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的预习资料

如题所述

● 重点生字
浙:zhè 〔浙江〕
a.古水名,今中国钱塘江及其上流的总称。亦称“渐江”、“之江”、“曲江”;b.省名,位于中国东部。
笔画数:10;部首:氵
造句:浙江是叔叔的故乡。
罗:(罗)luó
捕鸟的网:罗网。张网捕捉:罗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搜集,招致,包括:罗捕。罗致(招请人才)。网罗。包罗。罗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散布:罗列。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罗。用罗筛东西:罗面。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罗绮。罗扇。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同“脶”。姓。
笔画数:8;部首:罒
造句:这些鸟儿自投罗网,都撞进网子里来了。
呈:chéng
显出,露出:呈现。呈祥。恭敬地送上去:呈上。呈报。面呈。下级报告上级的文件:呈文。呈子。古同“程”,规划、法式、标准。
笔画数:7;部首:口
造句:随从恭敬的把东西呈现给他的上司。
郁:(①②郁)yù
树木丛生:郁葱(a.青翠茂盛;b.形容很盛)。郁闭。忧愁,愁闷:郁闷。郁悒(苦闷)。郁愤。郁怒。郁积。郁结。郁忧。抑郁。有文彩:郁郁(a.文彩显著;b.香气浓厚;c.草木茂密;d.心中苦闷)。香气浓厚:郁烈。馥郁。姓。笔画数:8;部首:阝
造句:由于长期的紧张工作,他患上了忧郁症。
聚:jù
会合,集合:聚合。聚会。聚积。聚集。聚谈。聚拢。聚齐。聚餐。欢聚一堂。物以类聚。凝聚。聚沙成塔。散
笔画数:14;部首:耳
造句:这次聚会来了很多名人。
适:(适)shì
切合,相合:适当。适龄。适销。适度(d?)(程度适当)。适应(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舒服:适意。舒适。刚巧:适中。适值(恰好遇到)。适可而止。刚才,方才:适才(刚才)。适间。往,归向:无所适从。旧称女子出嫁:适人。
笔画数:9;部首:辶
造句:这条裙子她穿真合适。
昏:hūn
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昏晓(朝夕。亦指明暗)。昏定晨省(x媙g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暗而无光:昏暗。昏黑。惑乱:昏愦。昏聩。昏庸。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昏。昏厥(亦称“晕厥”)。昏乱。古同“婚”,婚姻。晨晨
笔画数:8;部首:日
造句:每到黄昏,爷爷奶奶都要外出散步。
稍:shāo
本义为禾末,引申为略微:稍稍。稍微。稍许。稍纵即逝。稍shào 〔稍息〕军事或体操的口令。
笔画数:12;部首:禾
造句:这幅画颜色稍微有点深。
额:(额)é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头。额角(ji僶)。牌匾:门额。匾额。规定数量:额数。额外。定额。余额。超额。空额。
笔画数:15;部首:页;
造句:这是额外的收入。
兀:wù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笔画数:3;部首:儿
造句:前面的山峰陡峭但不突兀。
臀:tún
屁股:臀部。丰臀。臀鳍。前后臀尖。
笔画数:17;部首:月
造句:这个孩子最怕往臀上扎针。

● 重点词语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时而:副词。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
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宅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9个。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浙江、森郁、合适、臀部、昏暗、稍微、额角、盘曲而上、映山红、明艳、气势、余外、石笋、颜色各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怎样把游览中的体验写清楚、写具体。
4.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课文重点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内洞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的时间、地点—→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六部分内容。课文在叙述双龙洞内部情景时,主要介绍了三处景点。先简要介绍了游览外洞的情景;接着详细介绍了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最后重点介绍了游内洞的情景。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分清主次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并能说出其主要内容。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井然有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同时,作者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不失为一篇写景佳作。

教法建议
一、课前,安排学生了解有关溶洞的知识和浙江金华双龙洞的相关信息。
二、从整体感知入手,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根据游览顺序,画一张导游图。
三、抓住重点段落“由外洞进入内洞”,通过词句品析、演示、复述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文章内容,做到不仅读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强阅读体验。
五、注意本课生字的学习。

词语解释
盘曲:盘旋曲折。〔例句〕这棵树的枝干盘曲而上,很有意思。
映山红:杜鹃花。
明艳:明亮鲜艳。〔例句〕公园里,花红柳绿,一片明艳。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有时候。
突兀:(山)高高耸立。
森郁: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蜿蜒:弯弯曲曲。〔例句〕长城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
名目:事物的名称。
颜色各异: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观看欣赏。〔例句〕这一天风和日丽,老师带我们去公园观赏牡丹花。
十来进: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样。[例句]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多端,真好看。

近、反义词
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
明艳——明丽观赏一一欣赏依据——根据
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
拥挤——松散宽广——狭窄昏暗——明亮

写作特点
文章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按游览的顺序写作,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读着文章,就好像正跟着作者游金华双龙洞,听他边走边介绍,也就清楚地知道了双龙洞的位置和特点,两条线索—游览的顺序及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课后题解
2.金华城→罗甸→双龙洞口→外洞→内洞→出洞。课文主要写了从外洞进入内洞的情景以及内洞洞顶的双龙和石钟乳、石笋。
3.在外洞找到泉水的来路--孔隙,孔隙可只容得下两个人并排仰卧的小船,小船的两头系着绳子,由内洞的工人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绳子,船就出去),大约二、三丈的水程,就进了内洞。
先提问,再说明小船仅两人并排仰卧,不能容第三个人,来表示小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只能容一只小船进出。不能划桨,只能靠两头系绳子进出。作者这样描述它的窄。

