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没有棉花吗?为什么韩愈的,原道》中没有提及棉花?

如题所述

确实,在唐朝我们国家实际上是几乎没有棉花的。甚至于,棉花的棉字,都是在宋代才出现。
棉花在我国有一定影响力,要到宋代之后,普遍到民间百姓也能穿的起、用得上棉布,更是到明代中后期。追问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5
按照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规定:每丁每年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
绢的解释是:缯如麦绢者。从糸,肙声。谓粗厚之丝为之;绵的解释是: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布的解释是:用麻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品的材料。
所以,绢为柞蚕丝织品、绵为桑蚕丝织品、布是麻织品。
唐朝有棉花,叫做白叠子等,在北方及中原地区暂时作为少数人的观赏植物,古人大面积种植和利用棉花作为新式的纺织品要等到宋朝。但在此之前,中国关于东南边疆植种亚洲棉的记载很早就有了: 公元前1世纪广东雷州半岛已能织广幅布;第 6世纪在云南大理、广西桂林已有植棉的记载。这些地方种植的都是亚洲棉。
但是,有归有,在无比重视农业产出的古代,某种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一定是经过朝廷允许的,认为可以替代原先产量不高的才可以。棉花就是这种情况。
又比如租庸调里的“租”,缴纳的是粟米而不是稻米。在两税法替代租庸调之前,唐朝的稻米产量已经比粟米高,但百姓还不得不种粟米,因为,朝廷还没有更改税法。如果唐朝始终实行租庸调,那稻米依旧不能代替粟米的位置。
棉花至所以能在宋朝时大面积种植,第一,宋朝实行两税法,只收银、铜不收实物,第二,它取代的不是丝织品而是麻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