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到《袁崇焕传》中的这段话时,我不禁有些诧异,因为纵使是对明朝深恶痛绝之人,也不大可能说出如此绝对的话语。那么金庸何出此言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之腐朽,不如汉唐末年;明之黑暗,不及西晋初年;明之残暴,不比桀王纣王。
明朝当然有过黑暗时期,但历史上有过黑暗时期的朝代比比皆是,在这方面,明朝不太具有代表性。换句话说,每个朝代都有其腐朽的时候,亦有开明的时候。
明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社会的一部分,与其他朝代一样,都是经历着由盛转衰,由开明到腐朽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中国古代千篇一律,换汤不换药。
专制社会毕竟都是落后而不长久的,难逃没落和衰亡,难逃王朝更迭,因此才会有魏晋南北朝,才会有唐宋元明清,才会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叹。
如果说明朝的灭亡是因为后期统治者昏庸残暴,那清朝不也是因为如此而被民国取而代之了吗,如此一来,金庸将明与清的对比,厚此薄彼,岂非五十步笑百步。
思明朝过错
但转念一想,说这话的可不是别人,而是武侠泰斗金庸。他对历史的了解,绝对比常人多得多,思考问题的深度,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这让我有些质疑我的判断,不得不回过头来再次回望明朝。作为一个以农民起义开始又终结于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朝代,明朝充满了太多争议和话题。
1368年,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白手起家,一步一步推翻元朝,开创了明朝的基业。自这开始,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大杀功臣,创立锦衣卫,一步步强化皇权,将专制推到了顶峰。
而到了第六代朱祁镇这里,皇帝居然因为御驾亲征而被俘虏,在他回国后更是因为和弟弟朱祁钰争夺权力而反目成仇,成为天下笑谈。
明朝昏庸的皇帝不在少数,明武宗朱厚照荒淫无度,沉迷女色,明神宗朱翊钧三十年不上朝,荒废国事,明熹宗朱由校爱好木匠,疲于政事,宠信魏忠贤,明思宗朱由检在位期间东林党独大,危害国家。几乎在整个明朝期间,党派林立,宦官乱政都是常态。
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金庸说明朝腐朽黑暗,是不为过的。
想明朝功劳
但是瑕瑜互见,明朝能统治276年之久,是必有其难能可贵之处的。明朝推翻了元朝,结束了蒙古人的残暴统治,使中原大地重回汉人怀抱,从这一点上说,明朝是具有先进性的。
在朱棣和朱瞻基时期,造船业和纺织业、印刷业等甚为发达,中国的私营经济也迅速发展,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郑和因此七下西洋,明王朝由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国家之一。
在文化方面,朱棣下令编写的《永乐大典》,其涵盖内容之广,凝聚知识之丰富,可谓空前绝后,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我国的四大名著,其中之三就是出自明朝时期,还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科技成就更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因此,明朝功过兼有,虽然并不完美,但也不至于成为金庸所说的腐朽之最。
不舍袁崇焕
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能更好地得出答案。这段话是在《袁崇焕传》中出现的,而不是明史或者其他更正规的系统性史料中,因此相对会不那么严谨一些。并且既然是袁崇焕的个人传记,那就不得不提到袁崇焕。
他是爱国英雄,抗清名将,屡次击败后金军队的进犯,保明朝在山海关外立足,是清军为数不多的忌惮的明朝将领之一。这样一个本该受重用的人才,却被崇祯猜疑惨遭处死,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
金庸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认为明朝皇帝错杀忠臣,昏聩不已,对袁崇焕的憾转化为了对明朝的恨,从而草率地将明末定性为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刻。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太多变数和遗憾。况且袁崇焕的死,看似偶然,实际却是众多历史的重演和历史的必然。
古往今来,伍子胥,白起,邓艾,狄青,岳飞,于谦,熊廷弼,他们又是为何而死?
袁崇焕式的悲哀绝非个例,在专制社会,身处时代的局限,文人志士们只能沦为帝王统治的工具,操纵的棋子,皇帝用时便强行拿来,不需要时随时弃之,生杀予夺,谁也改变不了。这绝非明朝一朝之过,而是整个专制社会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