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如题所述

维生素C有什么作用,真的可以治疗癌症吗?看完就知道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1
维生素C(英语:Vitamin C,又称L-抗坏血酸)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需营养素。抗坏血酸在大多的生物体可借由新陈代谢制造出来,但是人类是最显著的例外。最广为人知的是缺乏维生素C会造成坏血病。在生物体内,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保护身体免于自由基的威胁,维生素C同时也是一种辅酶。其广泛的食物来源为各类新鲜蔬果。
维生素C(英语:Vitamin C,又称L-抗坏血酸)为酸性己糖衍生物,是稀醇式己糖酸内酯,Vc主要来源新鲜水果和蔬菜,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需营养素。Vc有L-型和D-型两种异构体,只有L-型的才具有生理功能,还原型和氧化型都有生理活性。
防治疾病
缓解白癜风
黑色素的生成、转移与降解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影响其代谢,导致皮肤颜色变化。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酪氨酸—酪氨酸酶反应受到干扰便影响了黑色素的合成。以抗坏血酸(维生素C)为例,如在这一反应中加入抗坏血酸,就会阻止多巴< 进一步氧化为多巴色素,并使已合成的多巴酶被还原为多巴,以致黑色素不能合成。
很多白癜风患者就对VC特别敏感,看到某某含有VC就不敢食用,这其实是不必要的!对于VC的食用量,是要适量就行,毕竟它也是人体不可缺失的。
降低癌症发病
全世界专家们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每天吃新鲜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胃癌、食管癌、口腔癌、咽癌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还有些研究指出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有助于预防结肠癌和肺癌。
在美国,30年代胃癌在死亡病因中占第一位,胃癌下降到第七位,研究人员意识到,这种超常的健康趋势并不是归功于任何医疗措施,事实上是由于食物有了冰箱冷藏,加以空运发达,人们能够吃到更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而吃盐腌或渍的食物相对的减少的缘故。日本北部胃癌发病率始终很高,那里人们喜欢用盐腌渍的食品,喜欢大酱、腌菜和咸鱼。虽有冰箱,但饮食习惯没有改变。另外,伊朗部分地区的胃癌发病率也很高,没有什么其他解释,只是因为人们营养太差,能进的水果与蔬菜很少,维生素C摄入量严重不足。专家们早已证明维生素A与肺癌的密切关系,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水平降低,对肺癌有着更为重要的联系。此外,多项研究分别证实,摄入维生素C不足,与子宫颈癌、直肠癌的多发,均有密切关系。
维生素C能阻断致癌物亚硝酸铵的形成。盐腌、渍和熏制食品含亚硝酸盐(咸肉、香肠之类也一样),亚硝酸盐与胺在胃中结合形成致癌物亚硝酸铵。不少亚硝酸盐也来自新鲜食物,它们开始是以硝酸盐形式存在,那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唾液中的细菌使自然硝酸盐变成一回亚硝酸盐,在胃酸作用下,亚硝酸盐会合成亚硝酸铵。这些情况下不知不觉地在你胃中进行除非你吃了含维生素C的食物。专家们的研究表明:将亚硝酸物与胺放在一起,同时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C能阻断亚硝胺的形成。
动物实验显示:小鼠喂以亚硝酸盐和胺后得了肿瘤,而在食物内加入维生素C,显示出肿瘤被抑制。这是因为亚硝酸物首先与维生素C反应,导致没有足够的亚硝酸物与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在进食的时间时里,维生素C与亚硝酸物反应最佳,因为这时胃的酸度正好发挥维生素C催化剂作用。上述情况同样发生在胃里,蔬菜中虽天然地含有亚硝酸盐,但同时也含有足够的维生素C。因此,你不必为食用蔬菜担心,问题是要注意蔬菜的保存和烹调,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临床研究发现,各类晚期癌症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每天10-30克,能明显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大量摄入维生素C,可以制造大量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抗癌的淋巴细胞高效率地发挥作用(但大量的维生素C有使吞噬细胞降低吞噬能力的作用)。英国科学家们也观察到,人们白细胞中维生素C的含量与年龄成反比。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白细胞中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也许,这也是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差、癌症易于在老年人向上发生的因素之一)。若给老年人每天补充维生素C80毫克,9个月之后,其白细胞维生素C含量可恢复到年轻人水平。还有人认为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的高低,与老年人的寿命长短成正比例。一美国医生说,他发现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高的人寿命长。虽说这类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佐证,但癌症患者体内维生素C的水平无一例外都很低。两者联系起来考察,无疑向我们提示着维生素C不容忽视的作用。此外,专家们认为维生素C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某些化学物质氧化为致癌物;能阻断致癌物的活化;英国的研究人员测定补充维生素C(1000毫克,每日4次,为期一周)前后受试者胃液中诱变剂的活力,发现补充后活力降低近半。

