
1.抓住重点。中考的重点是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酸碱盐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化学方程式与溶液的综合计算等,该背的要背得清,该记的要记得住,该理解的要理解得透彻。
2.掌握特点。学会归纳总结,找出知识的联系,注意区分、对比,找出并落实不同的地方。如复习酸、碱、盐时,既要通过共性掌握其普遍规律,又要针对具体物质了解其特性。
3.瞄准热点。抓住近几年中考改革的最新特点,把握考试命题趋势,准确把握“考什么”和“必须会什么”,要灵活运用知识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
4.落实知识点。要想将已做过的题目全部复习一遍,时间不允许,因此在这一点上强调以前练习、考试中,掌握不好、做错的知识要一一落实。
另外,注重选题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的捷径,同时加强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的训练,了解规范的解题程序,掌握中考命题的思路及题型,注重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中考时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生物 培养素质 强化基础
1、生物中考内容有7大项: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细胞和生物的结构层次、植物学、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多样性、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的生活。知识和能力考查的重点依然是“生态系统”、“植物学”、“人体生理卫生”3大项。教材上的“病毒”、“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的特征”等内容不在考试之列。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中考说明》明确了生物中考的难度系数为0.7左右,低于物理和化学的难度要求。备考中以复习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主,如细胞、生态系统、植物的两大作用、人体生理、生殖和发育、遗传学等;训练时则以培养生物学基本技能为重,如概念升华发展、联系实际应用、归纳总结比较、图表分析解答、信息处理答回、术语专题专用等等。适当注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
3、综合提升生物学概念和观点生物学是实验性的理科,应注意其特有的科学性,现行教材还注重了生物与环境、人类与环境。因此,备考中提升生物学概念和掌握观点尤为必要。如“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概念应贯穿于理化生各学科,也联系着细胞、生态系统、植物、人体生理、生殖发育等;“生物的第一特征是需要营养物质”的概念应渗透于植物、人体、动物、细菌真菌、生态系统、细胞、生殖发育等。重要的生物学观点有“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适应环境”、“结构适应功能”、“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感恩父母、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等等。
4、建议性综合专题训练。①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②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③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比较;④植物学:总结“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各层次的结构和功能,再上升到生态学中;⑤人体生理;在一个人体图形中总结八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可在血液循环路线图中总结八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⑥生物圈和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变化;⑦遗传信息传递:生物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特征)。

思品 抓纲务本 提升能力
(一)变化
1.考点压缩:总考点由去年的103个缩减到83个,其中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考点无任何变化,和去年保持一致;变化较大的是八年级下册(考点由32个减到21个)和九年级全册(考点由50个减到41个)。虽然考点总数减少了20个,但知识点删减的并不多,多为合并与概括。
2.考点指向更具体明确。如《中考说明》第三部分第一单元第1至7个考点都是由总说到分说;第三单元第2个考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重要环节和对公民的要求等等,知识点一目了解,更加明确,增强了可操作性。
3.综合当前学生和社会实际,增添或强调了一些考点:如积极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主动为国分忧,承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我国环境的总体趋势;培养团队精神等。
4.2009年《中考说明》中仍然存在与现行教材内容不一致的考点:如产生代沟的原因;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义务教育的三个显著特征等。这几个考点仍沿用旧教材观点,而在新教材中要么已删除,要么已修正。
(二)复习建议
1.强调抓纲务本,做到有章可循
这里“纲”是指《课程标准》、《中考说明》,“本”即为教材。
这三者皆为复习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要挖掘三者最佳结合点,使考试要点和教材知识点层次化,做到有章可循。
2.强化“三轮”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第一轮复习为系统复习:主要目的是巩固教材基础知识,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第二轮复习即综合复习,要把三个年级教材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能够用教材知识点特别是重点来联系学生实际、社会热点,且附以有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三轮复习是专题复习,以热点为主线,联系教材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并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把握时政热点,兼顾教材重点
今年时事热点比较多,要认真分析,深入研究,找准时事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时事热点有:改革开放30周年;聚焦奶粉事件,关注消费安全;抗击灾害,重建家园;神七飞天、撞月成功与科教兴国;弘扬奥运精神,展现中华风采;保障民生,促进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注金融危机,积极应对挑战等等。
4.注重信息梳理,不要失去自我
对于复习备考,特别是后阶段,一定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学校教研组集体智慧,制定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备考方案。对于信息要加强收集、辨别和整理,不可盲从。

