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句诗的原作者是谁

如题所述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一.题解要点:

1出处:东坡全集

2体裁:七言律诗

3释题:和诗也,作诗术语,依照所和诗词韵脚所属的韵部,选择同步韵字来作诗词,称之为「和」。

4背景:1宋仁宗嘉佑元年(西元一0五六年)苏洵带领苏轼、苏辙至京应考,途中路过渑池县寄宿奉闲和尚居室,并在壁上题诗。

2嘉佑六年苏轼往赴凤翔任官,途中再经渑池,获弟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诗,即和其诗韵写了此诗。

5主旨:本诗以怀旧为题材,抒写人生无常的慨叹,并以昔日的坎坷艰难与弟共勉。

6内容:前四句是议论,譬喻人生无常的慨叹;后四句是叙述,追忆往日艰难的情境。

7文评:1本诗不作抽象的思辨与推理,而借生动的形象,表达对人生际遇的感受,这种手法正是宋代哲理诗的特色。

2颔联「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采「单行入律」,对仗未工整,然意境自然灵动,正是东坡诗的本色。

8音韵:平起首句不入韵。韵脚:泥、西、题、嘶(平声齐韵)。

二.作者精要:

1名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2生平:1禀性聪慧,由母亲程氏亲自授教。仁宗嘉佑二年,登进士第。

2神宗熙宁四年,上书议论新法,与王安石不合,自请外放,历迁各州。后贬至海南儋州(今海南岛儋县)。

3出知杭州,建西湖长堤(世称苏堤,「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后卒于常州。

3学术:1思想恢弘,才气纵横,文笔雄深雅健。

2其文汪洋宏肆,尤长于说理,策议论辩均所擅长,诗、词、书、画造诣亦高。

3苏轼与父洵、弟辙并称「三苏」,亦同列名为「唐宋古文八大家」。

4著作:着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书。

三.要句解析:

1.要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语译:人生所到之处像什么呢?应该像是飞鸿踏在雪地上。

句旨:谓人生无常,世事易泯。

2.要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语译:雪地上偶然留下指爪的痕迹,鸿雁飞走了,那里还计较脚印留在何处呢?

句旨:谓人生在世,漂泊不定。

3.要句: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语译:老和尚已经过世了,变成一座新建的葬骨塔,墙壁毁坏,再也看不见旧日壁上的题诗。

句旨:谓奉闲和尚刚过世不久,而寺壁毁坏,往日题壁诗

4.要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语译:你还记得当年坎坷艰辛的旅途吗?路途遥远、人已疲累,所乘的跛脚驴啼声悲鸣。

句旨:以往日赴京应考旅途艰困的情景与弟共勉。

四、修辞重点:

1.譬喻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2.示现

路长人困蹇驴嘶。

3.顶针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4.对偶

(1)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2)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五、形音义辨:

1.雪泥鸿爪-雪地上偶然留下的指爪痕。后比喻人生境遇变化无常。

2.无由-无法、无从。

3.崎岖-山路高低难行的样子。此喻世路坎坷艰辛。

4.蹇驴-跛足的驴子。蹇,音ㄐㄧㄢˇ。

5.嘶-驴子悲鸣声。

六、成语运用:

1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或以喻人生聚散无常,有如鸿雁留于雪上的爪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8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出自宋朝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品原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第2个回答  2016-11-28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一.题解要点:

1出处:东坡全集

2体裁:七言律诗

3释题:和诗也,作诗术语,依照所和诗词韵脚所属的韵部,选择同步韵字来作诗词,称之为「和」。

4背景:1宋仁宗嘉佑元年(西元一0五六年)苏洵带领苏轼、苏辙至京应考,途中路过渑池县寄宿奉闲和尚居室,并在壁上题诗。

2嘉佑六年苏轼往赴凤翔任官,途中再经渑池,获弟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诗,即和其诗韵写了此诗。

5主旨:本诗以怀旧为题材,抒写人生无常的慨叹,并以昔日的坎坷艰难与弟共勉。

6内容:前四句是议论,譬喻人生无常的慨叹;后四句是叙述,追忆往日艰难的情境。

7文评:1本诗不作抽象的思辨与推理,而借生动的形象,表达对人生际遇的感受,这种手法正是宋代哲理诗的特色。

2颔联「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采「单行入律」,对仗未工整,然意境自然灵动,正是东坡诗的本色。

8音韵:平起首句不入韵。韵脚:泥、西、题、嘶(平声齐韵)。

二.作者精要:

1名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2生平:1禀性聪慧,由母亲程氏亲自授教。仁宗嘉佑二年,登进士第。

2神宗熙宁四年,上书议论新法,与王安石不合,自请外放,历迁各州。后贬至海南儋州(今海南岛儋县)。

3出知杭州,建西湖长堤(世称苏堤,「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后卒于常州。

3学术:1思想恢弘,才气纵横,文笔雄深雅健。

2其文汪洋宏肆,尤长于说理,策议论辩均所擅长,诗、词、书、画造诣亦高。

3苏轼与父洵、弟辙并称「三苏」,亦同列名为「唐宋古文八大家」。

4著作:着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书。

三.要句解析:

1.要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语译:人生所到之处像什么呢?应该像是飞鸿踏在雪地上。

句旨:谓人生无常,世事易泯。

2.要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语译:雪地上偶然留下指爪的痕迹,鸿雁飞走了,那里还计较脚印留在何处呢?

句旨:谓人生在世,漂泊不定。

3.要句: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语译:老和尚已经过世了,变成一座新建的葬骨塔,墙壁毁坏,再也看不见旧日壁上的题诗。

句旨:谓奉闲和尚刚过世不久,而寺壁毁坏,往日题壁诗

4.要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语译:你还记得当年坎坷艰辛的旅途吗?路途遥远、人已疲累,所乘的跛脚驴啼声悲鸣。

句旨:以往日赴京应考旅途艰困的情景与弟共勉。

四、修辞重点:

1.譬喻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2.示现

路长人困蹇驴嘶。

3.顶针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4.对偶

(1)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2)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五、形音义辨:

1.雪泥鸿爪-雪地上偶然留下的指爪痕。后比喻人生境遇变化无常。

2.无由-无法、无从。

3.崎岖-山路高低难行的样子。此喻世路坎坷艰辛。

4.蹇驴-跛足的驴子。蹇,音ㄐㄧㄢˇ。

5.嘶-驴子悲鸣声。

六、成语运用:

1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或以喻人生聚散无常,有如鸿雁留于雪上的爪印。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11-07
出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