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徽在全国范围存在感弱?

如题所述

要说安徽的存在感为什么这么低,就得从安徽的地理环境说起。

长江跟淮河把安徽分成了三个板块,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区,长江跟淮河之间的江淮地区,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

淮河以北多是平原地带,阜阳、亳州、宿州、淮北等城市跟河南、山东、江苏交界,皖北地区跟商丘、周口、信阳、徐州、菏泽、枣庄等地自古以来就交往频繁,并且皖北地区属于中原文化圈,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远超安徽其他区域。

江淮地区自古就是战略要地,古时候,这个地方的经济可能不发达,但是军事重镇却是一点都不少,合肥、寿县、凤阳一直以来都是南北对抗的前沿阵地,与其说是守江必守淮,倒不如说是想要守卫长江,必须要先守卫合肥、寿县、凤阳、淮安等军事重镇。

皖南地区多山,以前皖南人想要外出,想要靠双腿在崇山峻岭中走出来,那是千难万难,水路自然就成了皖南人出行、经商、运送货物的第一选择。

流经皖南的长江跟新安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长江往东,新安江往东南,所以皖南地区一直以来的活动重心都是在江南地区。并且江南地区自古繁荣富庶,对徽商的吸引力自然不是一般的大。

可以发现,安徽的三个板块,从来没有一个成为重心的版块,皖北跟河南、山东打成一片,江淮地区在战争时期甚至人迹罕见,皖南地区则是一路往东,三地以前的交流就不是特别频繁。元气不如近邻这句话,在安徽体现得淋漓尽致。

安徽三个板块都有过高光时刻,最早崛起的就是人口稠密的皖北地区。我国最早的思想启蒙家老子、庄子都是出生在皖北地区,后来曹操的崛起不仅仅让亳州成为国家历史名城,建安文学更是引领了全国文学发展。后来的朱元璋的崛起,更是直接建立了汉人最后一任大一统王朝。总而言之,皖北多出武将,自古以来尚武之风强悍。

江淮地区跟皖北相比,更多了一丝柔和。南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互相融合。让江淮地区的人更加具有包容性,兼而顾之。

皖南地区则是文风盛行,安徽明清时期的状元、进士多出自皖南地区,休宁县更是我国唯一的状元县,从徽商时期,皖南商人就讲究外商内儒,学风之盛,安徽之最。

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自然就造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化,皖北多吃面食,语言以中原官话为主。

江淮地区,米面皆食,语言以江淮官话为主。

皖南地区则是以米饭为主,语言以江淮官话、吴语、徽语为主,甚至赣语有部分地区在使用。

没有统一的对外输出文化,自然就无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说着一口中原官话的人可能是安徽人,说着江淮官话的人可能也是安徽人,说着一口吴语的人甚至也可能是安徽人。

对外输出文化的零散不仅导致安徽省的存在感偏低,甚至省内的认同感也是偏低。

对外输出的文化其实跟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如江苏内部同样的派系林立,但是由于苏南的强势,江苏对外输出的印象就是吴侬软语,而不是徐州的地锅鸡。

安徽的情况比江苏更为严重,因为安徽内部没有如苏南在江苏一样强势的板块存在,这跟安徽内部人口跟经济错位有着直接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