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打工人,如何存钱?

如题所述

存钱方式一:365天存钱法
比如说:第1天存1元,第10天存10元,第20天存20元,第30天存30元,第200天存200元,这样总的下来,一年能够存66795元,虽然说刚开始的金额是比较小,很多人都能接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也就会越来越大,但如果能坚持下来,一年存的钱也是不少的。
那如果自己的工资比较少的话,是可以降低一个倍数的,比如说:第1天存0.1元,第2天存0.2元,第3天存0.3元,第4天存0.4元,第365天存36.5元,一年下来是可以存6679.5元。
存钱方式二:100天存钱法
100天存钱法是第一天存1元,第二天存2元,第三天存3元,以此类推,一直到第100天存100元的意思,那么可以存1+2+3+4+5+6+…+100的公式是:(首项+尾项)×项数÷2=(1+100)×100÷2=101×50=5050。
100天存款法其实对于打工人来说,刚开始是不难的,比较容易,但随时时间的推移,到后面需要存的钱就会变多,但最多的也就是最后的一天100元,其实也不算特别高,只要能坚持下来,那么一定就可以存到钱的。
存钱方式三:52周存钱法
52周存钱法是指一年52周内,每周递存10元,比如说:第1周存10元、第2周20元,然后以此类推,第52周520元,那么一年能存下来的钱就是:10+20+30+40+50+……+520=13780元。
如果存入的金额不一样,那么是可以用这个公式代入来计算Sn=n*a1+n(n-1)d/2,其a1为第一次存的钱,an为最后一次存的钱,n为存入次数,公差为d,Sn为总共存入的资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0
兔年将至,为新年的计划和目标已经在前了,我在十年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习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习惯攒钱
在存钱比例高低上,90后依旧在所有年龄层中占据上风,有三成的人表示会存月收入的50%以上。
小调查,身为当代打工人的你,每月能存多少钱?
一场疫情,让没吃过苦的90后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了,一定的存款能增加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特别是独生子女,即将成为家庭中坚力量,如果未能未雨绸缪, 但凡遇到一点变故,必将跌入谷底许多年再难翻身。
一直以来,中国人以远超国际平均水平的储蓄率,获得“爱存钱”的名号。存钱凶猛的,有不少年轻人。2022年,90后变得爱存钱了,其中,“20-25岁的年轻人,也比往年多出不少。”
2022年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在全国2200名40岁以下的人中,90后这一职场主力军,每月有存钱习惯的比例最大,占到了41.7%。95后紧随其中,也达到了40.6%。在存钱比例高低上,90后依旧在所有年龄层中占据上风,有三成的人表示会存月收入的50%以上。
年轻人存款的增多,伴随着消费的收缩。这从“奶茶告别30元时代”的调整可以看出,更从“10个年轻人有7个将性价比放在第一位”的观念中窥知一二。90后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开始,更加精打细算了。
只有真正在遭遇变故时(比如自己和家人生病,遭遇裁员失业、生活工作中急需用钱等危急时刻)时,才会真正意识到手上有点存款的重要性。因此,平时一定要刻意存钱,不做月光族,努力多开源,尽量节省开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消费,更不能超前开支欠下大量债务,一定要存点钱来抵御风险。
分享一下我这几年一直在坚持的几条生活、工作原则供参考吧:
1. 刻意节省非必要的开支,量力而行、理性消费,降低自己的欲望,减轻自己的消费欲,清心寡欲,能保障常规的生活质量就行,重在要提升内在的丰盈程度。
钱要花在刚需上、刀刃上,不买不需要的东西,不买性价比不高的东西、一般不买奢侈品、名牌和最新款产品,不买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东西,不买需要透支自己储蓄才能买到的东西,不买不在自己预算范围内的东西,不买非当下就需要的东西。
2、也要学会开源,尽一切可能进行开源让自己的收入和存款变多。
在主业工作中努力干,争取升职涨工资,或者遇到好机会跳槽涨工资。努力提高主业收入,依然最为重要,这依然是增加收入最快也最靠谱的方式,千万不要为了搞副业而荒废主业,不能本末倒置。
不仅依靠工资赚钱,也要想办法搞点能挣钱或能积累经验、长本事的副业,放下所谓的“脸面”,不要看不起那些感觉那些让自己没面子的副业,一切不违法、不违背道德、不违背职业道德、合理合规合法地靠自己劳动换取报酬或增长职场竞争力的方式,都不丢人,没钱、没本事、没有职场竞争力才是真的没尊严没面子。
3、不轻易辞职,踏踏实实干好已有的工作,除非是工作已经较为严重地损害了生命安全、身心健康,或已经找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能有稳定工作和稳定收入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去创业,创业十有九亏,还是先苟住生存下来再说,先求生存再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