物理 考察能力 体验生活
从物理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近几年中考物理比较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很少考察死记硬背的概念,考题大多贴近生活实际,但是又不会脱离课本太远。
声学和能源分值很少,应该不会出现在选择题当中,而应该出现在填空题里面。声学的考点主要注意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两个点,而能源则注意一下能源的分类,平时同学们可以多了解一下太阳能等与新能源的有关知识。光学考5分,选择题应该有一个,作图题应该有一个,填空题有少量。常见的考点有:光现象的识别、反射作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识别等。热学部分的主要考点有:晶体与非晶体的识别、液化现象的解释、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改变内能的方法等,值得注意的是,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也是常见的考点之一,属于热学与力学的交叉知识,容易被同学们忽视。凹透镜的3条特殊光线不作为中考内容,复习时可以少花点精力。
电磁学是中考的重点,各种题型都会有所涉及,近几年的选择题中每年都有对动态电路的分析,比如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开关对电路的控制等,都属于此种题型。电学每年都有一个大型实验题,但是今年的中考说明中并未将《伏安法测电阻》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列入备考范围,同学们可将复习的重心移到《伏安法测功率》、《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等实验上,尤其注意与控制变量法有关的实验。
力学部分同样是中考重点,其中对日常生活中常见数据的估读、估测也是每年都有的题型。重点关注《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等实验,计算题则重点是压强的有关计算和功率、效率的有关计算。《中考说明》的最后一句话说:滑轮自身质量不计。很多同学认为那就是不考滑轮的机械效率。其实这句话是个笔误,正确的说法是,不通过效率和物重等条件计算动滑轮的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3
离中考还有最后 3天,考生应当如何复习?记者昨天采访了本市几所名校的老师,他们提出:在最后阶段,考生的精力应主要用来抓知识重点,强化记忆。除了把复习重心收缩到教材上外,还应当合理有效地安排复习计划,应考时还需要掌握几个注意点。

语文(中华中学初三语文教师黄烨)

复习策略: 66篇古诗文一定要吃透,特别要关注名句、中心句和写景句等,做到会背会默写。考前一两天,考生可试着在40—50分钟内,按中考要求写一篇作文,做到心中有数。阅读方面可以看看以前做阅读的错题。另外再看看往年中考语文的标准答案,了解答题时如何组织语句、如何表达才符合答题要求。

应考提醒:考生应考时,各题分值对考生是一种暗示,特别是阅读中的问答题等,一般几分就是几个答题要点。

数学(一中初三数学老师施工生)

复习策略:不要搞强化训练,不要做太难的模拟题。最后几天将教材通看一遍,强化记忆;另外针对自己平时做错的题,再做些练习,在练习中发现新的问题要及时请教;根据自身情况有重点的复习,或把填空、选择题等基础题作为重点,或侧重于中档题,优秀生可以侧重于压轴题的研究。

应考提醒:考生应尽力使每步运算都正确,不要跳步骤。做完题目后,应该换一条思路来复查,或把答数放到题目条件中检查。假如感觉原来的题解不妥,可以另做题解作比较,弄清哪个解正确再涂改。

英语(一中初三英语教师黄侃)

复习策略:熟记单词和词组、复习句型和语法、回放考点和易错点、模拟完成 1—2套综合试卷以调整好考试状态。今年中考英语试题“词汇部分”将考查词形转换能力,做这类题要根据该词在句中的成分推断出词性,结合词意及构词法的一般规律写出该词的正确形式;另外英语阅读理解将加大对说明文和应用文的考查;而作文题今年还将以记叙文和应用文为主,考生不要忽视包括英文书信在内的如请假条、留言条应用文。

应考提醒:听力考试很多试题不能根据所听内容直接找答案,而是要对内容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因此要速记难点、疑点和关键词,学会在第二或第三遍时核对、检查和修正。

化学(一中初三化学老师谢乐菊)

复习策略:不要盲目做题,应将平时做的题目,尤其是《 2004年化学中考指导书》和所有的模拟试卷拿出来,将所有错题重做一遍,针对错题中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做到不留一个知识盲点。有选择地做一些易错题,找到解题方法。

应考提醒:在应考时不定项选择题的答题很有技巧,首先要了解 5道不定项选择题一般只有2题(最多3题)选2个选项,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宁可只选1个选项,因为少选只扣1分,错选要扣3分;对于计算题,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指出保留有效数字,则所有数据应是可以除尽的,而前一问的设置总是为后一问服务的。

物理(一中初三物理教师杨大为)

复习策略:基本概念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重要的常数和数据要熟记;对刻度尺、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等实验仪器的用途及方法要弄清。要求掌握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仪器,实验步骤,要观察的实验现象,要记录的数据,实验结论都要弄明白。另外,还得关注一下社会热点问题,如:神舟 5号飞船载人飞行成功,南京市天然气和煤气的置换等。

应考提醒:应考时作图题要画得规范并符合题意;计算题要思路清晰,方法简便、计算准确、书写符合要求。

政治(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三政治教师沙宣勇)

复习策略:政治是开卷考试,因此最后阶段考生应该重新梳理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要点大概在书本什么位置。关注热点话题十分重要,今年的热点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考生应结合南京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在这段时间考生也可以上网或在报纸上收集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时事,用政治原理思考。

应考提醒:考试时有些题目好上手,但不一定能得高分,考生应注意表达方式,尽量用专业术语进行解释。最后一道题经常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情感问题,答这类题不崇尚说太空洞的话,有理论支持的同时应该将真情实感写出来。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53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