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美学的发展情况

如题所述

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祛魅的理性时代的标志,神退身隐去,但新神又被造出来(人类天性总有造神的冲动),那就是机器。工具理性的时代的特征就是工具对人的异化,人的主体性统一性的丧失。机器主宰的时代必然导致新的精神偶像和风尚地标。机械美学便是这一石破天惊的变革的戏剧性而又合乎逻辑的产物。传统意义上的美学与机械似乎并无牵连,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问,论述美和美的事物,是“美的艺术的哲学”。古希腊时期并没有所谓美学,因为希腊先人认为善即是美。美学作为学科迟至近代的1775年才由鲍姆嘉通提出。但这不是说,此前的人们从不关注美的问题,对美的探索和追求几乎与机械的产生同时,甚至更早。
机械美学则完全是新兴的工业时代的美学诉求。其心理基础是认为各样的机械本身蕴涵着美感,不仅是带来实利的功能之美,更主要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之美,它与古典美迥异其趣。它认为机械本身的合乎功能、技术逻辑的构造和外表具有一种朴素的不加雕饰的美(那些发电厂的管线纵横外露的工业构筑物总对我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这契合了人类讲求逻辑理性的天性,又与人的求新奇变异的心理倾向若合符节。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庞大复杂的蒸汽机、火车头和巨型轮船无不以尺度、效率、声响、见所未见的奇特外形刺激着人们,并激发出无穷的想象,比如远见卓识的预言家儒勒·凡尔纳,他早早地描绘了航程近乎无限的潜水艇、载人登月和地心探索,除了后者如今都已成为现实。
作为人类最古老栖居所在的建筑也被先锋派看作是“居住的机器”。天才的建筑家勒·柯布西耶早就对飞机、汽车、轮船等情有独钟,他强调机械的美,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新的功能要求的产物,只受经济性的制约,更具有合理性。显然除了美学考量,柯布更有道德层面的意图,这与他的技术拯救的乌托邦思想不无干系。技术乐观主义者对机械美学更是坚信不疑。他们信奉合理的即是美的,因而也是善的。密斯的机械式的精密工字钢细部反映的正是这样的美学信念。
更极端的是五十年代后期的英国ARCHIGRAM(建筑电讯派)小组,他们的作品(基本只存在于绘图板上)强调逻辑性、流线、机械设备、技术与结构、外表呈现为巨大的尺度和管线构件毕露的“外骨架效果”。罗杰斯和皮亚诺设计的蓬皮杜文化中心则完全实现了他们的梦想——作为机器的建筑,且有生长的可能(至少表面看起来如此)。蓬皮杜中心完全达到了一种技术表现主义的高度,散发着独特的美感,在巴黎市中心的灰蒙蒙的砖石老建筑群中鹤立鸡群,卓尔不群,成为早期高技派建筑机械美学的典范。
现状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环境、材料等领域的突飞猛进,新的技术表现理念更强调外表的光滑(如太空舱般的效果)、轻透、可呼吸的表皮、结构更加轻盈、内部巨大的灵活性等。这样的建筑宛若一架架巨大的都市机器,出现在世界各地,吞吐着人群、信息和财富,成为人造奇景,这个资本的世界的巨大的物质符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