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为什么一定要打坐

打坐是为了什么??

看了真篇 东西 我想你应该会懂得
如果真正明心见性,悟到了一心,那么这些偏差没有了。‘则何心而非教’,这个时候一切教理自然通达,这是真的,现在大家流行讲禅宗,不是那么容易啊!禅宗真正悟了,所有经典,没有看过的,拿上手都看懂了,不要人家教的,如果你相信自己有点道理,千万不要这里悟了,那里看经却‘误’了,那就更糟糕!真正悟了,所有经教的道理,世间一切学问拿上手,人家要学五年,你几个钟头就会了。智慧的灵光自然显现,这是真的,什么理由?心的力量,真正悟道,心就有这个力量,所以说‘若得一心万邪灭矣’。懂了一点,其他千百样都懂了,‘若一闻千悟,获大总持’,一切世间学问、出世间学问,总纲抓在手里。

‘则何教而非心,何教而非心,则心外无法;何心而非教,则法外无心’。

心与教两面都说了。真地悟道、明心见性,什么道、什么法,你统统彻底了解了。所以说何心而非教,何教而非心,没有差别!

以上是一段。接下来又是另一段,也就是修止观的要点,比如大家念佛一心不乱就是止,如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观。乃至坐禅的人,一念清净、一心不乱即是止;如何开悟就是观。又等于修密宗的人,如何念咒子观想开悟?观想成就即是生起次第,包括了止,然后由生起次第达到万缘皆空的圆满次第就是观。如果拿止观二字言,一切佛法大乘、小乘、三藏十二部都是止观,没有不修止观而能成道的。止观是因,果是定慧,定慧等持.自然能成就、得道、了生死。

这里引用智者大师天台宗的止现法门,学禅不要轻视天台宗止现法门。第一、先了解小释迦智者大师;第二、止观法门包括一切佛法的修持。譬如西藏密宗黄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修持方法,全是止观,止观是一切佛法的正统修法。

但是有一点要搞清楚,我们修天台宗止观,坐在那里打起坐来,呼——吸——呼,然后听听鼻子,问他修什么的?‘修止观’,笑话!这样就叫止观?那不过是呼吸、调气,是修止观法门开始调整的步骤而已!

然而后世的人就把那个抓著当止观,于是乎几十年打坐,一天到晚听呼吸、观鼻子。你观这个鼻子做什么?鼻子两个烟囱,等断气后,不过是一块臭肉。而且你猛观气干什么?气是你管得住的吗?那个气被鼻子吸进来,一定要出去,出去又吸进来,你管它干嘛!你想把气管住不吸、不呼,不可能的。

所以为什么大家修止观不能成就?都是拿到草纸当公文、鸡毛当令箭。现代人很好玩,问他修什么?修止观,接著不要问了!他坐在那里搞鼻子呼吸,还以为这个就是止观。还有些人问他打坐干什么,‘守丹田’,肚子修得大大的。女孩子尤其不能注意丹田,注意丹田非出毛病不可,要人命的!至少变得月经不正常。有些人一打坐,哟!气脉通了,任督二脉通了,结果一脸乌黑,搞得肝脏发炎,神经紧张;再不然红光满面,血压高,真的,不是跟你们开玩笑。所以不管止观不止观,必须先把教理搞清楚,才来谈修持,不要乱搞。

以前我经常提到,有一古人说人生只有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被人欺。一般人一辈子就是做这三件事,自己还认为很高明。有时自欺,天大、地大、我大,我最了不起;再不然欺人,有一点鸡毛蒜皮的功夫,气通了,告诉大家这样通、那样通,害别人生了病都不知道;或者被人欺,人家靠近你耳朵秘密传你一个方法,你把它当宝贝,不能讲。佛法是公开的,凡是道是天下的公道,是大家的,没有什么可以欺人的地方。现在我们来谈这个道理。

这是倒楣大团圆的地方?

