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厂房施工步骤

如题所述

钢结构制作施工工艺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加工制作工序,包括工艺流程的选择、放样、号料、切割、矫正、成型、边缘加工、管球加工、制孔、摩擦面加工、端部加工、构件的组装、圆管构件加工和钢构件预拼装。
材料要求:
1. 使用的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和紧固件等应具有质量证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标准的规定。
2. 进厂的原材料,除必须有生产厂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外,并应按合同要求和有关现行标准在甲方、监理的见证下,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样、检验和验收,做好检查记录。并向甲方和监理提供检验报告。
3. 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原材料有缺陷,必须经检查人员、主管技术人员研究处理。
4. 材料代用应由制造单位事先提出附有材料证明书的申请书(技术核定单),向甲方和监理报审后,经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代用。
5. 严禁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受潮结块或已熔烧过的焊剂以及生锈的焊丝。用于栓钉焊的栓钉,其表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裂纹、条痕、凹痕和毛刺等缺陷。
6. 焊接材料应集中管理,建立专用仓库,库内要干燥,通风良好。
7. 螺栓应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存放。高强度螺栓的入库验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的要求进行,严禁使用锈蚀、沾污、受潮、碰伤和混批的高强度螺栓。
8. 涂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存放在专门的仓库内,不得使用过期、变质、结块失效的涂料。
主要机具:钢结构生产长用工具。
作业条件:
1. 完成施工详图,并经原设计人员签字认可。
2.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等各种技术准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
3. 各种工艺评定试验及工艺性能试验和材料采购计划已完成。
4. 主要材料已进厂。
5. 各种机械设备调试验收合格。
6. 所有生产工人都进行了施工前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上岗证书。
操作工艺:
1. 工艺流程:放样、号料、切割下料、矫正和成型、边缘加工、制孔、摩擦面加工、端部加工、构件的组装、圆管构件加工和钢构件预拼装。
2. 放样、号料:熟悉施工图,准备好做样板、样杆的材料,放样需要钢尺必须经过计量部门的校验复核,号料前必须了解原材料的材质及规格,检查原材料的质量。
3. 切割下料:划线以后的钢材,必须按其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进行下料切割。
4. 矫正和成型:成品冷矫正,一般使用翼缘矫平机、撑直机、油压机、压力机等机械力进行矫正。火焰矫正,加热方法有点状加热、线状加热和三角形加热三种。
5. 边缘加工:常用边缘加工方法主要有:铲边、刨边、铣边、碳弧气刨、气割和坡口机加工等。
6. 制孔:构件使用的高强度螺栓(大六角头螺栓、扭剪型螺栓等)﹑半圆头铆钉自攻螺丝等用孔的制作方法有:钻孔、铣孔、冲孔、铰孔或锪孔等。
7. 摩擦面加工: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加工,可采用喷砂、抛丸和砂轮机打磨等方法。
8. 端部加工:构件的端部支承边要求刨平顶紧和构件端部截面精度要求较高的,无论是什么方法切割和用何种钢材制成的,都要刨边或铣边。
9. 管球加工:杆件制作工艺、螺栓球制造工艺、锥头、封板制作工艺、焊接球节点网架制造工艺、焊接空心球制作工艺。
10. 组装:组装前,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构件施工图及有关的技术要求,并根据施工图要求复核其需组装零件质量。
11. 预拼装:按设计要求和技术文件规定进行预拼装。
质量标准:详见《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成品保护:在制作过程中的各工序间都要有成品保护措施,上工序移交给下道工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应注意的问题:
1. 技术质量:对钢材有疑义时,应抽样复验,只有试验结果达到国家标准的规定和技术文件的要求时,方可采用。
2. 安全措施:认真执行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对用电设备采取漏电保护措施,以防触电。对起重机要严禁超载吊装。各工种操作时,要佩带好劳动保护用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