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高音怎样吹得又轻松又明亮?

自学笛子,练了一阵,低音中音问题都不大,但是高音就难住了,尤其是从高音123往上,可以吹响,但特别费劲,而且在乐曲中的中高音转换时,容易破音,气息转换较慢。
我听名曲,比如《小放牛》,里面的高音听起来吹得都特别轻松,音色也很好。
是不是我的方法没掌握呢?
还有一点,我的气不够长,练这个也很头疼。

吹笛子音调的高低有两个因素决定:
1.指法
2.气息

要练好,有四个关键:
1.指法正确
2.有一支好一点的笛子
3.笛膜贴的要好
4.多练,气息自然就会好,每天练习3~4个小时以上,2个月下来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练好乐器,别无他法,只有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刻苦练习是唯一的途径,但是练习方法一定要正确,切忌自以为是乱练,不但进步很慢甚至不会有任何进步,而且很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对水平提高形成很大的障碍。

还有一点很重要,买一支好一点的笛子。差的笛子,音色不好,音准不对,高音很难吹出来。好的笛子,筒音5演奏的时候,高音5和6吹起来很轻松,目前最高可以吹到超高音2,比高音6还高,不过用的很少,而且只有用中低音的笛子才比较容易吹出来。比如,用E调竹笛演奏的《牧笛》(筒音作2)就出现了超高音5(即筒音作5时候的超高音1).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演奏家是吹得好听,但是他们每天练习可能5、6个小时,坚持了几十年。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每天进步一点点,100天进步一大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1
小放牛里的只是到高音5而已.至少要求能轻松吹出高音6来.
第2个回答  2009-03-11
关键要看气息
气足了吹起笛子自然轻松
建议你平时多做仰卧起坐
第3个回答  2009-03-11
不一定要气大 关键是方法 用丹田运气
第4个回答  2009-03-11
如何演奏高音区

最近花了两周时间解决了一个女学生长时间高音吹不上去的毛病,见到又有朋友提出雷同的问题,所以想就此谈点看法。

这种乐器有个怪现象,即初学者在吹低音的某个音时会夹杂着同度的中音,当然该音是很不稳定的,忽高忽低,其本质是吹出的气压不稳。其实如果能稳定的吹出这种音可以说是种高超的技巧了(就象小提琴的人工泛音)。

高音吹不上,从根本的原理上说是吹出的气压不够。在长笛的演奏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这里主要的是指呼,也就是吹。当人的胸腔在向外呼气时,能控制其压力的关键点必定是肌肉较发达的地方,也就是医学上说的横隔膜。所以在运气的时候,横隔膜必然要处于紧张状态,其紧张程度则决定气流速度,也就是音的高低。

我们有时听小孩子唱歌,除了他们的奶声奶气外,另一个特点就是运气是不控制的,同样也包括不会唱歌的成人。在管乐演奏上来说,这类音听上去是没有根基的。

为了控制吹出气流的压力,小腹部必须始终紧张(肚脐周围)而微微挺起。人们在清醒的时候,呼吸是使用胸式呼吸的,而睡着时却使用腹式呼吸,但是这种腹式呼吸是不控制的,所以,当你在演奏管乐时,体会一下睡觉时的呼吸方法,然后在加上小腹部紧张而挺起(这就是所谓的丹田运气),当腹部紧张程度能控制论自如,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境界。

大家都知道小提琴的用弓难在上下时的力度控制。当下弓时,由于弦离用力点较近,所以必须右食指压得轻一点,随着弓的下降,力点越来越远,压力必须越来越大。而上弓的时候情况则相反。吹管乐也有类似问题。开始时气吸得较足,吹的时候要节省点,随着音的延续,存储的气越来越少,向反要多吹点出去,这样才能保持声音的平稳。同理,高音的时候收掉点,低音的时候多吹点。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横隔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丹田。所以,吹长笛的人们会有“嘴在腹中”之说。要体会这种感觉,可在演奏时按处小腹部体会腹部的紧张程度就能明白了。

最近看到不少朋友谈到长笛的长音练习和音色问题,再次想就自己学习和教学生的一些体会作些抛砖引玉。长笛这种乐器的发音质量不象弦乐,簧片和号类乐器,而有些类似于键盘:即使是不老道的演奏员,也很少会吹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声音,所以,有不少学习者在初步掌握发音后便急于把注意力集中在通常被认为的“技巧”上,此种现象在专业工作者中也不乏其人。当然,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吹三个月的空笛头(我看大部分学生是无法忍受的),但至少要让学生对音色有个准确的概念,并在练习中自觉的去探索发出好音色的方法。就此问题而言,有不的人花的时间并不少,但一直发不好音其原因就在于此。业余爱好者这种情况更多。由此进一步说,倘若概念和方法存在着问题,长音会越练越糟糕。就我的教学体会,初学者应该先练“短音”(大约一秒一个,每发一次,需仔细的体会),当初步树立准确的音色概念,也就是说学生了知道什么样的音色叫“好”,并在不断调整发音方法中发“短音”中也能偶然发出较好的声音,体会到发出较好音色的基本方法,再依此法练长音以达到发音过程的磨合。

所以说,当学生能练长音时,其好的音色概念和发声方法已初步过关,练习的目的是让他(她)巩固和完成磨合,在此其间,老师必需严格监控学生的阶段练习效果,以防中途走样。

在学生初学阶段,老师必需自己能发出漂亮的声音让学生树立概念,然后帮助学生用发短音的方法,不断调整嘴型(主要下唇两侧的紧张程度),嘴唇气孔的形状,压笛孔的比例,笛孔刀口对准气流的角度(主要靠右手的拇指和小指调节),更重要的是下颌的收缩程度来探索适合该学生的发音方法。在不断的调节以上四个因素的发短音过程中,学生一定偶然也会发出比较令人满意的声音,然后告诉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发音。此后,可根据学生不断熟练的程度而减少监督的力度。所以说,当学生真正开始练长音时,也就是进入巩固阶段时,这最困难的一关应该基本上是过去了。如果不采用这种方法,就无从说起练长音,更谈不上会有好的音色。

这样的过程在学生学了一年多以后,已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后,再反复练一个新周期,此时,要将运气,力度控制,颤音等与音色有关的进一步的技巧掺和在里面,重练一段时间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的目的。这样教出的学生音色一般是不会有问题的,至于学生本身可能会去追求另外其本身所喜欢的一种音色,那已是另一码事了。
我有位老师跟我说的一句话:“音色好吹什么都好听,否则吹什么都不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