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念”的详细解释、释义、意思

1.犹言勿忘,不要忘记。 2.佛教语。谓无妄念。
但我还是不懂请教一下

1、无念是一种心相,是有相之相,所以无念并非真的没有思想和念头了。这种无念,只是一个返观自我的体验。其适用性很广泛,普通人都能做到,如反思、自省,就可以观察到自己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未想的心境。 


2、无念是一种离相、无相的定境。上面的无念是没有念头,真正的无念是连无念这个心相也没有了。什么都没了,是不是空?也不是,因为空还是有空相。空相也没有了,才算探到无念的一点消息、一点门径。在各宗派的修行中,修无念是共法,所以不仅佛教、道教的修行者能做到无念,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修道士也能达到这个定境。三界之内,四禅天的众生都是无念的人。

造句:

    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那依你而定,活在头脑里的悲惨生活,或活在无念里的喜乐、平静、庆祝。悲哀、悲惨,是人造的。喜乐、欢乐,是你的固有潜力。静心只是去知道你的潜力。

    无念无想、心如止水,以达至完全掌握合气道技法的境界.

    开悟是一个无念的体验,文字不在,语言不在,其实你也不在。它是如此宁静,深邃而无限。

    我们得到这个真经是在求道时无念的状态下,所以念这个真经和念别的佛号不一样,它可以印到你的本心。

    从心念跳到无念,从思想跳到无思想。只有那样一个人能知道真实,而知道真实就是成为自由。

    在东方,无为、无念是对存在的终极的体验。这在西方是不可理解的。整个西方的重点是有为——干点什么。

    赵云龙回头一看,原来是无念和尚,肩荷一柄锄头站在角门边。

    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颜姑娘,无念狗尾续貂,让你见笑了。

    其二,无念昨夜已与易姑娘结下百年之约,又岂能再接受颜姑娘的垂爱?所以在下只能出此下策,冒犯之处还请颜姑娘勿怪!

    终于,他与东方觉牧并肩站到了一起,君无念也紧随而至,东方觉牧噗哧一下大笑出声,反倒令君无念错愕的一个刹那。

    让人有种想顶礼膜拜的冲动!无念双目猛然张开,眼眸已变成了金色。

    无念一边走,一边环视周遭的景致,但见群山环抱,山峦耸峙,苍翠掩映,轻雾缭绕,好一处清幽雅静的秘谷。

    袁秋岳赧颜汗下,道:月朦你就别取笑我了,无念笨嘴拙腮的,实在经不住妹妹的调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我们学净土法门的同修天天在念佛,而我们是否知道“念”的含义?念这个字属于会意,你看这个字你体会它的意思,这个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什么叫念?现前心就是念,今心是念。你现在这个心是什么?如果现前这一念心了了分明,佛经里头有一句话形容它,叫「寂寂惺惺」;寂是什么?一念不生;惺惺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真心,念是真心,就是前面讲的正念。真心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念佛,这个念就是佛,真心就是佛,佛就是真心,哪里还要念个阿弥陀佛,那就坏了。为什么叫你念阿弥陀佛?你的真心没有了,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真心念出来,所以念阿弥陀佛是方法,目的是要把真心念出来,真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无量觉」,寂寂惺惺就是无量觉。

无量觉上面不能再加一个无量觉,再加一个无量觉就变成无明。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无明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无明?释迦牟尼佛答复得妙极了,四个字,「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根本。什么叫知见?寂寂惺惺是知见,知见上再建立一个知见,「我知道我寂寂惺惺」,完了,你无明了,你起了无明,这是头上安头,错了。诸位要晓得,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最后这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了,你就见性,你正念就现前。我们今天用这方法,是用这一念把所有妄念打掉,如果不念佛,妄念纷飞,不得了!那个念头都是六道轮回的念头,所以用这一念,把那些六道轮回的念头打掉。这一念虽有,不要紧,带业往生,带这一句名号去往生,这一句名号是业,生到什么地方?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土去不了。为什么?实报土要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没有,才能够到实报土,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还不行,《金刚般若》是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阿弥陀佛是法,也要舍掉,你就生实报土。现在我们不能舍,我们舍了之后堕三途,这个要知道。什么时候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时候舍,那个时候真舍了,他入实报土。我们再问:入实报土的人,还念不念阿弥陀佛?还念。为什么又叫他舍掉?他真舍掉了。那个念就是我们平常讲,「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他那个念是念给众生看的,劝人念佛。自己不念,劝人念,那怎么行,人家怎么会相信你?他那个念是劝人念,自己有没有佛的念头?没有,自己真正成就「念」,是这么个意思,真的成就了。所以我们今天念佛,从有念念到无念,无念还是念,不是无念就不念了,无念还是念。无念是什么?无念阿弥陀佛的分别心,无念阿弥陀佛的执著心,无念阿弥陀佛的妄想心,阿弥陀佛还照念,一天念到晚从来没有休息,所以在形象上看你看不出来,他跟我们初学没有两样,骨子里头完全不相同。凡夫念阿弥陀佛有妄想、分别、执著,菩萨、法身大士、诸佛如来念阿弥陀佛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还是念,不是不念。我们今天念跟不念是二法,他那个念与不念是一法,不是二法,这是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念这个字意思要清楚、要明了,一点不能够含糊。

摘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15
在佛教中的解释:无念者, 无杂念也并非无一毫之念;无想者 ,不想过去现在未来之事也 ,并非一无所想,若一无所念一无所想 ,则心置於何处,故心专一则杂念自无 ,神摄一则妄想自除 。
在一般使用中可以存在的寓意有以下三点:
1、无条件接纳当下的一切念头,观察念头的转变,默默等待无念状态偶然发生。

2、 殚精竭虑地思维一个无聊的问题,产生厌离心,逼迫内心切换状态。
3、 认真地听话语字字间的停顿;认真地看物体间隙的空;认真地思考当下的当下。这些都导致语言逻辑的失效,久之便可止息念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10532/9049391.htm#viewPageContent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0
念.就是意识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无念就是剔除认知过程中隐含的“判断”,念头回到其本来面目——觉知。
当你能够拒绝将“觉受”翻译成“念头”,念者就变成觉者。这就是佛教最根本的解脱程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8-13
知其黑而守其白,知道念是念念相续,执着于虚假,而守于无念。知道物质的惯性运动,而明白,物质的不要依赖任何运动,就自然会运动。知道了惯性,反而可以改变惯性。
明白了,念念相续,就是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出现的虚空之花,从而明白了无念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