维生素c其他功能
维生素c对植物的作用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帮助植物抵抗干旱、臭氧和紫外线。维生素C保护植物免受光合作用中有害副作用的侵害。
维生素C能抗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是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及许多生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作为一种高活性物质,它参与许多新陈代谢过程。近几年来在植物衰老和逆境等自由基伤害理论的研究中,维生素C作为生物体内对自由基伤害产生的相应保护系统成员之一,更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因此对其含量的测定,可作为抗衰老及抗逆境的重要生理指标,同时对鉴别果树品质优劣、选育良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同时维生素C还具备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从而达到美白,淡斑的功效。
在人体内,维生素C是高效抗氧化剂,用来减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基底的氧化应力(oxidative stress)。 还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也需要维生素C参与作用。
由于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能靠肝脏来合成维生素C,所以并不存在缺乏的问题;但是人类、灵长类、土拨鼠等少数动物却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药物等摄取。
参与羟化反应。羟化反应是体内许多重要物质合成或分解的必要步骤,在羟化过程中,必须有维生素C参与。
  ⑴促进胶原合成。维生素C缺乏时,胶原合成障碍,从而导致坏血病。
  ⑵促进神经递质(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合成。
  ⑶促进类固醇羟化。高胆固醇患者,应补给足量的维生素C。
  ⑷促进有机物或毒物羟化解毒。维生素C能提升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药物或毒物的解毒(羟化)过程。
还原作用。维生素C可以是氧化型,又可以是还原型存在于体内,所以可作为供氢体,又可作为受氢体,在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⑴促进抗体形成。高浓度的维生素C有助于食物蛋白质中的胱氨酸还原为半胱氨酸,进而合成抗体。
⑵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能使难以吸收的三价铁还原为易于吸收的二价铁,从而促进了铁的吸收。此外,还能使亚铁络合酶等的巯基处于活性状态,以便有效地发挥作用,故维生素C是治疗贫血的重要辅助药物。
⑶促进四氢叶酸形成。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后发挥作用,故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也有一定疗效。
⑷维持巯基酶的活性。
其他功能
⑴解毒。体内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后,可以缓解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对机体的毒害作用。
⑵预防癌症。许多研究证明维生素C可以阻断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预防癌症。
⑶清除自由基。维生素C可通过逐级供给电子而转变为半脱氧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过程清除体内超负氧离子(O2-)、羟自由基(OH · )、有机自由基(R · )和有机过 氧基(ROO · )等自由基;使生育酚自由基重新还原成生育酚,反应生成的抗坏血酸自由基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被NADH2的体系酶作用下还原为抗坏血酸。
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与水果。蔬菜中,辣椒、茼蒿、苦瓜、豆角、菠菜、土豆、韭菜等中含量丰富;水果中,酸枣、鲜枣、草莓、柑橘、柠檬等中含量最多;在动物的内脏中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
注意事项
加热、光照、光照、长时间储存都会造成维生素的流失和分解。寄生虫、服用矿物油、过量的膳食纤维等会妨碍维生素的吸收。
服用禁忌
●维生素C以空腹服用为宜,但要注意患有消化道溃疡的病人最好慎用,以免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导致溃疡恶化、出血或穿孔。
●肾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服维生素C。若长期超剂量服用维生素C有可能引起胃酸过多,胃液反流,甚至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肾亏的人更应少服维生素C。
●大量服用维生素C后不可突然停药,如果突然停药会引起药物的戒断反应,使症状加重或复发,应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药。
●维生素C不宜与异烟肼、氨茶碱、链霉素、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合用;否则,会使上述药物因酸性环境而疗效降低或失效。
●维生素C对维生素A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大量服用维生素c以后,会促进体内维生素A和叶酸的排泄,所以,在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维生素A和叶酸的服用量要充足。
●维生素C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合用会加速其排泄而降低疗效。
●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不要服用人参。
●维生素C与叶酸合用也会减弱各自的作用。若治疗贫血必须使用时,可间断使用,不能同时服用。
●乱服药物会损失体内维生素C。如果未经医生允许,乱服药物,除会损害健康外,还会造成体内维生素C的流失。
●维生素C片剂应避光在阴凉处保存,以防止变质失效。
●维生素C不能与虾,螃蟹等甲壳类的海鲜一起大量服用,会产生三氧化二砷(砒霜),以至中毒。(此条为网上流言,其“大量”意为需在24小时内同时服用约50斤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以及200斤左右的海鲜)
●服用维生素C忌食动物肝脏。维生素C易氧化,如遇铜离子,可加速氧化速度,动物肝脏含铜量很高,如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食用动物肝脏,维生素c就会迅速氧化而失去生物功能。
摄入过量
维生素C在体内分解代谢最终的重要产物是草酸,长期服用可出现草酸尿以致形成泌尿道结石。[6]
过量服用可引起不良反应:每日服1~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孕妇服用大剂量时,可能产生婴儿坏血病。