更约智者大师对法行二人,以止现安心,随四悉檀意,以逗机宜,俱令人道。

佛法到了中国,天台宗智者大师把信入、法入两种人的修行方法,归纳为止现法门,修习止现法门可以得到四悉擅。悉擅是梵文,很难翻,我们不讲教理,不然又是一大堆理论,听起来很麻烦。

智者大师归纳出佛法修持的方法,达到了四种很高成就的境界,使任何一种根器的一般人皆可入道。

师即问言,汝于定慧,为志何等。

这是智者大师的教育方法,等于一个学生来报名学佛,先要问他为什么学佛、打坐?为什么要求智慧、修定?‘为志何等’,为什么学佛?

几十年来的经验,我也常感觉到,第一句话很重要,有些人很干脆,我说年轻人好好地人不做,来学佛打坐干什么?他说想练功夫,噢!我说这样啊!那你到功夫馆去,佛法里有个什么功夫?就是给你坐好也要四、五十年工夫,你头发都白了!父母养你二十几年,结果你来学这一套连吃饭都吃不饱的事,你学了干什么?学佛是学空的,不要负了亲恩又负了佛恩。如果说我想成佛,那还差不多,但是几十年来没有听到一个敢说这种‘狂话’。

从某一角度来看,这种‘狂人’,很值得欣赏,其狂亦可观也!但是没有这样气魄的人。再不然问学佛干什么?‘人生没有什么意思’,人生没意思跑来学佛?学佛就有意思啦?你的观念是人生没有意思才来学佛,难道学佛都是倒楣来学的。我这里本来有一幅对子;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人家说老师这幅对子好,我说这幅是挂在外面做招牌的,里面有幅真对子:‘发财不相见,倒楣大团圆’。有钱得意之时不见人影,人生没有意思才跑来学佛,你说那佛家是什么呢?这不成了倒楣大团圆的地方吗!

这都不是佛法的道理。还有一些人,唉呀我想了生死,我说你对生死有没有经验?当然没有死过,那你了个什么生死?讲得恍恍惚惚。我这个话不是在跟诸位讲笑话!换言之,在坐诸位要弄清楚为什么研究这个?晚上的日子好过得很耶!买一张电影票去修止观,随便到哪里玩都很好,跑到这里来搞这个,这个玩意是什么?别弄错了。

所以智者大师问人家‘为志何等’?为什么学佛?你的立志是干什么?

其人若言,我闻佛说,善知识者,上四月形光,渐渐圆著,又如梯蹬,渐渐增高,巧说转人心,得道大因缘,志欣渴饮,如犊逐母,当知是则信行人也。

假定有一种人,智者大师的经验,你问他来干什么?他说我听佛说的,善知识明师很重要,明师像天上的月亮,渐渐光明,越来越圆。大善知识又像登楼的梯子一样,让人渐渐登高。大善知识的善巧说法能转人心,是使人可以得道的大因缘,所以对于老师我非常仰慕,希望你教我,好像小牛跟著母牛,左转右转,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伟大……一大堆。当知这一类人是信行人。此信行还不是大信行人,往往在某一段时间有兴趣而已,或者此信有一点问题,什么问题?盲目信。

你说老师怎么样,老师是人,释迦牟尼佛也是人耶!看《金刚经》就知道,《金刚经》讲得最平实:‘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佛化缘回来吃饭,饭吃饱了,把衣服整理好,钵洗好,脚上沾了泥巴洗干净,然后铺好坐垫准备休息……,就是这么平常。金刚经并没有说佛出门走路离地三尺、一身放光等等。

若言,我闻佛说,明镜若不动,色像自分明,净水无波,鱼石自现,欣舍恶觉,如弃重担,当知是则法行人也。

另有一类人,问他为何学佛?因为他了解一点佛法,或者东听一点、西听一点,道听涂说,或者看经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他也许这么说,如果心里没有妄念,一切事相像在玻璃境中一样,照得清清楚楚;又如净水无波,水中鱼石看得明明白白,讨厌自己烦恼、妄念多,脑子不清净,想来跟老师学打坐,求解脱。这一类性向动机来的,接近法行人,只想从功夫路线来,不想从学理路线下手。

