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恐惧症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事实上,确实存在「怀孕恐惧症」,并且它影响着一部分女性的生育态度。这种对怀孕的恐惧让她们害怕甚至决定不生育。
是不是开始怀疑自己得了怀孕恐惧症?!莫慌,这就揭秘:
怀孕恐惧症是什么?
不少女孩谈「孕」色变,但这和怀孕恐惧症(Tokophobia)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它是一种心理障碍,会让人焦虑、恐慌、绝望、食欲不振甚至没法生活,严重的时候还会产生自杀情绪。
目前有两种类型的怀孕恐惧症:
原发性生育恐惧症:发生在从未经历过分娩的女性身上,它可能在青春期开始出现,也可能出现在遭受性侵的女性身上;
继发性生育恐惧症:发生在经历过怀孕和分娩的女性身上。通常经历过流产、死产、终止妊娠或生育治疗失败的女性更容易发生。
除了女性外,男性也可能会有怀孕恐惧症,他们会对伴侣和孩子的健康、安全而感到恐惧。
这种病理性的恐惧最早是由Kristina Hofberg博士在2000年命名的。
它普遍到什么程度呢?全世界有1.9%~30%不等的女性报告了怀孕恐惧症的迹象。在近几年,新冠疫情的席卷进一步影响了孕期女性的心理状况,让她们更容易陷入抑郁和焦虑之中。
进行怀孕恐惧症诊断时,通常会提供一张问卷,叫Wijma分娩预期问卷(W-DEQ)。它会从恐惧、负面评价、孤独、缺乏自我效能感、缺乏积极预期和对孩子的担忧六个维度来让你回答。一旦问卷得分超过66,恐惧程度就已经很深了。
为什么会产生对怀孕的恐惧?
一旦一个女性决定怀孩子,她会受到心理、生理、社会与文化的多重冲击。而怀孕恐惧症,也恰恰证明了怀孕本身是一个多么艰难且需要意志力的过程。
1.「我害怕自己胜任母亲的能力。」
《最好的决定》中的这段话无疑是恐育女性心理的真实写照:
「我怀疑自己将信誓旦旦、热情洋溢地全身心投入生儿育女,这件事将成为重中之重,乃至我生命的所有其他事件都将退而成其次……我害怕的是自己胜任母亲的能力。」
《最好的决定》汇集了16位不育的作家
关于生命的思考
图源|Amazon
怀孕的过程伴随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以至于计划怀孕的女性或者准妈妈总是会禁不住问自己:
「我能不能应付好这些不确定性?」
「我会不会不小心伤害到我的孩子?」
「生产的过程中受伤怎么办?」
「我会不会失去决策的话语权?」
「我会不会被遗忘,只剩孤身一人?」
这些恐惧往往通过三种途径钻进女性的思维中:
条件反射,比如住院或分娩时的想法与恶心、呕吐的经历捆绑,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联想;
替代暴露,比如光是看别人生孩子就吓得不轻;
信息间接传播,例如听了坊间关于生娃的恐怖故事。
2.独自承受着生育带来的一切风险
至于生理因素,如果不是近几年流行的分娩体验仪,女性的分娩代价仍然会被轻视甚至嘲讽。
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大出血、感染、妊娠高血压(子痫前兆和子痫)、分娩并发症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孕产妇死亡。
子宫收缩引发的疼痛曾被定义为仅次于烧伤的9级。有时疼痛太过难忍,有产妇甚至中途举着吊瓶出来,恳求医生为其做剖宫产。
在一项对100名有怀孕恐惧症的孕妇的研究中,47%的未产妇害怕无法忍受的疼痛。在瑞典,36%的人表示害怕疼痛是她们要求做剖宫产的主要原因。
3.女性需要面对身体异形的痛苦
在女性对怀孕的全部体验中,最影响自我认知的是对身体异形的恐惧。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将怀孕过程称为一种「异化」。
相较于其他雌性哺乳动物,仅仅有女性的身体与物种繁衍存在着如此激烈的「抵抗」。这种异化甚至压制住了一向被认为是治愈系的《樱桃小丸子》作者,她在自传中写道:
「在我肚子里,现在有一样东西,一样不是大便的东西。就在我坐在马桶上这会儿,他也在进行着细胞分裂。不管我此时受到多么大的打击,他还在不停地吸收着我体内的养分。
4.生育不单纯是一个女性个体的选择
生育不仅仅是身体机理的变化,它在人类社会中承载着众多的文化意义和不同的社会意图。
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1973年「罗诉韦德案」宪法保障堕胎权的历史性裁决,这个决定将会导致堕胎行为在美国22个州是非法的。美国女性们的堕胎权不再属于自己。
而在中国,生育文化与家庭伦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传宗接代被视为「守孝道」的标志,偏男取向更是压制了众多农村地区妇女的生育自由。
生育甚至养育被认为是仅仅与女性相关的事务。孕期的照料者又常常是家庭长辈,这样一来,女性的生育事件并不能由她自己完全掌握,而被卷入与家庭成员关系的经营之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婆媳由于「坐月子」闹僵,一旦孕妇不想遵从「月子文化」,则很有可能会面临来自家庭成员的责备和冲突。这让不少处于文化更替之中的年轻女性感到心累不已。
5.不公平的「母职惩罚」
考虑到上面的原因,不难理解怀孕恐惧症为什么和收入、教育相关了。
收入和教育使得女性无法获得分娩过程的信息、缺乏孕前护理。
也只有少数男性会参与孕前护理
在调查中,往往家庭收入较低的妇女更容易有怀孕恐惧症。照顾孩子可能会占据她的工作时间,意味着生育会对女性的工资产生负面影响,这被称为母职惩罚(Motherhood Penalty)。
美国学者发现,孩子数量的增加会造成母亲工资率(劳动力的均衡价格)下降3.7~7.3%。同样的问题在中国也不断加剧。
我们需要消除怀孕恐惧症吗?
我们不得不承认,怀孕恐惧症是一种必然会在部分女性身上发生、存在的症结。只要女性是生育的唯一承受者、主要的养育者,那么它将永不消散。
那说了这么多,我们对怀孕的恐惧是否需要彻底消除呢?
当然不是。
其实约20%~78%的孕妇报告了与怀孕、分娩有关的恐惧,但只有13%的妇女怕到推迟怀孕或直接不要孩子。所以真正因为怀孕恐惧症而拒绝生孩子的几率是很低的。
我们会恐惧高空、深海、奇异的动物、普通的人……这些对身外之物的惧怕,实际上是在保护我们,所以请允许一个女性会为怀孕感到恐惧。
对于个体来说,如果恐惧并没有影响到日常生活,那就在帮助下尽可能接纳它作为一个必然存在的情绪,和它共存。
但要是已经严重干扰到工作与生活,比如你确实想要生育,那么最好及时去医院寻求帮助,适当的支持是干预怀孕恐惧症的有效手段。
缓解生育焦虑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护理的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心理治疗:心里治疗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消除患者的疑虑,使患者面对现实,适应当前的困境,以此缓解生育焦虑的症状。
2、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生育焦虑症状非常的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此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遵医嘱服用抗焦虑药物,比如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地西泮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怀孕期间通常不建议孕妇服用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3、生活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多参加户外活动,尽量选择舒缓的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同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不适,此外,患者要与家属或者朋友进行沟通、交流,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唱歌、养花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养身心,舒缓情绪,转移注意力,改善紧张的情绪,缓解生育焦虑。
患者在出现生育焦虑之后,需要及时的进行调理,否则有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怀孕期间还需要定期到医院做产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