维生素c摄入缺乏
抗坏血酸缺乏,丧失了它最重要的功能,即羟脯氨酸和赖氨酸的羟基化过程不能顺利进行,胶原蛋白合成受阻,引起坏血病的发生。早期表现为疲劳、倦怠,牙龈肿胀、出血、伤口愈合缓慢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而危及生命。[6]
长期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营养缺乏病称坏血病(scurvy),临床上典型的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皮肤淤点、淤斑,以及全身广泛出血为特征。早在16世纪前后,已观察到这种缺乏病的流行。大规模的维生素C缺乏病已少见,但在婴幼儿和老年人中仍有发生。成年人中坏血病较少见,但限制饮食或长期又不吃果蔬者,常会导致维生素C缺乏病。
1.摄入不足
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或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当使维生素C破坏等情况导致维生素C供应不足;乳母膳食长期缺乏维生素C,或以牛乳或单纯谷类食物长期人工喂养,.而未添加富含维生素C辅食的婴儿,也容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
2.需要量增加
新陈代谢率增高时,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婴儿和早产儿生长发育快,需要量增加;感染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创伤等维生素C需要量增加,若食物所供应的维生素C不能满足机体的特殊需求,则可导致维生素C缺乏。
3.吸收障碍
慢性消化功能紊乱,长期腹泻等可致吸收减少。
4.药物影晌
某些药物对维生素C的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如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降钙素、阿司匹林等可影响机体维生素C的代谢,从而导致维生素C缺乏。
另外,酗酒、偏食者也容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
人体虽不能合成维生素C,但机体摄取外源性维生素C后,在体内能保持一定量的储存,故即使完全缺乏维生素C供应,亦需经历一段时间才出现维生素C缺乏的症状。
1.一般症状
起病缓慢,维生素C缺乏约需3~4个月方出现症状。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病人常有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抑郁等表现。儿童表现易激惹、体重不增,可伴低热、呕吐、腹泻等。
2.出血症状
皮肤淤点为其较突出的表现,病人皮肤在受轻微挤压时可出现散在出血点,皮肤受碰撞或受压后容易出现紫癜和淤斑。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可有毛囊周围角化和出血,毛发根部卷曲、变脆。齿龈常肿胀出血,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牙齿可因齿槽坏死而松动、脱落。亦可有鼻出血、眼眶骨膜下出血引起眼球突出。偶见消化道出血、血尿、关节腔内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病人可因此突然发生抽搐、休克,以至死亡。
3.贫血
由于长期出血,另外,维生素C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患者晚期常伴有贫血,面色苍白。贫血常为中度,一般为血红蛋白正常的细胞性贫血,在一系列病例中亦可有1/5病人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骨骼症状
长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干骺端脱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导致假性瘫痪。在婴儿早期症状之一是四肢疼痛呈蛙状体位(piched frog position),对其四肢的任何移动都会使其疼痛以致哭闹,主要是由于关节囊充满血性的渗出物,故四肢只能处于屈曲状态而不能伸直。患肢沿长骨干肿胀、压痛明显。少数患儿在肋骨、软骨交界处因骨干骺半脱位可隆起,排列如串珠,称“坏血病串珠”,可出现尖锐突起,内侧可扪及凹陷,因而与佝偻病肋骨串珠不同,后者呈钝圆形,内侧无凹陷。因肋骨移动时致疼痛,患儿可出现呼吸浅快。
5.其他症状
病人可因水潴留而出现水肿,亦可有黄疸、发热等表现。有些病人泪腺、唾液腺、汗腺等分泌功能减退甚至丧失,而出现与干燥综合征相似的症状。由于胶原合成障碍,伤口愈合不良。免疫功能受影响,容易引起感染。
联用反应
1、口服大剂量(一日量大于10g)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药的抗凝效果。
2.与巴比妥或扑米酮等合用,可促使维生素C的排泄增加。
3.纤维素磷酸钠可促使维生素C代谢为草酸盐。
4.长期或大量应用维生素C时,能干扰双硫仑对乙醇的作用。
5.水杨酸类能增加维生素C的排泄。
6.与左旋多巴合用,可降低左旋多巴的药效。
7.与肝素或华法林并用,可引起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2-29

