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

如题所述

透射电镜,即透射电子显微镜是电子显微镜的一种。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精密度的电子光学仪器,它具有较高分辨本领和放大倍数,是观察和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工具。

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邻两点的最小间距来表示。20世纪70年代,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为0.3纳米(人眼的分辨本领约为0.1毫米)。现在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直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

1931年,德国的克诺尔和鲁斯卡,用冷阴极放电电子源和三个电子透镜改装了一台高压示波器,并获得了放大十几倍的图象,证实了电子显微镜放大成像的可能性。1932年,经过鲁斯卡的改进,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达到了50纳米,约为当时光学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十倍,于是电子显微镜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美国的希尔用消像散器补偿电子透镜的旋转不对称性,使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有了新的突破,逐步达到了现代水平。在中国,1958年研制成功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其分辨本领为3纳米,1979年又制成分辨本领为0.3纳米的大型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虽已远胜于光学显微镜,但电子显微镜因需在真空条件下工作,所以很难观察活的生物,而且电子束的照射也会使生物样品受到辐照损伤。其他的问题,如电子枪亮度和电子透镜质量的提高等问题也有待继续研究。
透射电镜的成象原理是由照明部分提供的有一定孔径角和强度的电子束平行地投影到处于物镜物平面处的样品上,通过样品和物镜的电子束在物镜后焦面上形成衍射振幅极大值,即第一幅衍射谱。这些衍射束在物镜的象平面上相互干涉形成第一幅反映试样为微区特征的电子图象。通过聚焦(调节物镜激磁电流),使物镜的象平面与中间镜的物平面相一致,中间镜的象平面与投影镜的物平面相一致,投影镜的象平面与荧光屏相一致,这样在荧光屏上就察观到一幅经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放大后有一定衬度和放大倍数的电子图象。由于试样各微区的厚度、原子序数、晶体结构或晶体取向不同,通过试样和物镜的电子束强度产生差异,因而在荧光屏上显现出由暗亮差别所反映出的试样微区特征的显微电子图象。电子图象的放大倍数为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的放大倍数之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从聚光镜来的电子束打到样品上。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如果样品薄到一定程度,电子就可以透过样品。透过去的电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向前进,能量几乎没有改变。我们称之为直进电子。另一类是方向偏离原来的方向。我们称之为散射电子。这些电子中有的能量有比较大的改变。我们称之为非弹性散射电子。有的电子能量几乎没有改变。我们称之为弹性散射电子。所有这些电子通过物镜后在物镜的后焦面上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图象。我们称之为夫琅禾费衍射花样。如果被电子束照射的区域是非晶,则花样的特点是中央亮斑加从中央到外围越来越暗的光晕。如果被电子束照射的区域是一块单晶,则花样的特点是中中央亮斑加周围其它离散分布、强弱不等的衍射斑。如果被电子束照射的区域包括许多单晶,则花样的特点是中央亮斑加周围半径不等的一圈圈亮环。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花样。可以从入射电子的散射来解释。对非晶样品,从不同原子上散射出的同一方向上的电子波之间没有固定的相位差,且随着散射角的增大,散射的电子数量少,能量损失大,它们通过物镜后,直进的电子形成中央亮斑。散射的电子形成周围的光晕。越往外,光晕越来越弱。对晶体样品,由于原子排列的规律性,不同原子的同一方向的散射波之间存在固定的相位差。某些方向上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根据波的理论,在这些方向上的散射波会发生加强干涉。我们称之为衍射。同一方向的衍射波在物镜后焦面上形成一个亮斑。我们称之为衍射斑。直进的电子形成中央的透射斑。整个后焦面的图象称之为电子衍射花样。至于哪些方向上会出现衍射波,这可由布拉格公式决定。详细内容见教材。由于电子衍射花样与晶体的结构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如果我们记录下衍射花样,就可以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这正是透射电子显微镜能够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的原因之一。对多晶样品,每个单晶形成自己的衍射花样。由于各个单晶的取向不同,每个单晶上相同指数的衍射波出现在以入射电子方向为中心线的圆锥上,它们通过物镜后形成衍射圈。通过分析这些衍射圈的半径和亮度,也可以对多晶样品进行结构分析。把透射电镜的工作方式切换到衍射模式,则在物镜后焦面上形成的花样在荧光屏上可以观察到,也可以用底片或相机记录下来。
第2个回答  2020-10-13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以波长极短的电子束作为照明源,用电磁透镜聚焦成像的一种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的电子光学仪器。透射电子显微镜是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片状< 100 nm,颗粒< 2 um),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变方向,从而产生立体角散射。图片的明暗不同(黑白灰)与样品的原子序数、电子密度、厚度等相关。成像方式与光学显微镜相似,只是以电子代替光子,电磁透镜代替玻璃透镜,放大后的电子像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

