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压根儿就没有动力,何谈阻力。北京地铁现在是中英双语,再加一个北京话也没什么嘛,好多地方都是三语甚至四语报站呢。可为什么还是没有增加呢?就因为----没有帮助!“北京话和普通话是由很大差别的”,这差异在哪,是吃了么您,还是回见您,是挨哪住,还是且,是不介,还是拔疮,是不着调儿,还是麻利儿,是瓷实?还是cei了(摔坏),北京话与普通话的差异更多是在口语、俚语、多词一意、儿化音等层面,你用普通话和北京话正式读出“列车运行前方是朝阳门站,有在朝阳门站下车的旅客请做好准备。”有多大区别,我倒上地,我听到(shang)四声(di)四声就行了,我们平时管上帝叫“内孙贼”跟这儿一点关系都没有!普通话本就是以北京话作为标准音,在北京话的基础上做了些删减更改而已,而如今差异也基本都在口语里,您天天说cei了cei了到书面上也得写摔坏了!您天天说踅摸踅摸到书面上也得写找!(哎吆我可没说您不会写踅字呐),而普+外+方言报站的地方当地的方言大都可以讲是另一个语系的东西了,懂北京话的人对于普通话的理解基本是100%,但是你在广州上海找个老爷爷找个老大妈,不太懂普通话的大有人在。北京是包容之城,蒙古人来了,涮羊肉就是北京小吃;四徽班来了,皮黄改造成国粹京剧;满族人来了,此处省去了好几万字。... ...北京有什么地方文化:包容、同化就是北京最好的文化,有容乃大是因为它能海乃百川。
作为一个北京人,其实我想说,报站那些话,要是用北京话说出来,其实就是说普通话的人不好好说话,首都如果那样报站,形象何在, 另外,北京话的魅力不在于用它读那些特定的句子,而在口语,口语中的那些俏皮话,那些歇后语等等的才是最有魅力的,而恰恰这些东西在报站的只言片语中无法体现,不知道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总喜欢把北京话和普通话分的那么开,意图何在。两者最大的区别也就是发音方式和方言词,不知道那些人总是举着北京话的架子在那,能做什么,是想搞分裂还是显得北京话高高在上,作为一个北京人,我觉得没必要吧,好的东西大家都能看到的,没必要什么地方都去展览。不过随着推普的进行,北京话现在日渐式微也是挺可惜的,至少我日常生活里很少用北京话的方言词,但是对方跟我说方言词我会感觉很亲切。有些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我们在掌握知识,使自己谈吐文雅的同时,遗失了家乡的气息,也是挺遗憾的,不过也是无法避免的。
因为本来就有北京话了。普通话就是北京话的一个variety。所以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只有三种:没学过社会语言学的、存心开玩笑的、既没学过社会语言学又存心开玩笑的。不排除确实有一部分人不知道什么叫做语言学意义上的北京话,误以为方言只是包括俏皮话而已。这样的人我们还需要让他去复习一下普通话的定义,尤其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一条。说句不客气的,每次见到有人藉着其他地方的方言在推行保护工作的由头,谈什么北京方言的流失或保护,我能想到的评价就无外乎这四个关键词:矫情、抬杠、缺乏常识、占了便宜还卖乖。我对北京话或北京人完全没有成见,我所反对的是那些无视北京方言和其他方言根本不在同一政策起跑线却还要强行凑热闹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