‘既知根性,于一入所八番安心’。智者大师的教育,学生跟你学,你要先了解他心理的动机为何?观察他根器的利钝,如果是一把钝刀,你的教育法是找一块磨刀石,叫他天天去磨;利刀不能再磨了,再一磨就要发疯了!利刀要想办法使他钝;钝刀要想办法使他利,这是佛法的教育法。

你知道了此人根性,对于此人要使他自己能够安心、能够明心见性。

咄,‘善男子’,无量劫来饮狂散毒,驰逐五尘,升沉三界,犹如猛风吹兜罗毦,大热沸镬煮豆升沉,从苦至恼、从恼至苦,何不息心达本,以一其意’。

‘咄’等于发脾气骂人。智者大师的教育法多半第一棒就打下去,咄!善男子,你要晓得一个人的生命,从无量劫以来都在饮狂散毒。以佛法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正常人,都是精神病、狂人,心里发狂,如中毒一般,追逐色声香味触五尘,在三界中升沉,在男女的观念里滚来滚去跳不出来,像打摆子一样,今天清净一点,明天又不清净,后天又清净起来。被一股风力吹动,好似猛风吹木棉花,以中国的语言表达,就像三、四月开在杨柳树的白花,微风一吹,漫天飘散,兜罗毦像柳絮一样轻。

他又说人身无始劫以来,像在沸腾的热油祸中煮豆子,上上下下翻腾不已。唱京戏的有两句话‘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比滚油煎’倒是很恰当地形容了这个人身。人身在滚烫的油中还跑得满快乐,‘从苦至恼,从恼至苦’,由痛苦到烦恼;由烦恼到痛苦,不要看成玩文字,苦和恼两样,烦恼是轻微的痛苦;严重的烦恼就是痛苦。

‘何不息心达本’,何不把心念休息下来,‘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就回到生命的本来,即佛的境界,一放下就息心,回到本来面目。禅宗祖师这句话了不起,‘本来面目’——中国禅宗祖师所创,此话用了几千年,很简单,仔细一想真厉害,人活了一辈子,自己面孔长得什么样子?不知道。我是没有看过自己长得什么样子,不晓得诸位看过没有?世界上真正准确的镜子很少,就算准确,镜中影像左右相反,镜子里看的也不是我们本来面目。我们活了一辈子,本来面目看不见,因此‘生

参考资料:http://zhihai.heshang.net/Article/fxyj/jljs/200504/10152_2.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学佛不一定是要打坐,担打坐是佛修行的最好一种方法。

“佛学”其实是一种很深的智慧。打坐在佛的名词中是称之为“禅坐”,可见佛对打坐的评价是相当之高的。

打坐是让人以一种很快的形式安定下来,去深入开启更深的智慧。人走动多了是会感觉累,但睡多了也是会感觉不舒服,就算是坐着坐久了也累。而打坐就不同了,打坐是处于行走与睡觉之间,这种姿势是最让人持久的,正是这一种姿势是最有利于长时间的参禅。

(我这样的回答,你感觉怎样?了解更多的佛学知识是欢迎到我的博客看我的“禅学文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01
“打坐”为一切共法。学佛不一定非打坐,打坐也不一定就为学佛。

打坐只是让你静下来获取智慧的工具,像这样的工具在佛学里有很多种,打坐只是其一。

如何选取工具精进也是因人而宜。业障轻,佛缘深者可精专打坐。业障重,心不能静者可从佛号入。
阿弥陀佛,一心念佛,众业消退,方显真心。
第3个回答  2009-01-01
学佛没有规定一定要打坐.

打坐是要控制你的妄想,减少你的妄念. 读经念佛号也可减少妄念,所以不一定非得打坐.
第4个回答  2009-01-01
打坐是一个法门,古今中外人'神'通用。
在佛教这里,打坐用来帮助人安静自心,因为站着、走着或做事,都难免分心,不能专心思考,比如撞到头。初学是这样,练高了以后据说行走坐卧都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