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之意思是:代词,他。

  2、出自《吕氏春秋》中的《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3、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至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4、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 伯牙心中的所思所想,对钟子期都无法隐瞒。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只能停留在岩石下;心里十分伤感,于是就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类似于连绵大雨声音的乐曲,再作出崩山声音的乐曲。每次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是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你能听出我的心意,想象出的景象就像我想象出的景象。我到哪里才能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问题回答: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一定知道。

全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全文解释:
俞伯牙擅长弹琴,而钟子期善于听懂琴声所表达的意思。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呀,仿佛是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伯牙心里想着流水时,钟子期说:“好啊,仿佛是广大的江河奔腾在我眼前!”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知道。钟子期死后,伯牙便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摔破了琴挑断了弦,一生都不再弹琴。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3-28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之”指的是“伯牙所想的事物”。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念:心里所想的,得之:知道。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出处:《伯牙与钟子期》选自《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著。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第3个回答  2015-02-25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一定知道。

全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全文解释:
俞伯牙擅长弹琴,而钟子期善于听懂琴声所表达的意思。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呀,仿佛是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伯牙心里想着流水时,钟子期说:“好啊,仿佛是广大的江河奔腾在我眼前!”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知道。钟子期死后,伯牙便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摔破了琴挑断了弦,一生都不再弹琴。
第4个回答  2012-12-20
问题回答: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一定知道。

全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全文解释:
俞伯牙擅长弹琴,而钟子期善于听懂琴声所表达的意思。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呀,仿佛是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伯牙心里想着流水时,钟子期说:“好啊,仿佛是广大的江河奔腾在我眼前!”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知道。钟子期死后,伯牙便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摔破了琴挑断了弦,一生都不再弹琴。赞同50|评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