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上阕“望”和下阕“惜”字统领的内容是什么?总写北国雪景的是哪句?

如题所述

《沁园春.雪》是近代词人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感情基调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通过写江山的壮丽、历代伟人的评述,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望统领的内容: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惜统领的内容: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总写北国雪景的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后面的都是此句的具体描述。

原文:

现代.毛泽东——《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扩展资料:

《沁园春.雪》赏析

在毛泽东所填的诗词中,自以《沁园春·雪》最脍炙人口,当是毛氏诗词的压卷之作。咏雪乃咏物之一种,咏物词的评价向来有二种不同的标准,一种视所咏之物是否曲尽其妙,另一种视借物言情是否恰到好处,如借杨花来衬托感情,杨花已非杨花,而是点点离人泪;将杨花比泪,使物与情融合为一。

事实上,咏物如停留在物上,再曲尽其妙,境界也不可能很高,更难以感人。毛泽东咏雪词的上半阙亟写雪景,以长城、黄河、秦晋高原的宏伟背景,来烘托万里雪景的壮丽景色,将雪的形状与神态,都表现得十分雄伟,然后以雪景的壮丽来言情,以寄托祖国山河之美。

下阙以“江山如此多娇”承上启下,引发大篇议论,写下一段简洁而有力的史论,借著名帝王批判了二千五百年的帝制中国。议论既发,每难以收结,而毛氏以“俱往矣”三字,有力地总结了旧时代,而且豪迈地宣示新时代之将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的风流人物,究竟指谁?

其实作者已有自注,谓指无产阶级,非如此,不足以正视作者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与感情。然而通观全词,如果上阙呈现中国地理的空间,下阙则是展露中国历史的时间,其题中蕴意与题外远致更具爱国情操。

今已确定,毛泽东的咏雪词作于一九三六年二月东渡黄河时,当时抗日情绪高涨,爱国情操实乃现实的反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共却处于低潮劣势,而毛氏非仅没有挫败感,依然豪情万丈,对革命前途竟十分乐观而且自信。诗言志,无意中透露了作者的性格与气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0

感情基调: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统领的内容: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沁园春 雪》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29

《沁园春·雪》的感情基调: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毛泽东讲究词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上阕“望”统领的内容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

下阕“惜”字统领的内容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1935年末,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毛泽东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必然会在这首词中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不同凡响。

总写北国雪景的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