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之炼金术师

爱德华背后那个蛇饶在十字架上的图片叫什么,有什么意义

  《钢之炼金术师》里的蛇十字架图形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它最早起源自中世纪时的欧洲炼金术,原始的图形就是一条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蛇,而它的寓意则与当初受难的耶稣基本相同。
  在炼金术的理论中,蛇代表着物质原始不完美状态。就如同耶稣受难后复活一样,“磨难”这个词在炼金术里对应的意义是“腐化作用”,表示最初的原料在被转化为完美的不朽之物前必须要经历一个腐化的过程。
  典籍中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曾炼制出贤者之石的是一个名叫尼古拉.勒梅的炼金术士。尼古拉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抄写员,在无意中获得了当时被誉为秘典的《犹太人亚伯拉罕之书》,并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潜心研究直到制造出了传说中可以让人不老不死的贤者之石。1417年,尼古拉与他的妻子双双去世,贤者之石被一起埋入坟墓中。闻讯后,世界上大批的炼金术士涌向尼古拉家,尽管所有的人都在那个不大的房子里仔细搜索,却始终一无所获。只有在尼古拉家中的地窑内,发现了柱子上雕刻着令人费解的蛇十字架浮雕。之后,又有人发现了用来制造贤者之石的红色粉末,但还来不及研究就被一个清扫的女佣无意间倒入了河中。
  不甘心的炼金术士们打开了尼古拉与他妻子的坟墓,却惊讶地发现坟墓中空空如也。直到十八世纪,冒险家保罗.卢卡宣称他曾在土耳其见到了消逝很久的尼古拉夫妇,他们从不曾尝到死亡的滋味,而是在贤者之石力量的帮助下平静地生活在阿拉伯半岛。如果传言是真的,那么保罗见到尼古拉夫妇的时候,这对存在于欧洲传说中的夫妇已经活了300年了。
  炼金术的“魔法语言”
  《犹太人亚伯拉罕之书》曾耗费了尼古拉整整21年的时间,那本书为什么会那么难?答案在这里:因为它使用的是炼金术的语言,而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交际语言和普通文字。这种语言从传入西方世界开始,就被称为“能与鬼神相通的魔法语”。

  炼金术大师的知识需要被保存下来,但也要最有效的避开普通人和恶意之徒的窥探,于是炼金术士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他们在著作中使用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图案和符号,按照常规的阅读方法,你根本无法看出前后文的联系,因为你不明白它的叙述次序,理解也就无从谈起。

  除非你手里握有打开这种“魔法语言”的钥匙,那就是尼古拉想从犹太人那里找到的东西。

  这把“钥匙”能让晦涩的炼金术著作在你眼前突然闪现出光芒,你能从那些乱七八糟的文字里看出实验进展的路径,那些古怪的符号和图案自己就会说话,每个字都散发出芬芳,一切就像在一个有阳光的温暖下午,作者带着你在奇妙的花园里散步。这把“钥匙”以秘传的方式从一代一代的炼金术士们手中传下来。

  要看懂炼金术士尼古拉·勒梅的著作,我们同样需要一把类似的钥匙,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许一辈子都无法获得它。

  要理解一个炼金术士的语言,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忘掉我们的常识和普通的概念。他们说的“太阳”不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太阳,他们说的“盐”也不是我们吃的盐,“水银”不是水银,“硫磺”不是硫磺……唉,我们慢慢来吧。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当尼古拉说行星的时候,他的脑袋里出现的是托勒密描绘出的天空:地球在宇宙的中心,围绕着地球的是七大行星,依次是: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不要对此不屑一顾,要知道,直到尼古拉死了100多年后,哥白尼才把宇宙的中心放到太阳上。虽然我们早就知道地球当然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是偶尔这么想一想也没有什么坏处,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想明白尼古拉都说了些什么,那最好暂时用尼古拉的脑袋去思考。

  他会这样去描述某一种物质,“冷”、“热”、“干”、“湿”。这时候你就要意识到他说的不是触觉,而是在说物质的性质。对物质的这种分类方法是从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那里延续下来的。

  亚里斯多德认为万物都是由4种元素构成:“火”、“气”、“水”、“土”。

  4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

  “火”的性质是“热”和“干”。

  “气”的性质是“热”和“湿”。

  “水”的性质是“冷”和“湿”。

  “土”的性质是“冷”和“干”。

  这4种元素在各种物体中的比例及其相互间的融合状况各不相同,由此万物才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如果改变4元素在某一物体中的比例,就可以把它转变为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也就是说,如果我精通每一种物质中4元素的全部分布状况,再通过合适的手段,我就可以把它变为任何一种我想要的其他物质。

