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会说《不》为话题的作文

如题所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给您一篇范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我”是一个大一学生,一天姨妈进城请我陪她吃饭,“我”当时身上只有20先令。姨妈却偏要去最贵的餐馆,“我”无奈地同意了;姨妈又要点许多昂贵的食物,“我”只好一一照办;最后总算还好,刚好20先令。“我”付完钱后,姨妈看着我,问:“那是你全部的钱?”“是的,姨妈。”“你用全部的钱来招待我吃一顿美味的午餐?那太好了——可太傻了。你知道所有语言中哪个字最难念?就是‘不’。你已长大成人,你得学会说‘不’。天那!你这顿午餐差点儿撑死你可怜的姨妈了,我通常的午餐只是一杯牛奶!”
初读这篇文章,觉得很可笑。可笑过之后再想想,就再也笑不出来了。其实,类似这类午餐的事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生活中有太多的尴尬和无奈,而造成这种尴尬和无奈的原因,很多就是因为我们不太会说那个最难念的字:“不”。这位姨妈不惜让自己被食物撑得很难受,其目的不就是想用事实来教育她的内侄学会说“不”吗?
不敢说“不”的人往往缺乏实力。他们或许害怕不顺着对方的意自己会吃亏,岂知愈想讨好所有人,可能最后一个好也讨不了,因为没有人珍视他的“好”,却要加倍地责备他的不周到。愈是想对得起每一个人,愈可能对不起人,因为精力、时间、财力有限,不可能处处顾及周详,结果虽然帮了别人,却没帮好,还是对不起人,就算拼老命应付了所有人,至少他还是对不住自己。
所以,当你的能力有限,无法帮助别人时,千万不要勉强,误人误己,你应该学会说“不”,学会拒绝。说“不”不是不近人情,不是自私冷酷。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你既然无力帮助,如果过于勉强,弄不好反而会耽误了别人重新获取有效帮助的机会,因此倒不如事前让对方知道你的苦衷,让他可以另请高明。我想,只要你真诚地道出你的苦衷,你的原则必能获得朋友的谅解,得到对方的尊重。
说“不”(内容提要)
(记叙文)我曾经是个好脾气的人,对别人的请求总是尽力帮助。
在学校,同学们都很喜欢我,“**,帮我倒一下水。”“**,帮我整理一下桌子”“**,帮我……”我以为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么对待我,于是,我总是干活干得乐颠颠的。
直到有一天,我感冒了,还发烧,头晕晕的。在家里时,妈妈肯定会对我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而在寝室里,同学们都躲着我,生怕我的感冒会传染到她们,连简单的问候也没有。
我伤心极了,一个人打水,一个人买药,一个人请假回寝室,孤独的躺在床上。
下课铃响了,我听见同学们喧闹的声音,酸涩地想:你们在快乐时想到我的难过了吗?
室友小清回来了,她一向独来独往,从未要求过我的帮助,也很少说话,这时却对我说:“你的感冒好点了没?我帮你买了晚饭,饿了吧?”
感冒好了以后,我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我不再对人笑眯眯的,换上了冷冷的表情。别人的请求我也爱理不理。
我明显地感到别人对我的指指点点,心里越发生气,对你们的请求我总是尽心尽力,从不说一个“不”字,你们在我生病时却躲得远远的,我的请求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小清还是独来独往,但是有一天,她却对我说:“无理的要求要拒绝,合理的帮忙也别忽视啊。”说罢,她微笑:“借我一本字典好吗?”
我猛然醒悟,说:“好的。”
说“不”,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尺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