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到底赚不赚钱?

如题所述

有人说通过摆摊卖手撕鸡,轻松月入数万元。也有人通过摆摊加直播,轻松实现月入十数万元。还有人认为,摆摊中最赚钱的是柠檬茶、咖啡、牛肉汉堡等。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真实基础,但任何行业都需要亲身实践才能了解真相。实际上,摆摊并非一本万利的生意,但它确实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以下是我摆摊七天的经验分享。
我从一开始随意卖手撕鸭、鸡爪,到最后确定自己的品牌——番客捞面,经历了一系列的尝试和调整。我必须强调,摆摊的实际收入并不高,有时候甚至不足以覆盖油费。整体来看,摆摊的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减去成本,即使在人流密集、流量大的地方,一个晚上也难以赚到500元。
这个数据是摆摊行业整体比较平均的收入水平。当然,也有一些摊主凭借网红效应或者多年积累的固定客户群体,以及位于需要支付租金和转让费的地段,收入会远超这个水平。但是,能够赚大钱的还是少数。
移动摆摊的地点不稳定,人流不固定,经营时间短促,这些都是制约收入的因素。但是,我也想分享一些月入十数万元的摆摊背后的产品逻辑。首先是产品的稀缺性加上高客单价。例如,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妹妹做潮汕生腌,每天的收入几乎都能超过4000元。她的产品满足了产品稀缺性和高客单价的要求。
生腌在广州很少见,而且由于不是每个人都适应,所以客户获取门槛和难度较高,价格和门店数量的限制也较大。移动摆摊很好地解决了价格和送货问题,因为它不受公里数的限制。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高客单价,因为产品是生猛海鲜,所以客单价较高。虽然流量可能不大,但高客单价保证了即使只有少量客人,也能保持较高的销售额。产品的试吃和口碑,加上辛勤的流动经营,以及自媒体的推广,实现了客户的私域转化,保证了稳定的生意。
然而,这种模式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如果开店后,可能无法吸引回老顾客。此外,这种模式可能无法走出广东。还有其他符合产品逻辑的案例,你们可以自己思考。
我认为,如果很难通过摆摊做大生意,那么通过摆摊低成本试错搭建品牌的商业模型,是一个更可靠的路径。我在确定“人、货、场”的商业模型后,发现我的生意值得进一步投资。
我的人群定位是23-25岁的女性,喜欢饭圈文化的年轻人。我选择口袋捞面,是因为它的投入成本和出餐效率高,适合小规模店铺经营,同时也适合摆摊。
通过七天的摆摊,我确定了我的人群定位是准确匹配的,但在产品SKU设计上,我发现我的货的模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我的产品过于创新,忽略了消费者对港式、日本和韩国文化的偏好。
任何生意都是一个数学公式,我们需要找到公式中的定理部分并确定下来。如果参数不稳定,生意就会变得困难。例如,有些创业者试图满足所有年龄段的需求,结果却无法吸引任何人群,最终失败。
确定了人、货的参数后,我们可以大胆地尝试寻找合适的营销场所。摆摊是低成本试错的方式,找到合适的商圈选址模型后,稳定这个场所,就能提高坪效。
人、货、场是实现生意增长的数学密码。解开这个数学题,就有机会将生意做大。当然,场不仅可以是线下,也可以是线上,但这超出了本次讨论的范围。
要提升坪效和实现生意增长,我们需要不断优化人、货、场的数据。例如,如果你的单店营业额上限是10万元,那么要实现1000万元的收入,就需要找到更多的类似场所,开设100家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