品读感悟
本文的叙述条理清晰。作者观察细致,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真实感受。文中有多处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河流的赞美之情。如“……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文章结构
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六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路上见闻。
第三段(第4自然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第四段(第5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第五段(第6、7自然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第六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乘船出洞。

难句解析
1.“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是作者观看内洞以后,对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的总体概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端”,项目。“变化多端”,就是变化多种多样。“异”,不同。“颜色各异”,就是颜色各不相同。“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种假设,说明了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绚丽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象成各种神仙、动物、宫室、器皿后,就更加趣味无穷了。

语言积累
盘曲而上或浓或淡明艳突兀森郁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受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在朝我挤压过来。

阅读提示
双龙洞在浙江省金华市北山,是石灰岩溶洞,因有钟乳分悬洞的两侧,蜿蜒如双龙,故此得名。作家叶圣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写下这篇文章。表达了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重点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编写课文提纲。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17
金华山双龙风景区位于金华市城北8公里西南山麓,唐代杜光庭《洞天福 地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是我国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地,又称赤松山,相传为晋时黄初平(号赤松子)修炼得道成仙处。至宋元佑六年(1091年),婺州太守祈雨北山,从此名声大振,游人不绝,誉满东南。宋朝名相王安石赞为"横贯东南一道泉"。现山、石、水、洞等胜景风貌依然,险、奇、秀、幽的景观气派犹存。

双龙风景区位于海拔500-1312米之间,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度假、康体休闲、海外朝圣等为主要旅游活动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区划分为双龙洞、黄大仙、大盘天、优游园、仙鹤妍、尖峰山等六大景区,景区现规划总面积为79.7平方公里。神奇的溶洞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神秘的道教文化与森林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呈现了国家公园的雏型。

双龙洞天仙境不仅是古代骚人墨客寻幽探胜的世外桃源,更是现代海外侨胞寻仙访迹、朝觐膜拜的圣地。

双龙洞位于距金华市区15 公里处的北山风景区,被誉为“水石奇观”。分内洞与外洞两个部分,外洞面积约1200 平方米,侗高约66 米,常年温度为摄氏15 ℃左右。进入洞口的岩壁上,镌有宋代书法家吴琳手书“洞天”二字,洞口两侧的崖壁上悬挂着一对状如龙头的钟乳石。虽然龙头在外洞,但龙身却在内洞。双龙洞的内外洞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覆盖于清泉之上,水道宽丈余,水面与岩顶仅留一尺左右空隙,游人进入洞内,必须平卧于船底,仰面从岩下穿引而入。当行至岩底之中,面部与岩石仅隔二、三寸,稍一抬头,就有擦破鼻额的危险,大有岩石沉沉欲坠、压身的感觉。内洞略大于外洞,岩洞深遂,约2000 多平方米。在小船上岸处,仰望洞顶,即见黄龙、青龙翻腾干空,一条青色钟乳岩纹自东北洞顶婉蜒而至;另有一条黄色钟乳石自西北俯冲而来,龙须、龙爪、龙身、龙鳞、龙尾等清晰可辨,形象栩栩如生。洞内钟乳石、石笋比比皆是,奇形怪状,拟人似物,有“寿星仙桃”、“黄龙吐水”、“天鹅仰首”、“金鹞展翅”、“雄狮迈步”、“单峰骆驼”、“石蛙窥穴”、“龟蛇共生”、“彩云遮月”;还有“石鼓”、“宝剑”、“晴雨石”等等,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身临其境,犹如一座水晶宫。北山风景区,素有“五洞十景”之观,除双龙洞外,尚有冰壶洞、朝真洞、讲堂洞、罗汉洞、芙蓉峰、鹿田庄、智者寺等,可供游人观赏揽胜。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双龙洞最奇趣的是外洞与内洞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覆盖在一流清泉之上,水道宽丈余,岩底仅离水面一尺左右,进出里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从岩底的水面穿引而入,当穿到岩底中间时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围的岩石一齐朝身上挤压过来,岩石几乎擦着鼻子。进约二三丈,又豁然开朗,被誉为奇观。内洞约有2000多平方米,岩洞深邃。在小船上岸处,抬头仰望,有一条青色钟乳岩纹自东北洞顶蜿蜒而来,另有一条黄色钟乳石自西北俯冲而至,人们称为“双龙”,龙状清晰可辨,形象逼真。洞内钟乳、石笋奇形怪状,纵横交错。
冰壶洞的洞口朝天,深达40多米。俯首下视,寒气袭来,洞不见底,故称“冰壶”。游人可踏着石阶,盘曲通达洞底。冰壶洞内的瀑布从15米左右高的洞顶倾泻,瀑声轰隆,震耳欲聋。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临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四周群峰挺立,宛若百僧朝圣求真,洞名即由此来。洞中钟乳高悬,石笋遍地,其中一根大石笋形似“观音”,称“观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一“天窗”,透进一束阳光,宛如半月,也称“一线天”。
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内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仅通水路,水路长十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须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内洞略大于外洞,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是“龙宫”。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双龙洞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博大丰厚。东晋以来就为世人所钟情,唐宋明清几度辉煌,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苏轼、李清照等历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写下了4000多字的游记。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叶圣陶、郭沫若、艾青等都为双龙洞写过脍炙人口的名作。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陶铸、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迹。洞内留有多处古今名人的墨宝。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一点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类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