透射电子显微镜按加速电压分类,通常可分为常规电镜(100kV)、高压电镜(300kV)和超高压电镜(500kV以上)。提高加速电压,可提高入射电子的能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电镜的分辨率;同时又可以提高对试样的穿透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13
 透射电镜,全称透射电子显微镜,是用于观察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大型精密电子仪器,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各个研究领域,成为研究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解剖学以及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工具之一。
透射电镜的结构
  透射电镜是以波长极短的电子束作为照明源,用电磁透镜聚焦成像的一种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的电子光学仪器。它由电子光学系统、电源与控制系统及真空系统三个部分组成。透射电镜的核心是电子光学系统,通常称为镜筒,它分为三个部分,即照明系统、成像系统和观察记录系统。
透射电镜的结构.jpg
  在透射电镜中,照明系统的中的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经过多级聚光镜的聚焦,形成在样品平面上可获得2-10微米的照明电子束斑。聚焦的电子束在透射电镜主体的中部,被高电压加速,然后加速电子束照射到试样上,入射电子与试样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
  对于非常薄的试样,许多电子不与试样发生相互作用而穿过试样,这种电子称为透射电子。除这种电子外,其余的电子与试样相互作用而发生散射,试样越厚,被散射的可能性越大。物质对电子的散射,可以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两类。对于弹性散射,被散射电子的方向发生变化,但是散射电子的速度和能量不变。引起布拉格反射的衍射波和背散射电子是一种弹性散射。与这类弹性散射电子不同,电子的速度和能量发生变化的所有电子都属于非弹性散射电子。透射电镜中的明场像和暗场像等都是利用透射电子和弹性散射电子成像的。
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
  透射电镜中像的形成可以理解为一个光学透镜(物镜)的成像。具有一定波长λ的电子束入射到晶面间距为d的晶体时,在满足布拉格条件2dsinθ=λ的特定角度(2θ)处产生衍射波。这个衍射波在物镜的后焦面上会聚成一点,形成衍射点。
  在透射电镜中,后焦面上形成的规则的花样经其后的电子透镜在荧光屏上显现出来,这就得到了所谓的电子衍射花样(或者叫做电子衍射图形)。在后焦面上的衍射波继续向前运动时,衍射波合成,在像平面上形成放大的像(电子显微像)。通常,将生成衍射花样的后焦面上的空间称为倒易空间(倒易晶格空间),将试样位置或成像平面称为实空间。从试样到后焦面的电子衍射,即是从实空间到倒易空间的变化,在数学上用傅立叶变换来表示。
  在透射电镜中,通过调节电子透镜(改变透镜的焦距),就能够很容易观察到电子显微像(实空间的信息)和电子衍射花样(倒易空间的信息),利用这两种观察模式就能很好的获取这两类信息。对于电子衍射花样的观察,先观察电子显微像(放大像),插入光阑(选区光阑)到感兴趣的区域,调节电子透镜,就能得到只有这个区域产生的电子衍射花样。
  这种观察模式叫选区电子衍射方法。利用选区电子衍射方法能获得细微组织各个区域的电子衍射花样,从而能够得知各个区域的晶体结构和它们的晶体取向关系。插入光阑能够选择的Z小视场范围通常是直径0.1左右。但是对于新近出品的透射电镜,可使入射到试样上的电子束会聚到很小来观察电子衍射花样,这就是所谓的微衍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观察直径为数纳米以下的微小区域的电子衍射花样。
第4个回答  2020-10-13
透射电镜成像的工作原理
  透射电镜是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变方向,从而产生立体角散射。散射角的大小与样品的密度、厚度相关,因此可以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影像将在放大、聚焦后在成像器件(如荧光屏、胶片、以及感光耦合组件)上显示出来。

  透射电镜成像原理,由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非常短,透射电镜的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高的很多,可以达到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因此,使用透射电镜可以用于观察样品的精细结构,甚至可以用于观察仅仅一列原子的结构,比光学显微镜所能够观察到的Z小的结构小数万倍。透射电镜在中和物理学和生物学相关的许多科学领域都是重要的分析方法,如癌症研究、病毒学、材料科学、以及纳米技术、半导体研究等等。

  透射电镜成像原理,在放大倍数较低的时候,透射电镜成像的对比度主要是由于材料不同的厚度和成分造成对电子的吸收不同而造成的。而当放大率倍数较高的时候,复杂的波动作用会造成成像的亮度的不同,因此需要专业知识来对所得到的像进行分析。通过使用TEM不同的模式,可以通过物质的化学特性、晶体方向、电子结构、样品造成的电子相移以及通常的对电子吸收对样品成像。

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可分为三种情况:

  吸收像:当电子射到质量、密度大的样品时,主要的成相作用是散射作用。样品上质量厚度大的地方对电子的散射角大,通过的电子较少,像的亮度较暗。早期的透射电镜都是基于这种原理。

  衍射像:电子束被样品衍射后,样品不同位置的衍射波振幅分布对应于样品中晶体各部分不同的衍射能力,当出现晶体缺陷时,缺陷部分的衍射能力与完整区域不同,从而使衍射波的振幅分布不均匀,反映出晶体缺陷的分布。

  相位像:当样品薄至100Å以下时,电子可以穿过样品,波的振幅变化可以忽略,成像来自于相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