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985、211学子在找工作方面频频受歧视这种现象?

如题所述

对于985、211学子在找工作方面频频受到歧视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
1. 教育资源不均衡:985和211大学通常被认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顶尖学府,这些学校的学生通常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然而,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局限性,这些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数量相对较多,供大于求,导致竞争激烈。有些用人单位可能会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形成歧视。
2. 实际能力和经验不匹配:有些985、211学子可能在学术方面很出色,但在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经验方面可能相对较弱。这可能是因为一些学校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教育的机会。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有实际经验和能力的候选人,而忽视学校的声誉。
3. 用人单位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有些用人单位可能对学生的背景有一定的偏见,认为985、211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可能更傲慢、更难以适应工作环境。这种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歧视。
4. 个人因素:除了学校的声誉和学生能力之外,个人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实践经验等因素也会影响就业机会。一些学生可能不够积极主动或缺乏自我推销的能力,导致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从而造成歧视。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采取客观的态度来看待。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考量和偏见,但也有很多用人单位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潜力,而不仅仅看重学校的名声。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能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拓宽人际关系来增加就业机会。教育部门也应当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30
那是研究生快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的研究生是在港中文读的,双学历,其中一个还是财经一类专业,和本科专业垂直对口。

作为本科双非二本的我,能够进入全球排名前30的学校,CPA考过两门,手里还捏着三四段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其中一家还是很不错的企业。

因为之前找工作实习啥的都很顺利,于是我飘了。

对不起,见识浅,但是真的飘了。

秋招的时候,我拿到了中信建投还有几个香港内资小企业的offer。其实已经不错了,但是我不服啊,觉得还可以参加第二年的春招,到时候肯定能找到更好的,就一个都没接。

到了3月份春招简历投出去一直没动静,后来终于拿到香港德勤的面试。这是我投过所有四大里唯一一个给了我面试机会的,而当时我还想着用四大垫底。呵呵。

疯狂准备两周,去面试,群面。

群面的Leader本科上的哈佛。

华人,本科,哈佛。好的,您厉害。

接下来自我介绍,其他人都是清北复交/211985/国外本科,名校研究生,每个人的学历都是留学界的劳斯莱斯。

只有我,仿佛一辆翻新的夏利2000。

全程英文交流,完全母语级别流利度。当时我已经开始崩溃了。

然后开始陈述,我去,人家的逻辑思维真的好!看过詹青云打辩论吧,每个人都是那个范儿的,现场组织观点和语言,四个观点四个角度,观点加例子加分析,头头是道,每个都好有道理。

而我自己则是一片混乱,还要用英文说,真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啥,勉强想出来的观点自己都觉得幼稚。

这还是我疯狂准备了两周的结果,瞬间碾压。

结果当然是一轮就被刷掉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惨的。

最惨的是,当时的主面试官是一个普通话不咋地的香港人,所以全程用英文交流。直到一对一自我介绍轮到我时,他问我,你的本科学校是什么学校?

我说,内蒙古财经大学,不是985/211。

他又很真诚地,特意用中文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