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西游·降魔篇?

如题所述

如果理解了下面这几个词汇的真实含义,你自然对降魔篇有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三魔

  这个降魔故事中降了三个魔,分别是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哥仨按照排行被唐僧倒序降伏的,这一点和原著中的顺序相反。因为先来为大,小说中固然把大师兄安排在前,电影为了将高潮部分留在后面,让大师兄压阵,这样编排也是非常好的——唯一不足是最初水怪吃人的情节,那水怪又是一个无须的帅哥,让我以为是小白龙先出场了。所谓魔,即是心魔。西游记原名古本西游证道书,在原书中这哥仨依照佛教思想象征人心中的三种心魔,佛家叫“三毒”,分别是贪、嗔、痴。按照佛家解释,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就是贪,八戒是也;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就是嗔,悟空是也;一般情况下的心性迟钝就叫做无明,就是痴,沙僧是也。大智度论中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涅磐经说:“毒中之毒,无过三毒”。在电影降魔故事中,也正是降伏三种心魔。孙悟空的暴戾、八戒的痴情、沙僧的怨毒,都可以归为心性受阻时的怨恨,可能从分类法上不如佛家明晰,但是也不妨碍表达:所谓魔都是内心的魔障。 

 降魔人

唐僧是故事中的降魔人,叫陈玄奘,其实玄奘是唐僧出家后的法名,用在出家前也倒没什么,片中说唐僧出家后法名三藏却是不妥,因为三藏不是法号,是他的“学位”。佛经分为经、律、论三藏,精通其中一藏者,可获得经师、律师、法师的称号,若是三藏皆通,则为三藏法师。历史上的三藏法师虽不多,也颇有人在。在西游故事中,唐僧就是我们沉重的肉身和求解脱的意志,而他所依赖的,则是贪嗔痴三位弟子。这一路上,他只须坚持。磨难、痛苦和繁重的工作主要是弟子们的,这一路上,我们打磨着我们的贪嗔痴,九九八十一难都是为了这三者的磨洗。影片中的唐僧是有非凡潜质的,他不像其他的降魔人,致力于消灭恶魔,他理想的降魔是唤醒恶魔内心的真善美。但是他又总只差那么一点点。就因为他过于迷信真善美了,贪嗔痴不能使人解脱的那部分,真善美其实一样不能。就像师父手拿鸭腿做的比喻,无论你看到鸭腿掉口水还是犯恶心,鸭腿不曾改变,只是你的心在在乎、在执着。佛家讲:烦恼即菩提。很多人参不透这最后一层,总是把佛家语当作反正话儿来听。烦恼就是烦恼,心魔就是心魔,是因为你要执着于烦恼,被魔所障,爱与不爱都是纠结,若你放手,即是解脱与觉悟。

如来神掌

八戒、沙僧都被收服了,最厉害的悟空如何了结。当我看到如来神掌再次从天而降,觉得有点无厘头。本来彼时,唐僧面对恋人之死,读诵大日如来的真经,已经现出觉悟的庄严佛相,我期待唐僧能亲自收服悟空。恋人之死,结束了唐僧对真善美的最后执着。大日如来经在影片中则是象征真善美的儿歌三百首的重新排版。佛家有所谓三身佛的说法,如来佛即释迦摩尼佛是佛的报身,而毗卢遮那佛则是佛的法身,即是大日如来,象征着佛法的根本——毗卢遮那是日之别名,为除去一切黑暗之意。觉悟后的唐僧翻开大日如来真经,遍体散发光明,当是编导对此的正确领悟。原著中悟空是被如来神掌拍过一次,那是在五百年前,如来神掌化做了五行山将他压在山下——无论多么能耐,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其实如来佛的手掌,即五行山,这个名字就说明了,不是如来的手掌如何,而是世间的规律,五行之循环相生相克象征着这世上任何人都无法冲破的铁律。我宁愿相信,影片中的大佛就是唐僧觉悟后的力量显现,而不是如来佛又来救场,我宁愿如来神掌是对以前影片的美好致意,而不是再也没招儿的最后一招。

金箍

从看见舒淇把一个金镯使得神乎其神,我就猜它必有用处,只是无奈它没有金箍那个双曲的经典细节,不敢妄下论断。后来,我也释然了,既然它能大能小能一能多,变成金箍也不算意外吧。其实唐僧把它戴在手上和戴在悟空的头上没有什么不同。在原著中孙悟空的另一个象征是“心”,所谓“心猿”。而紧箍咒正是“心经”。当取经归来,悟空要求师父取下金箍时,金箍已经不在了。因为觉悟的心已得自由。在片中,金箍是恋人的礼物,也是对心的约束,唐僧戴上它,完成了师父所说的差那么一点点的觉悟。