  比如我可以把苹果变为一个芒果,要不然我们把讨厌的人变成我们爱的类型,或者相反。如果我要挑战难度的话,就会选择把核桃变为一只鸡。这些是巫师的梦想。那么把“铅”一类的贱金属转变为“黄金”听起来就不算多么离奇了。

  这也许就是炼金术士进行金属转化实验的理论前提。炼金术的实验就是一个元素相互转化的过程。

  使用一定的方法,物质中的4元素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具有同种性质的元素之间的转化就要容易一些,比如从“火”到“土”,因为他们具有同一种性质:“干”。

  而像“火”与“水”,这两种元素却截然不同,没有丝毫相似的性质。“气”与“土”也是这种情况。这两对元素也不是完全不能相互转化,只是会困难一些。要绕一下,比如,如果想把“水”转变成“火”,那么就先把它变为一个中间的元素“气”或者“土”,因为它们都具有一种与“火”相同的性质。之后再变成“火”就容易一些了。

  当然物质转化并不像这么轻松。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冷”、“热”、“干”、“湿”大概指的是什么,因为喜欢晦涩的炼金术士们常常提到它们。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中世纪炼金术士脑子里的金属只有7种:金、银、铁、水银、锡、铜、铅。但其实他们手里摸过的金属远远不止这么少,也就是说,当他们说“铁”的时候,你也许应该想得远一点,多一点,而不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第26号元素。

  你不要指望炼金术士会在他的著作里清楚的标明这些金属的名字,他们不会说,“投入铁20克、锡11克,再加2克铅粉”。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他们就不是炼金术士,而是化学家了。他们可能会说,“投入9份战神,再加5份闪电,最后让农神带走一切。”看到没有,事情就是这样变复杂的。

  炼金术士对实验的描述几乎全都藏在隐晦的神话和比喻之下。他们通常用7大行星的名字来暗指7种金属,同时也与一周的7天相联系。这样的关系你可以从下面的图里看出。

  金:金是来自太阳的高贵金属,所以是最完美的圆形。

  银:散发银色光辉的新月。

  铁:火星战神的盾和长矛。

  水银:信使之神墨丘利的权杖。

  锡:此符号来自闪电之神的标志。

  铜:从海中诞生的维纳斯的玫瑰。

  铅:苍老而迟钝的农神,头上顶着时间沙漏,手里握着弯刀,最后就被简化为这样的符号。

  你已经看出来,这组符号可以同时代表三组概念:行星、金属和星期。所以当一个炼金术大师说“太阳”的时候,很可能指的是“黄金”,或者“星期天”。

  最完美的金属是“黄金”,它是创造宇宙的“第一物质”最完美的体现。至于其它金属,它们在演变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或环境的阻碍,所以改变了演化的进程。只有一种东西可以加速它们的完美,那就是“魔法石”,也就是炼金术士努力寻找的东西。据说“魔法石”并不真的是石头,而是一种红色的粉末。

  “第一物质”的秘密,可能就是宇宙创生的秘密。

  如果“魔法石”能促成贱金属的完美,同样的,它也就一定能促成人体的完美,最终达到不朽。当然这只是揣测,我并没有野心想要归纳“炼金术”的原理!

  可是炼金术大师们为什么如此固执的认为黄金是最完美的金属?他们的根据是什么?黄金是否真的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我们不要忘记,在许多原始文明中,黄金并不是货币,人们把它看成神圣的东西,说它来自太阳。

  2楼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5813691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08

它最早起源自中世纪时的欧洲炼金术,原始的图形就是一条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蛇,而它的寓意则与当初受难的耶稣基本相同。 

在炼金术的理论中,蛇代表着物质原始不完美状态。就如同耶稣受难后复活一样,“磨难”这个词在炼金术里对应的意义是“腐化作用”,表示最初的原料在被转化为完美的不朽之物前必须要经历一个腐化的过程。

第2个回答  2009-04-06
《钢之炼金术师》里的蛇十字架图形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它最早起源自中世纪时的欧洲炼金术,原始的图形就是一条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蛇,而它的寓意则与当初受难的耶稣基本相同。
在炼金术的理论中,蛇代表着物质原始不完美状态。就如同耶稣受难后复活一样,“磨难”这个词在炼金术里对应的意义是“腐化作用”,表示最初的原料在被转化为完美的不朽之物前必须要经历一个腐化的过程。

复制来的==> http://tieba.baidu.com/f?kz=58136913
第3个回答  2009-04-10
泉小姐衣服上也有,怎么讲,算继承?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