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中国第一条铁路——???铁路建成通车

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

  1952年7月1日人民共和国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纪事提示
  1952年7月1日, 重庆各界3万多人在菜园坝车站隆重举行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大会,国家铁道部滕代远部长亲临剪彩,西南及重庆党政军领导莅临祝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邓小平等均为成渝铁路通车题了词。7月6日起,全线正式开始办理营业。清朝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修了40多年未完成的成渝铁路,人民政府只用了两年就建成通车了。成渝铁路全部由中国自己设计、施工,材料和零件全部国产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全国第一条铁路干线。
  再过3天,这条铁路就已建成通车整整51个年头了。

  庆典人山人海
  1952年7月1日一早,重庆市各界群众源源不断地涌向市中区(今渝中区)菜园坝。上午9点左右,设在菜园坝的重庆车站(今菜园坝火车站)四周、两路口到菜园坝的斜坡上,早已挤满了人群。
  在拥挤的群众中,年仅16岁的农村女孩周昭霞,也站在车站前的空地上,激动地四处张望。“那天上午,要举行成渝铁路的通车庆典。”51年后,周已是年过六旬的老婆婆,21日上午,她向记者介绍了那天的动人场面。
  “当时,我家在合川渭沱,我来重庆叔娘家玩,恰好碰上了。”周回忆,“周围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手里还挥舞着小旗子;庆典开始前,有人在人群中散发《歌唱成渝路》和《我们要和时间赛跑》两首歌的歌单;举行庆典时,人们高呼‘毛主席万岁’。”
  据记者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当年,在火车站外,共汇集了“重庆各界3万多人”。 79岁的张凤君老人,当年是值乘重庆到成都的列车副司机。“在那列火车上,包括我在内,一共有7名值乘人员。” 老人近日接受采访时向记者介绍,当年,他们的心情也无比激动:从6月20日左右,就开始装扮机车;7月1日一早,他们开着机车从重庆机务段(位于九龙坡黄桷坪,现为重庆南机务段)出发,提前1个小时到了菜园坝,连接好停在站台边的列车,随时准备发车。
  1952年7月1日上午10点,这个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终于到了。在有关领导和各界代表讲话结束后,随着军乐团奏起雄壮的乐曲,一条中间扎着花球的红绸带横拉在火车前方。在西南局、重庆市、西南铁路工程局有关领导的陪同下,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笑容满面,准点来到红绸前,举起剪刀,一刀剪断了红绸。扬旗下垂,车站值班人员随即举起绿色信号旗。“呜——”一声汽笛响起,火车缓缓驶出车站。
  这一时刻,这一声汽笛,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全国第一条铁路干线,正式通车。
  曾经修建了两个朝代
  说起成渝铁路的修建经过,重庆南机务段党办主任王结异常感慨:“解放前,这条铁路就经历了两个朝代,许多人还付出了血的代价。”
  王介绍,最早提出修建成渝铁路的时间,要追溯到1903年,即清光绪29年。这年7月,当时的四川总督锡良会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奏请清朝政府,修筑川汉铁路。川汉铁路预定线路自四川成都,经内江、重庆、宜昌,终点到达湖北汉口。“后来修建的成渝铁路,也就是这条铁路线在四川境内成都到重庆的一段。”
  5个月后,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成立。1905年,公司改为官绅合办,1907年又改为商办。铁路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来自“抽租入股”,即从田租中强制抽取铁路“股金”。这样,四川众多大小田主,全都成了铁路公司的股东。1909年10月,川汉铁路部分路段开工。1911年4月,清朝政府与英、法、德、美4国签订借款合同,将川汉铁路的“筑路权”出卖。5月9日,清政府宣布“干路均归国有”。消息传到成都,引发了保卫川汉铁路股权的“保路运动”。在成都,时任四川总督的赵尔丰下令向请愿群众开枪,当街打死32人。而就在四川掀起保路运动的同时,武昌爆发起义,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1911年8月,修筑近两年的川汉铁路宣告停工。
  历史进入民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四川军阀曾两度倡修成渝铁路,但因军阀混战,没有结果。193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决定复工修建,还于1936年6月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局”,因抗日战争和经费问题等原因,又停工。1947年5月,整个工程陷入瘫痪。
  “这段经历,现在恐怕已很少有人了解了。”王结说,“也只有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才能体会到成渝铁路建成之不易。”