男女之间

唐僧的师父有点无厘头,两次问唐僧:你对男女之间的事怎么看。莫非他说的是爱情吗。开始唐僧说,他要追求大爱,不需要小爱。他不明白大爱不是剔除小爱,而是不沉溺于小爱。坚决抵制小爱,说明他还在乎这点爱,这就是他差的那一点点。其实无论大爱小爱,都是我们对自身的期待与爱。我们期待从爱与爱的回报中肯定自身的存在。世间事,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所谓生死,即是存在问题。在我的生死之间,我的存在其实不是自明的。大爱或小爱,爱的回应让我们得到存在的快乐。佛家不讲爱,讲慈悲,是真正的大爱,是为而不有的爱,不需要回应的爱。正如佛家不追求长久的存在,而追求涅槃,即是解脱,即是觉悟。不是存在,不是不存在,是超越存在。不是大爱,不是小爱,是超越爱。
男女之间的事就指的是爱情吗。其实中国本没有爱情这个概念。但是有相思这个概念。所谓“清风明月苦相思”,说的就是那个在风清月明之时,你思念那个能与你分享此情此景的人。也许在人的一生中,会在不同的美景中思念不同的人,这会是一种罪过吗。我以为,相思本身就是美好的。如果因相思而痛苦,固然是离于中道,如果不敢相思,也还是差那么一点点。人世美好,何妨相思。因为,一生所爱,往往“在白云外”。

