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歩青的出生去世日期

如题所述

你的答案是:出生日期:1902年9月23日
逝世日期: 2003年3月17日
苏步青(1902.09.23 ~ 2003.03.17),浙江平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复旦大学校长等职。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中文名 苏步青 外文名 Su Buqing 国 籍 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带溪乡 出生日期 1902.09.23 逝世日期 2003.03.17 职 业 数学家 毕业院校 日本东北帝国大学 主要成就 发现四次(三阶)代数锥面
国内率先研究开展空间理论
深入研究仿射和射影微分几何理论
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 代表作品 《微分几何学》《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 祖 籍 福建省泉州市 曾任职务1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 曾任职务2复旦大学校长 曾任职务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人物生平编辑
1

苏步青 (5张)
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但父母依然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1919年苏步青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
1937年,

苏步青
浙江大学的数学系在培养人才方面已显示出雄厚的实力,并开始招收研究生。他的最早的学生方德植已写出了研究论文。下半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到杭州。浙江大学先后迁到建德、泰和、宜山,直至贵州遵义和湄潭。日本侵略军的侵略,使浙江大学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祯校长的领导下,发扬了民族正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了万重困难,坚持教学,坚持科研,坚持“求是”的校风,使得这所处于穷乡僻壤的学校产生了国际影响,被前来参观的英国的李约瑟(J.needham)博士称誉为“东方的剑桥”。在其中,数学系的贡献是突出的。苏步青在躲避空袭时,还带着文献,在防空洞里坚持研究。在湄潭,苏步青带着他的几位早期学生熊全治、张素诚、白正国等人,坚持了射影微分几何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许多论文都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在国际几何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以苏步青为首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派已开始形成。
浙江大学搬回到杭州。尽管国民党政府的各项政策使教育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在浙江大学数学系也出现了不少积极分子,但数学系的研究空气,仍然坚持不衰。学生们在参加学运的同时,仍然认真跟着老师们学习和做研究,讨论班进行得有声有色。苏步青和陈建功看到了数学各分支之间联系的必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决定让两名成绩突出的学生谷超豪和张鸣镛同时参加“微分几何”和“函数论”两个讨论班,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创举。浙江大学还为设在上海的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输送了几位高材生,也有几位学术上已有成就的教师被选送到国外深造,这是他们为扩大对外交流、博采众长的一项措施。
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他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2003年3月17日16时45分13秒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92年邓小平会见著名数学家苏步青
苏步青不仅继续从事数学的教育工作,而且还当了浙江大学的教务长。1952年院系调整,他到了上海复旦大学,仍然担任教务长,后来还担任过副校长、校长,1983年改任名誉校长。他在非常繁重的行政工作的同时,仍狠抓数学的教学工作,他继续为青年教师、研究生开课,举办讨论班。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微分几何的研究集体曾几起几落,一度只剩了一位成员胡和生,他们两人仍然坚持举办讨论班,一有时机,他们就合作培养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终于,浙江大学的微分几何学派在复旦大学不仅又生了根,而且继续发展,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学生来支援别的学科的成长。有许多学生去从事微分方程、力学、计算机科学等等,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研究集体,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后起之秀。苏步青创建了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担任所长多年,为培养年轻的高质量人才和开展前沿的数学研究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位老教育家,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教育青年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经常对青年讲话,教育他们热爱祖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他们要勤奋学习,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他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他并且主张理科学生要有文史知识,提高这方面的修养。凡此种种,都对青年一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步青还为中等数学教育付出大量心血。60年代初,他牵头在上海进行了中学数学教材的改革,编出了一整套高质量的中学数学试点教材。他还一直关心中学数学师资的质量,主张大学要关心支持中学教育。他年过85高龄时,还亲自为中学教师举办系统讲座,以扩大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人物成就编辑
苏步青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微分几何。1872年,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Klein)提出了著名的“爱尔兰根计划书”,在其中总结了当时几何学发展的情况,认为每一种几何学都联系一种变换群,每种几何学所研究的内容就是在这些变换群下的不变性质。除了欧氏空间运动群之外,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有仿射变换群和射影变换群。因而,在19世纪末期和本世纪的最初三四十年中,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都得到很迅速的发展。苏步青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是属于这个方向的。此外,他还致力于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的研究。一共发表了156篇学术论文,并有专著和教材十多部。他的不少成果已被许多国家的数学家大量引用或作为重要的内容被写进他们的专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5
苏歩青
出生日期【1902年9月23日】去世日期【2003年3月17日】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男,汉族,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复旦大学校长等职。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003年3月17日16时45分13秒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25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字云亭,原名尚龙(讹作尚良),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微分几何学专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003年3月17日病逝于上海。
第3个回答  2015-12-10
苏步青出生于1902.09.23 ~,死于2003.03.17。
苏步青简介:浙江平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第4个回答  2014-01-25
出生日期【1902年9月23日】去世日期【2003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