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下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下不能病;道而不贰,则天下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下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下能使之吉。

大意如下:

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不会因为尧统治天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统治天下就消亡。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会办糟。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那末天不可能使人贫穷;生活资料充足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生病;遵循规律而又不出差错,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祸。所以水旱灾害不可能使人受饥挨饿,寒暑变化不可能使人生病,自然界反常的现象不可能使人遭难。农业生产荒废而又开支浪费,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富裕;生活资料不足而又不勤于生产活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健康;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

出自 荀子《天论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3
[白话译文]: 天下运行有一定规律, 不会单为唐尧(有道)而存在, 不会因夏桀(无道)而消亡. 应对治理成吉兆, 应对混乱成凶象. 强固根本而节约使用, 则天下能(抵御)贫穷; 蓄养储备适时而动用, 则天下不能错乱; 道一不能二, 则天下不能遭遇祸害. 因此水旱灾不能使民受饥渴, 严寒暑热不能使之得疾病, 妖魔鬼怪不能让他们逞凶, 本来荒芜还奢侈 则天下不会使之富有. 蓄养本来粗略还动用稀罕之物, 则天下不能使其周全; 多条道路而盲目运转 则天下(不)能使之吉祥.(该句段可能有错漏不合现象,)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出自《荀子 天论〉

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就不存在。

在《荀子》一书中,反映荀况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是《天论》、《非相》等篇。荀子在《天论篇》开头便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这就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这就是荀况"天人相分"的观点。他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荀况大胆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他说:

如其把天看得非常伟大而仰慕它,怎么不把天当作一种物来畜养它,控制它?如其顺从天而颂扬它,怎么不掌握和控制天的变化规律来利用它?如其仰望天时坐等它的恩赐,怎不因时制宜,使天时为生产服务?荀况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把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到最高峰,成为中国唯物主义思想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