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现象有哪些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先从道德二字认识开始解决。
一、何谓道德?“道德。道遍万物,贯穿一切,无不在道中,是宇宙不变的本体,老子释有七律参明,并在一切存在运动中普示普证其不可抗拒、不可更改性。正是这一道的本体、究竟、统一、不变存在,才纲纪了一切生命行为的祸福生死、胜败苦乐。说其有拿不来、摸不着、看不见,说其无律不离、则不废、果不昧。而且人类一切文化一切行为都不外是在试图超越着什么,又试图在得到着什么。如果把这两个东西统以道代称究之,结果可能真的非常意外的明确,而且它们本来就一个不可变的东西。所以是否可结论,人类一切文化一切行为的奔波、分争、寻究其最终本质,都不外是在求道、识道、用道、合道、直至得道而一蔽之。若以识论之,道是绝对真理的极顶,若以在论之,道是相对至明的极心。普查人类的所有真理追求和设想,无一比老子的道更准确、更真实、更本然、更周圆。妙音赐禅,以究竟有而极虚、究竟无而极真、究竟尊而不为、究竟卑而不改、究竟生而若灭、究竟死而若生,故成一切生追求的最终统一最佳自然自在真本然。
德是道之用。是智慧、能量、境界、依受的实土之积,是智明的选择,是主体我对依体众顺逆的利害。体用只可分解识而不能分立存。其合于道者曰积德自进道明,其背于道者耗德自坠苦暗。社会的权如此、势如此、命如此,无一能超越道的德能纲纪。德中包括德能、德为、德受。为是缘起之根、聚散之因、运命之本。为的最佳效果是无不为,为的最高形式是无以为。单从字面之识实难确见老子真面目,不免错判出唯心消积的反向误导。有为执皮,无为及本。生活社会中如果不存在无效于有、柔制于刚的事实,那就不是道的普遍性了。比如一件事的不同处理就本在着有无之别,而且无处不有,遍及世宇。无为不背有为,德治不背法治,只是明确揭示为的最佳状态。人坠水中不为何以救,世面沦丧不治何以止。但法治不弃教治、不弃德治,这就是有无的统一,这就是不可能社会始终处在有为的法治状态。当下生灭有亦无,当下执着无亦有,统一落实于生命的全部支撑是众生。在这个实土上,古今圣明同倡范朴明天下、宁天下,此即德的无教无不教、无为无不为”。
诚,诚于中,才能真成,成人、成事、有所成就;中,不偏不倚,是把握事物得度。把握事物就要认识所有事物都有两端性,隐显、有无、阴阳,进退、左右.....。诚中要认识物极必反这个规律,要把握超前认识,超前把握,时机节律适时觉转、取向........。
信,信乃万事之本,德能之觉生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信仰,人人皆有,只是层次不同。信者是所从,仰者是所求。古云:“信乃万事之本”,甚至贪生怕死亦是信仰,所差,不过是正确和错误、觉悟和迷惑、近前和长远、成形和未成形。绝对地讲,凡是情动、念起、欲望都是信仰的作用,所以,以自己没有信仰而蛮狂凌人者是无知无耻的蠢类之论。离信何所想,不仰何所为,信以得生,仰以为命,理当如此。
人的信仰,决定人生的价值取向,是人生一切行为的魂,没有它就没有生命。它的产生过程是从下意、迷茫中觉悟,因其社会活动层面、缘分、智慧,而逐渐走向成熟。严格地寻由,只要降生,基因中就包括了信仰,甚至连下生本身都必须是信仰地创造。”

下面再从老子《道德经》参学中进一步认识诚信---德恒信。
《老子》第四十九章 以百姓心为心
【原文】
圣人无常心1,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2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3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4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5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释】
1.无常心:说千道万,圣人就是无时不在恍兮惚兮之中,处在恍惚、行在恍惚、说在恍惚、心在恍惚,一切状态不生不灭中自自然然。故有佛无心之说,既恒无自见心,只有自然应照心。
2.不善者:是欲识转化中动态的一侧时象状态,去极自反,因果自受。
3.不信者:不信真、执信伪这是欲障的必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信者并不是强其所能信,其坠到无明无路的绝止处亦将自反,自将弃浊取静。总之不善不信也是一种因果现象,也要通过自身因缘生成发展消亡,其过程不完因果不了,欲以强行改变这不是规律允许的作法,而只能激化进入新的运动时空方式。所以因势利导是唯一的选择,且因势利导的最佳方式只能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用氛围场去禅化自心转自能动变。
4.歙歙:是一种含默收宁不视不语不动的静息状态。
5.注:注塞、注闭。浑心之后无欲何以还能竖耳注意听闻。所以将注理解为专注欲听闻见视是背经之误。

【今译】
圣人处恒常无心的状态,以普应天下百姓为自然心。善人圣人善待之,不善人亦善待之,德恒善与人而不分别弃责。守信的人信待之,不守信的人亦信待之,德恒信与人而不疏远。圣人在天下,沉沉默默无语无现,为使天下浑消其分别欲执的心。百姓失去执求惑动,耳目自然注塞不欲见闻,圣人对百姓个个都会像爱护孩子一样照料衣养。

【要旨参解】
一、圣人处本无心,善恶都是欲转换中的现象,都不是绝对本质。所以以善者之心善之,以不善者之心善之,以信者之心信之,以不信者之心信之,普愿天下的善恶、信否都能离欲得乐终究解脱。
二、所以圣人治天下,以沉默不语不动,而促使天下浑去分别欲执,统统安于原始民俗生活。耳目不欲外事,心朴不欲它为,天地君民合和,因因果果普尽祥和,圣明于未动之中理顺天地万物自得其所。
三、静治之道,当从尚存的民俗保留中见证,实施民俗考证、调查论证,从中感悟这种可贵的民族遗产是怎样传承保留到了现在,从中促进现实理论的触角和思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29
学术腐败,迟到早退,逃课缺课等等都是吧
第2个回答  2015-04-29
我也不大明白!~~呵呵!~~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