维生素C的作用有抗癌、治疗贫血、降低胆固醇、解毒,具体如下:

1、抗癌

除了防治坏血病外,维生素C可将致癌物质解毒及清除,并减少亚硝酸盐,从而降低消化道等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它还具有促进抗体形成、增强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

2、治疗贫血

它能使体内的铁离子处于亚铁状态,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转移,因此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重要辅助用药。

3、降低胆固醇

维生素C还可将体内的胆固醇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从而增加胆固醇的排泄量,并能将肝脏中的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胆固醇含量。

4、解毒

维生素C还对某些金属离子如铝、汞、砷等有络合作用,因此具有对这些金属的解毒作用。


/iknow-pic.cdn.bcebos.com/500fd9f9d72a6059c19889672734349b023bbac7"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00fd9f9d72a6059c19889672734349b023bbac7?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00fd9f9d72a6059c19889672734349b023bbac7"/>


扩展资料:

1、根据吸收率的大小,维生素C较有效的摄取,以一日三次、餐后马上摄取为佳,而且这样也可预防因高剂量的维生素C所带来的副作用。肾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服维生素C。

2、食物中的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中,人体不能合成。水果中新枣、酸枣、橘子、山楂、柠檬、猕猴桃、沙棘和刺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蔬菜中绿叶蔬菜、青椒、番茄、大白菜等含量较高。

参考资料来源:/hn.people.com.cn/n2/2018/0314/c371273-31342435.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维生素C除了增强抵抗力还有啥作用?你绝对想不到">人民网—维生素C除了增强抵抗力还有啥作用?你绝对想不到

第3个回答  2019-07-04
维生素C(抗坏血酸,VC)
VC(ascorbic
acid)为一种酸性多羟化合物,易溶于水,在干燥及无光线条件下比较稳定。很容易被氧化,加热或暴露于空气中、碱性溶液及金属离子(Cu2+,Fe3+)都能加速其氧化。
(一)生理功能
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能量代谢和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电位;促进体内胶原合成;将血浆运铁蛋白中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促进铁的吸收;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伤口愈合;阻断亚硝胺在体内形成,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大量VC还可促进心肌利用葡萄糖和心肌糖原的合成。
(二)VC缺乏病
人类缺乏VC可引起坏血病,表现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牙龈肿胀与出血,牙齿松动、脱落、皮肤出现瘀血点与瘀斑,关节出血可形成血肿,鼻衄,便血,月经过多。还能影响骨骼正常钙化,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抵抗力低下,肿瘤扩散等。我国北方地区新鲜水果蔬菜比南方少,故VC缺乏病较之南方更为多见。
(三)食物来源
VC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水果中以酸枣、山楂、柑桔、草莓、野蔷薇果、弥猴桃等含量高;蔬菜中以辣椒含量最多,其他蔬菜也含有较多的VC,蔬菜中的叶部比茎部含量高,新叶比老叶高,有光合作用的叶部含量最高。干的豆类及种籽不含VC,但当豆或种籽发芽后则可产生VC。
(四)供给量
从出生至12岁依年龄不同为30~50mg,少年、成年、老年皆为60mg,孕妇80mg,乳母100mg。
(五)营养水平评定
1.负荷试验
口服500mgVC后,4小时尿液中排出量>3mg为正常,1~3mg为不足,<1mg为缺乏。
2.测定白细胞中VC的含量<2mg/100g为营养不足。
第4个回答  2019-10-16
维生素c作用及功能: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机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5、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防止牙龈出血。
维生素C在体内分解代谢最终的重要产物是草酸,长期服用可出现草酸尿以致形成泌尿道结石。所以不要过量食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