  筑路用去枕木129万根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据《重庆南机务段志》记载:12月7日,重庆市军管会接管原成渝铁路工程局,并于1950年3月21日成立了重庆铁路工程局,开始筹备成渝铁路复工。6月7日,重庆铁路工程局改为西南铁路工程局。15日,成渝铁路的开工典礼在重庆举行,西南军区政委邓小平作了动员,司令员贺龙将“开路先锋”旗帜授予军工筑路部队,成渝铁路从此开始全线动工修筑。
  也就是这个时候,记者采访到的张凤君,从济南铁路局来到了重庆。“来重庆前,我在济南铁路局开火车。当时有两个选择:志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支援西南建设。我因已经结婚,而且有了孩子,没资格去朝鲜,所以就选择了来西南建设铁路。”
  几十年前的情景,张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出发前,领导特别叮嘱:‘锅、碗、瓢、盆,什么都不要带。’我们暗自以为:到底是去天府之国,条件一定错不了。哪想到,到重庆后,我们先在铜罐驿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到了九龙坡、永川等地,随着铁路延伸,不断改变地方——无论生活条件还是工作环境,都特别艰苦。”
  在成渝铁路的修建大军中,和张凤君一样,郎朝璧也算得上一名功臣。郎今年83岁,1977年从中梁山煤矿退休。当年修建成渝铁路期间,他干过采道碴、架桥梁、装卸、铺轨等多种工作。郎告诉记者,在开始成渝铁路的修建工作前,他就已参加军工筑路部队,专门从事铁路建设工作。他随筑路部队到重庆时,路基还没修到铜罐驿。“路基上的石头,多大一坨一坨的,根本不能作路基道碴。我们赶紧提出了这个问题,及时作了纠正。”
  据了解,成渝铁路全长504公里,铁轨全部由重钢制造。但所需的大量道碴、枕木,又是怎么解决的呢?郎回忆,两种材料全部在铁路沿线就地取材。“采道碴就不说了,有的是河边卵石,有的是砸成小块青石。可那些枕木,有的还是铁路附近的农民主动送到工地上来的。”
  据记者查阅到的有关档案记载:“成渝铁路需要枕木129万根,沿线人民将香樟、楠木等名贵木材都献了出来,一些老人甚至将自己的寿材也锯成枕木送到了工地。有的农民将枕木抬到工地后,不留姓名,不等收款就走了。”
  1951年,郎被评为“甲等劳模”,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后,参加了重庆铁路管理局第一届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
  铁路建成功绩卓著
  1950年8月,成渝铁路从重庆向西铺轨,1952年6月13日铺轨至成都。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通车庆典同时在重庆和成都举行。有关成都举行的庆典情况,《重庆南机务段志》作了详细记载。
  在7月1日前,牵引机车就从重庆机务段出发,提前几天到了成都,并和在重庆负责牵引任务的机车一样,作了装扮。7月1日上午8点,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及四川省、成都市、铁路筑路总队的领导登上庆典主席台。庆典会上,主持人宣读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领导的题词、贺信。随后,在人群雷鸣般的掌声中,贺龙庄严宣告:“成渝铁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筑起来的第一条铁路,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空前出现的一条完全由人民自己修筑起来的铁路。”
  庆典仪式结束,修筑成渝铁路的英模代表、四川各族人民代表、民主人士及青年学生,作为第一批旅客登上了列车。贺龙剪彩后,火车即驶出成都站,向重庆方向开去。
  据记载,当年在成都车站及附近,参加通车庆典的群众多达30余万人。当天在重庆和成都担任牵引任务的机车,分别是3859号和3846号。两台机车的装扮几乎一样:车头正中悬挂着毛主席像,上方为金色的党徽,最顶部为铁架支撑的“西南铁道”4个大字;在机车的排障器上方,横写着两排标语:“纪念中国共产党三十一周年”、“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典礼”。除这两台机车外,当天还有1台编号为3816号的机车从重庆机务段驶出,“作为特别机车,先行一步压道,确保通车庆典万无一失。”
  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至今,已51年过去了。据记者从重庆铁路分局了解:自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后,四川又相继建成了宝成、川黔、成昆、襄渝、内昆、达成、达万等干线铁路。几十年来,成渝铁路为四川、重庆两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重庆直辖前,铁路沿线成为四川最重要的经济带,工业产值占全省的40%以上。1987年,成渝铁路全线建成电气化。货物列车牵引定数由1500吨提高到2600吨,铁路年输送能力由400万吨至600万吨,提高到1300万吨。1988年,成渝铁路的客运量3008万人次,货运量1041万吨,分别是1953年的9.4倍和4.3倍,极大地促进了成渝经济带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28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第2个回答  2008-12-28
京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