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确实公布了居民收入的中位数

如题所述

这是来源,统计局官方的公报,公布了居民的中位数收入,我把数据”整理“出来。

在第九项里面,见到了居民收入和消费

居民的支出第一是食品烟酒,第二是居住,第三是交通。

收入集中度呈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因为出现极端比较高的数据拉高了平均数,中位数是数据中最中间的数字,这个收入低于平均数,众数是出现最多的数据,官方没有公布众数,当必然低于中位数。

咱们用数量分析方法中的公式可以算出近似众数,也就是这个收入水平是大多数人的状态1695元/月,城镇居民众数3067元/月,农村居民众数1078元/月。农民工和脱贫县居民的收入只有平均数,比较高,没想到农民工这个平均数超过了城镇居民的平均数,这也符合常识。

官方每年都会公布一个把人口五等分的收入结构图,分别分成了20%收入比较高的,20%偏高,20%中间的,20%偏下,和20%低收入。

我觉得分成10等分更能体现贫富差距,估计官方不会公布,目前的数据显示20%的人分配了46%的收入,40%的人分配了70.15%的收入,剩下的60%分配了29.85%的收入,这个似乎也不那么严重。

但是可以看出只有20%的高收入组的大部分人达到了5000的纳税标准,其实在一线城市的打工人加上1500租房免税,500左右五险一金免税,如果有赡养老人或者儿童纳税起点8000左右。

抛去这些人免税线下的人,其他人2022年贡献的个人所得税收入是14962亿元。

个人纳税标准听说要修订了,不知道方向是哪里

我看到政府官方放了22年收入结构数据,摘下来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好多网友说了一些言论都被删除了,大概和“北极鲇鱼”的“刺激”有关,放到文章里应应景。

这两天“北极鲇鱼”的言论激起了民愤,但是她说65之前是3K,65之后是2K,确实符合当下的收入情况,有人测算65之后养老金上万是因为没有考虑通胀,用替代率折算确实65之后领取2K,到时候肯定不够花,只能找保洁或者保安服务员之类的工作补贴家用。

补充:假如这些收入都是就业人员贡献的,就业人员7.3亿,那预估就业人员平均收入是人均收入的两倍,等于6148元/月,近似众数3390元/月,众数是平均数的55%,说明平均数被高收入者拉高了不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