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签订澶渊之盟,30万岁币换来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如题所述

宋朝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局面,但未能实现全国统一,这点北宋统治者是清醒的,而辽也认为代表中国,以“正统”自居,两政权并存的情况下都坚持一个中国,在实力地位为前提的情况下,签订了澶渊之盟,也称辽宋结盟,有点类似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会盟形式,在濮阳签订的,盟约签署后换来了两国政权一百多年的和平共处局面。

宋《契丹使朝聘图》。

《辽史》记载是宋朝先求和的,《宋史》记载是辽国先求和的,明摆着两国都有点忌讳谁先提出来,有失颜面,当年能促成和谈的关键人物是王继忠,两国史料都有重点写这个人,王继忠也很尴尬,他本是宋朝的河北路都转运使,辽军南下被逮到,又授予他官职,等于说王继忠身兼两国官职,来回充当谈判使者,最后达成和谈,辽国虽为城下之盟,但先抛出橄榄枝,宋朝虽有乞和之嫌,但还算体面。

宋仁宗下令将真宗回銮诗刻于澶州,建回銮碑,图为澶渊之盟遗址上的回銮碑。

宋辽两国接受“南北两地,古今所同”的观点,同意双方正式互称南、北朝,于是辽宋就成了兄弟之邦。谁为兄长谁为小弟以当朝皇帝的年龄计算,宋真宗赵恒年长于辽圣宗耶律隆绪,签订时宋真宗是大哥,辽圣宗是小弟,宋给辽递国书时,宋真宗把萧太后喊婶儿,真宗死后儿子赵祯继位为仁宗,当时辽圣宗耶律隆绪还在位,于是宋仁宗把耶律隆绪喊叔儿,到了辽兴宗耶律宗真时,他又把宋仁宗喊哥,仅称呼上看,两国尽显骨肉亲情,一片祥和。

澶渊之盟终结了20多年的征战,缔结了100多年的和平,当初为达成和平协议,两国皇帝共同发表誓书,图为大宋誓书。

在这件事件中,北宋的寇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澶渊一仗寇准稳住了宋军战线,遏制了辽军的攻势,他本是位刚正的爱国诤臣,在和谈期间,严定了条件和底线,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宋真宗说百万亦可,寇准知道后,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准将斩汝。后来也就订了每年30万,10万两银,20万匹绢,但这30万既不是战争赔款,更不是纳贡,而是岁币,就是赐的钱,作为哥哥,每年赐点钱给弟弟过生活,按现在话来说就是资助。

图为大辽誓书。

30万岁币多吗?对于北宋来说,毛毛雨,北宋每年朝廷税收都是1亿打底,北宋连年征战,消耗的军费无数,放在别的朝代早就崩溃了,但北宋依然能顶着,百姓生活依然有资有色,30万的开销根本不构成负担,另外两国开通贸易,宋朝通过贸易获得的顺差数额海了去了,所以这个盟约既不是丧权辱国,在当时对宋朝是有利的,对两国百姓更是偌大好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后世看来,推动了民族和谐融合,中华文明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