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养第一孩子都会养不好,养第二个孩子就好养了并且是优秀了?

他们更看重妹妹,心凉了。。从小到大我都是自己一个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则是其中关键。
一、树立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四、指导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五、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六、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七、表扬奖励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八、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以上是关于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的介绍,教育孩子讲究正确的方法,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5
这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决定的.因为生第一个孩子时,年轻没有任何养育孩子的经验,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生第二个孩子就不一样了.
第2个回答  2021-12-05
虽然说不是绝对第一个就养不好,但大部分第一个孩子是第一次做父母没经验
第3个回答  2021-12-05
近日,闲暇时候和几个闺蜜一起视频聊天,聊的话题基本都是围绕着自家的孩子,这段时间因为疫情的原因,孩子都放假在家里,所以大家都在抱怨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像打仗一样,鸡飞狗跳,惨不忍睹。
当今社会,中国父母总在抱怨养孩子太辛苦,究其根本有这三个原因。
01父母过度干预
现在的父母,对子女的生活似乎都有着浓厚的兴致,喜欢用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去左右自己的孩子。
小到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到孩子的恋爱、结婚、求职、工作、专业的选择等等都要去干预。
我有一个闺蜜就是典型的干预型妈妈,连女儿要穿什么衣服都要妈妈做主,自己的女儿已经上四年级了,但是她还是每天要把自己女儿今天要穿的衣服,提前准备好放在床边,却从来不过问自己女儿的意见。
平常女儿出去玩的时候,妈妈更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去一个电话问候,事事都为女儿操心。
我有的时候会跟我闺蜜说你为什么不试一试让女儿去独立呢,为什么要这么费心呢?闺蜜的回答却是,“不行,他的一切我都得看着,要不然我不放心”。
父母的过度干预,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1、孩子的自我独立性差,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去尝试,不断地去学习自理的能力。虽然会犯一些错误,但这些都是成长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如果父母事事都去干预,那么孩子将来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时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反而会令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
2、自我意识薄弱
因为父母的过度干预,事事包办。孩子各方面都得到了满足,使得他们缺乏竞争的意识,最终变得平庸。如今的社会充满了创造力、创新和挑战。一个自我意识薄弱、平庸的人无法成为社会的强者,终会被社会淘汰。
02父母过度焦虑
现在的父母都活得很累,是因为他们太过于焦虑。
许多父母的焦虑是伴随着孩子的出生就出现的。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的焦虑情绪丝毫没有减弱,相反的却在不断地增加。
其中家长的焦虑类型也是各有不同。
1、攀比型焦虑
有一种优秀叫“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人品、学习成绩、性格、颜值、才艺等样样领先。
“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会说话了,我家的孩子连走路都还没走好”;
“别人家的孩子报了兴趣班,我家的孩子如果没有报会不会就被比下去了”;
“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自家的孩子成绩怎么就这么差”?
“别人家的孩子申请了国外名校留学,自家的孩子却没那种命”。
从孩子的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一直处在焦虑的状态中。孩子的桩桩件件事,都牵扯着父母忧虑的神经。人生短短一世,却有大半辈子都要为孩子操心,怎么能不累?
其实,家长应以平常心看待孩子,不要被社会的浮躁,外部的环境所绑架,。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顺其自然地对待,孩子开心,家长也放松。
2、压力型焦虑
五岁的丫丫是一名快上一年级的大班小朋友。现在的幼儿园都没有要求学习拼音、识字、背诗、读英文等。但是丫丫妈妈却已经未雨绸缪,每天都在给丫丫布置一年级要学的作业,还要每天都抽查。如果丫丫没有完成作业,就会被妈妈一顿痛批。
像丫丫妈妈这种压力型焦虑情绪的家长也有很多,内容大同小异,无非就是面临孩子的升学,就业等问题而产生的压力,在种种压力之下,父母常常焦头烂额,很是疲惫。
但其实许多压力都是家长自己自找的。
3、完美型焦虑
完美型的焦虑的父母要孩子事事都要做到完美。就算孩子的成绩已经在班里数一数二了,也有拿得出手的才艺,但是父母还是不满意,他认为孩子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数学方面计算能力不够快,写作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英语口语方面还需要多练习……
这种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永远盯着孩子缺点的父母,也十分常见。父母过高的期望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己能力永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对孩子的自尊心也会造成伤害。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看开一点。,不要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不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孩子能快乐一点,父母的内心也能获得更多的平静。
03参与人数过多
在中国,许多传统的家庭里,一个孩子往往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有各自的育儿经,而最重要的父母,却夹在中间,左右不是。
爷爷觉得孩子从小要严格管教,犯了错误就要严厉批评;外公却觉得小孩还小犯错是经常的事。
奶奶觉得孩子爱吃什么就给什么,养孩子的不必太多讲究;外婆却觉得孩子长身体阶段必须要有营养的均衡搭配。
如此一来二去,每个人都有自己养娃的一套说法,而父母的意见,却被丢在一边,想想都心累。
我有个朋友,他的小孩白天都是让他的婆婆帮忙照顾,最近有段时间发现小孩会开始说谎,后来问了孩子才知道,原来婆婆经常教孩子说谎。妈妈在上班前告诉孩子,这个巧克力不能吃,但是婆婆会偷偷给孩子吃,并告诉孩子,不要告诉妈妈,如果妈妈问起来,就说是婆婆吃的。
这样的局面,确实让人很无奈。
但不管怎么说,孩子的教育还是要以父母为主,老一辈的思想应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可以学习借鉴,但在最终决策上还是要以父母的意见为主,毕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