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是什么?

如题所述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忙种五月节,夏至不纳绵。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割谷子,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岔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忙买办,大寒又一年。

二月清明麦在头,三月清明麦在后。

过了忙种不可强种。

庄稼一只花,全靠粪当家。

稀留厚,厚留稀,不稀不厚留大的。

“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名称分别是:

农历一月的立春、雨水,二月的惊蛰、春分,三月的清明、谷雨,四月的立夏、小满,

五月的芒种、夏至,六月的小暑、大暑,七月的立秋、处暑,八月的白露、秋分,

九月的寒露、霜降,十月的立冬、小雪,十一月的大雪、冬至,腊月的小寒、大寒。

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最早出现的节气。

冬至是农历十一月的中气。早在殷商时就出现了“冬至”概念,不过那时人们叫冬至为“至日”、“日南”、“南日”等,这些词语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均已发现。

“冬至”出现最早可能因为古人对这个日子太敏感,太在意——冬至以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长,再过一段时间的严寒,天气就渐斩转暖。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的《夏小正》称:“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符矣。”大概意思是,冬至这天是太阳最短的一天,阳气开始增长,生物萌动。《礼记·月令》也有相同的观点:“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