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鲁迅最大的对手的梁实秋,有怎样的爱情经历?

如题所述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他们结合毕生的学识和亲身的参悟,对封建思想进行了口诛笔伐。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鲁迅先生了,他的文章至今依然出现在中小学的教科书中,为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传诵。

在今天看来,起码大多数人认可鲁迅的观点;但在上世纪初,驳斥他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散文大家梁实秋。

你都认识谁

梁实秋和鲁迅的论战一直持续不断,是当时文学圈子中的一大爆点。鲁迅是思想家卢梭的拥护者,而梁实秋却对卢梭的教育理念持怀疑态度。之后二人便如势同水火、难以相容。

梁实秋彼时刚从哈佛留学归来,对鲁迅翻译的文章进行了多次指摘;鲁迅则称其为"资本家的走狗",许多敬仰鲁迅的左翼文学家也都纷纷对梁实秋发起了攻击。

社会是包容的,这类"笔墨官司"也不存在胜负问题,无论是鲁迅还是梁实秋都是先进思想的追求者。

我没说过

值得一提的是,这二人在感情问题上都深受封建包办婚姻的影响,可妻子的结局却大相庭径:

鲁迅弃朱安如敝履,是受害者;梁实秋和程季淑携手走过47年,是受益者。

媒妁之言成就的完美爱情

1921年,梁实秋刚满18岁,虽然还只是清华大学里的一名普通学生,但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所以家里人一直在为他寻找相亲对象。

经朋友黄淑贞牵线,梁实秋认识了程季淑,而这位程姑娘也早就得到了梁母和梁姐的认可。她们觉得程季淑出身名门,又知书达理,更重要的是年纪轻轻就在北京女子职业学院任教,是一名妥妥的现代进步女青年,和梁实秋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果不其然,第一次见面时,梁实秋就对程季淑一眼钟情,虽然这个过程仅持续了30多分钟,但是梁实秋确信程季淑是他命中注定的爱人。

很标准的民国文化人

之后,二人像情侣一样出来约会、看电影,爱情的萌芽也在他们心中萌发。终于,2年后,梁实秋决心赴美留学,临走前正式向程季淑提出婚约,约定3年后学成归国将她娶进家门。

婚后十余天,北平爆发了战乱,于是梁实秋便带着妻子来到了上海。

在这里,他们的大女儿和儿子都相继出生,梁实秋也开始在文学界崭露头角,并正式决定潜心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把这位文豪带进国人的视野中。

当梁实秋在辞海中奋战,因为一字一句而苦心斟酌时,程季淑依然选择做他"背后的女人",默默帮他扛下了许多。

梁实秋

她不仅要照顾三个孩子和两家老人的生活起居,还得时刻关心梁实秋的健康状况,防止他过度疲劳。

之后,国内爆发大规模的战乱,他们一家老小在北平、四川、广东等多地辗转。其中还有6年,夫妻二人属于分居状态:梁实秋为了躲避日军的暗杀而独自一人前往内陆,程季淑待在北平维护着一家老小的安全。

直到1949年,他们一家老小才在台湾定居。

这样平静的生活持续了24年,在美国探望女儿期间,程季淑无意中被超市的梯子砸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梁实秋悲痛不已,提笔写下了《槐园梦忆》一书,祭奠和自己相濡以沫47年的亡妻。

一直在一起

古稀之年的黄昏恋情

程季淑走后半年,梁实秋受邀从美国回到台湾,经好友介绍,他认识了比自己小28岁的女歌手韩菁清。

不同于一般的娱乐圈明星,韩菁清对中西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就能将《孟子》倒背如流,同时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她非常喜欢梁实秋编写的《英汉大词典》,对这位文学泰斗仰慕已久。梁实秋也很欣赏韩菁清的才华,觉得她不同于一般的"花瓶",非常难得。

很台湾很古典

在相识后的40天里,梁实秋断断续续给韩菁清写了40多封情书,坚持每天和她相见,并决心要和她结婚。

这场"黄昏恋"在当时的台湾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梁实秋身边的亲友都对这段婚姻持反对态度,甚至还有学生自发组成"护师团",目的就是为了拆散这对情侣。

舆论觉得,身为明星的韩菁清配不上梁实秋这样的文学大家。可是,梁实秋却力排众议,在和对方交往2个月后,和她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民国文人的爱情,新鲜最重要

事实证明,韩菁清是梁实秋晚年的精神支柱。在她的细心照料下,梁实秋安详地走完了人生中最后的4000个日夜,每天都吃着爱人精心烹制的饭菜,并在闲暇的时间里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爱情面前,每个人都是年轻人。无论在什么年龄段,都能保持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这是难能可贵的勇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