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清真寺宗教提问:经堂教育中的儒学烙印

如题所述

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后,必然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自称是“天方圣裔”的著名回族学者马注(1640-1711)主张:“圣人不凝滞于万物而能与世推移”。清代另一回族学者刘智(约1660-1730)也主张:“揆之时宜,似亦无碍,姑从之。”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地域的、民族的、语文的、异教的文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中国伊斯兰教的各个教派。
比如,很多门宦教派的教主拥有最高的教权,被认为是代安拉和穆圣传教的“超人”,实行嫡长子世袭制。我们知道,“父传子受”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在中国以嫡长子世袭王位为基本内容的正统观更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那些门宦教派搞嫡系继承教权,与中国封建社会那种“家天下”的思想影响不能说是无关的。另外,很多门宦教派、伊禅教派的教徒,对教主实行跪拜礼;在向教主讨口唤或讨都阿时,要双膝跪倒,将“海底业”放在教主脚前以示忠诚。显然,这种跪拜是不符合伊斯兰教义的,但它在穆夫提门宦、马元章以后的哲全林耶门宦等教派的历史上,确实是存在过的。这是中国封建帝王的觐见之礼,是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西道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为明显,素有“汉学派”之称。它的创始人马启西(1857-1914),幼学儒书,攻读“四书”、“五经”,博览诸子百家,是位儒家秀才。光绪十七年(1891)在家乡设私塾,主张讲儒家经典。他努力钻研儒化程度很高的南京回族学者刘智(介廉)的著作,大力宣传刘智的学说。在他亲自制定的西道堂简则中,明确表示:“本道堂根据伊斯兰教教义,综述伊斯兰教正统,以宣传金陵介廉氏学说,而以本国文化宣扬伊斯兰教学理,务使本国同胞了解伊斯兰教教教义为宗旨。”这样明确宣布以中国传统文化宣扬伊斯兰教学理的,只有马启西创始的西道堂。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1909-1970),在所著《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对西道堂作了一定的报道,认为这个教派“在哲学上、宗教上、社会运动上,皆有值得重大注重之必要”。主要是因为西道堂“比较的偏重于文化方面”,“而以中国文化发扬清真教学理”。这确是很有见地的。

参考资料:穆青网:http://www.mslqn.cn/index.php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0
观草木之摇曳而知有风,赌树木之翠绿而知有春,视自身之灵敏而知有命,参天地之造化而知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