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多少根头发叫秃头?

如题所述

他们看电影电视的时候,常向父母问“这个是好人吗?”“那个是坏人吗?”一旦认定他/她是个好人,那么他/她所作的一切都是好的;一旦认定他/她是坏人,那么他/她所作的一切都是坏的。
我女儿晶晶六岁那年,她从别的小朋友那里得知,麦当劳有个促销活动,低价销售一种玩具猫,日本造的,叫“哈啦猫”。一天晶晶说:“爸爸,你给我买一个玩具猫。”我答应道:“好的,明天下班回来的路上,
我可能有空去给你买一个。”我答应得这么爽快,本想女儿会兴高采烈,没想到她又哭又跳。我赶快又说:“我明天6点下班,坐33路公共汽车,到宜佳家具店对面的麦当劳给你买一个哈啦猫。”这样晶晶才止哭不闹了。
后来,我反省这件事情,发现小孩的思维跟大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期待的是黑白分明,是非明确。用“可能”这些字眼,在儿童听起来就跟不答应一样。给小孩许诺,一定要具体明确。
对于亚洲人来说,正常人头发大概八万根左右。没有人生下来就是秃顶的。男士到了三十岁以后,由于遗传、生活、工作等因素,有些就开始掉头发。头发是一根一根掉的,成片儿掉的那是得了民间叫“鬼剃头”的怪病。试想一下,能不能找到这么一根头发,在它掉之前是正常,掉之后就成了秃顶。不能,不存在这么一根头发。
“秃顶”这个概念是典型的程度问题。刚掉一些,不觉得;掉到一定程度,就比较明显了;再往下继续掉,那就成了陈佩斯了,反正不剩几根头发,干脆剃个光头算了。即使是秃顶的人群中,多多少少都还是有些头发的,真正一根没有的也很少见。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扎德数学家,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创立了“隶属度”的概念,在[0,1]区间取值。完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其隶属度为0
,完全属于的隶属度为1
,其他的都取中间值。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数学史上的一场革命,不仅丰富了数学科学的内容,也为描写认识现实世界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工具。
就隶属“秃头”这一概念来说,朱时茂那头乌发,哪位男士不羡慕,哪位女士不爱见,其隶属度为0
。陈佩斯出现哪里,哪里的亮度就增强了,他的隶书度应该是
0.9
左右吧。葛优虽然认为自己“聪明绝顶”,只是发线靠后、头发稀疏罢了,还是保留了一些,算他
0.7
吧。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绝大绝大多数的概念都不是绝对的。即使像人类的性别,够清楚了吧?到处的厕所只有“男”和“女”,而事实上还是存在天生性别取向不明确的,就是报纸上经常报道的阴阳人。
自然语言中只有“真~假”、“对~错”、“是~非”,都是两个值,没有描写中间状态的词语。这也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误观念,我们的世界也是这么简单,说一不二,黑白分明的。
语言中的状况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动词和形容词,它们有明显的区别:动词可以带宾语,如“看书”;形容词可以为“很”修饰,比如“很干净”。然而现实语言并不是这么简单,有些词语同时兼具有这两个特征,比如“我很喜欢旅游”。“喜欢”到底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准确地说,它是这两个词类之间的中间状态,
50%的动词,
50%的形容词。“喜欢”这类词还有一大批,诸如关心、害怕、担心、讨厌等。因为它们都是表达心理活动的,所以又叫做心理动词。
我们生活的世界,包括每天离不开的语言,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只有用合适的思维工具才能正确认识它们,描述它们。如果一个能够从传统的“是”和“非”的二值思维,转换成多值思维,那么他/她的观察能力和洞察能力就会提高一大步。
学习语言不光是为了认识它,把话说好,也是提高我们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