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支箍钢筋如何计算其长度?

二支箍钢筋如何计算其长度?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2: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钢筋计算的误区

1、集中标注,比如KL1(9) 250*500 A8-100/200, 2B25;4B25, 其中2B25是梁上部二根通筋,如这条有几十米长,按规定是不能搭接的,但下部钢筋就不是这样的,甲方审计人员认为要按通长计算,其实不是这样的,梁的下部钢筋虽然是通长标注,但每跨在支座处是断开的,伸入支座的长度为锚固长度,计算钢筋时特别要注意

2、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设构件截面宽度为b、截面高度为h,主筋保护层厚度为a;箍筋长度为L,箍筋直径为d。二肢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L=2(b+h-2a)+4d+2×6.25d 。

注:如箍筋设计为抗扭箍筋,箍筋长度还应加两个搭接长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15
如果箍筋钢筋用的是8或者6个的直径,直接计算梁的周长即可,如果是工程下料,是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弯钩长度*2,弯钩长度视箍筋直径而定
第3个回答  2009-05-14
设构件截面宽度为b、截面高度为h,主筋保护层厚度为a;箍筋长度为L,箍筋直径为d。二肢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L={(2/3)b+h]*2-8a+23.8d}*2
第4个回答  2009-05-14
按照浙江定额,双肢箍长度算其构件断面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