美丽与恐惧

有人说这个片子有恐怖片的气氛。的确,三魔的造型很吓人,有些情节的起承转合也非常惊悚。不过我却能接受。我也喜欢三魔平时的造型,三个演员真人出镜,脸部没有附加品的化妆。在我心中,其实痴情的八戒一直就应该是美男,沙僧的温润气质也不错,而黄渤放纵不羁的悟空则甚合我意。一句话,贪嗔痴完全可以是真善美。万法唯心造。正因为如此,我深切同意作为魔时的恐怖凄厉,正如我同意他们作为人时的潇洒帅气。不如此,不能看到地狱与天堂的转变,只在瞬息之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9
对于《西游》,周星驰的喜剧风格在这部影片中没有变,从前电影中的桥段信手拈来。对蒙昧的批判以及悲悯情怀没有缺失。许多笑都是从悲里发出来的,这是周星驰电影不变的主题。
第2个回答  2017-07-18
惊悚莫名的开篇,浮皮潦草的收尾,周星驰加今何在,两个20年内在各自领域演绎西游最好的人组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很好看,但不是最好看的西游降魔篇。
水是水怪,火是烤猪,土是石猴,风是旅者。师徒四人所代表的这 水、火、土,风四大佛教元素和最后灰飞烟灭的段小姐刚好印证了佛教的所谓人世一场,四大皆空的教义。
“痛爱,让人悲哀。在世上,命运不能更改。放开,不能再相爱。难道这是,上天的安排。”这一段因果律的主题曲更证明了这是一部充满佛教元素的喜剧片。
西游天团F4性格解析
故事结构比较简单,整部电影大致以3个段落展开,三大妖孽依次出场,收服水怪,驯服猪精,妖猴重生,以及贯穿影片始终的陈玄奘和段小姐一段无果的爱情。
沙僧篇
在红了近五百年人气指数依旧爆棚的西游天团里,沙僧的存在就好像一部精彩热播大剧中插播的广告,还是屏幕右下方滚动播放的那种,让人鄙薄的无视。你看得见唐僧的悲悯,悟空的不羁,八戒的顽劣,你却读不懂沙劳模的沉默,甚至专业跑龙套的白龙马都比他抢镜。而在本部电影中所有惊悚的情节却是以沙僧的登场而开始。
永远不要把老实人逼到绝境,人之所以老实是因为他恪守着一个底线,如果某天他被迫放弃底限的时候,绝对会比坏人更加疯狂。象征人类美好和希望的小女孩终究没有逃脱被吞噬的厄运,一如为了救人而被打死的沙僧前世。未平的冤屈,难解的宿恨,然后蛰伏水底,以血和死亡去报复世间的种种不公。他以庞然之躯去掠食那些当初欺凌他柔弱的人们,却终于被一个体重超常的肥婆弹出了水面,一个干净赤裸的男子躺在岸上,结束了复仇之旅。用蒙太奇的手法诠释了在这个世界仅有善良却没有力量是不够的。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其实是力量和善良。以善始未必以善终,因力胜终究因力亡,此为业力。
八戒篇
猪刚鬣,史上最帅的八戒,没有之一。比唐僧还帅的八戒简直就是逆天,以这个造型去取经,每每被女妖拉去拜堂的可能要换成二师兄了。后遗症就是以后吃烤乳猪有心理阴影了。当然老猪这么帅也是有其前世的业因,做为一个上辈子被妻子和帅哥联手做掉的悲剧性人物,投胎为猪也要弄个油头粉面的假身也情有可原了。然而更悲剧的是做为一只猪,他的最大理想不是吃吃睡睡,而是看美女衣袂飘飘地在月圆之夜跳舞。一只有情调热爱生活的猪妖怎么让人恨得起来。
想起一个笑话,QQ里好多人的签名是"八戒,你又在看为师签名了",于是果断删除好友,师父,上西天的路你就一个人去吧。虽是笑话,八戒却无疑是西游里忠诚度最低的成员,终取经全程随时准备跳槽走人,总被当成叛徒一枚或奇葩一朵。其实我们都误解了八戒,整个西游团队唯一还在坚持着自己理想的就是猪八戒,若不为己,天诛地灭。一只猪的欲望和一个人的理想其实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人生镜花水月,此身风中之烛。诱人的皮囊后却藏的是狰狞的面孔,美味食物的真相却是让人作呕,人终其一生苦苦追寻的往往都是表象,人如赤子,天地寄居,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太执着即是着相。
第二个故事讲得是幻相和欲望,此世间, 众生皆苦。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此为业因。
悟空篇
黄渤演的孙悟空狡诈而残暴,颠覆了所有以往影视作品中的形象。然而妖王之王本该如此,辉煌时大闹天宫,沉寂时五行山下,经过五百年大起大落,看过五百年天地沧桑,怎么会是单纯无邪的主。翻云覆雨,只手擎天,这千秋万世后仍有你的传说。
可孙悟空,若再给你五百年的转身回眸,金光灿烂的斗战胜佛怎比得上自由自在的齐天大圣。因为不甘,即便是被压了五百年,用尽心机,解除封印,抖落身上尘土,仍旧要与如来一战。
若自由自在多好,无生死之忧,无天地拘束,我即是佛,空即是我。孙悟空的理想在《悟空传》中交待得很清晰:我有一个梦,我想我飞起时,那天也让开路,我入海时,水也分成两边,众神诸仙,见我也称兄弟,无忧无虑,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到不了之处,再无我做不成之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可惜即便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敢于挑战诸天神佛的角色最后还是像宋江般被招安了。
驯服猪刚鬣,秒杀驱魔人的那个是孙悟空,躲在封印山洞里察言观色,唯唯诺诺的也是孙悟空,那个战无不胜的孙悟空是理想,那个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是现实。丰满的理想最后总是会撞上现实的南墙。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理想和现实,即便你强悍如孙悟空,却总有一个越不过去的叫如来的命运。此为业果。
唐僧篇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同样这还是《悟空传》中唐僧前世金蝉子的名言,一直以为今何在写错了,文弱的唐僧如何有如此豪气与底气说这样的话!直到看到西游降魔才恍然顿悟。整部西游中最勇敢的人竟是唐僧------唯一敢赤手空拳深入虎穴去感化妖魔的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传道者必须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决心。
一万年太久,只爱我现在。玄奘,这个世界上最爱慕你的那个人烟消云散了,那一刻你的尘心才彻底死去了。从今以后再也无人能爱你如斯,你再爱她也罢,不爱也罢,前生来世也罢,活在当下也罢,终究没有了回应。众生之爱皆是爱,没有亲疏之分,勘破了法我两空方能修大成。于是影片最后拿着儿歌三百首的驱魔人最后化为手持大日如来真经的佛身。小乘修自身,小爱是百年之身,大乘修圆满,大爱是世间众生。
本篇名为西游降魔,看完全片之后才感悟到玄奘原来降的是心魔,最大的心魔不是食人的水怪,不是暴走的猪妖,也不是癫狂的妖猴,而是化作青烟的段小姐。情为何物,能凭生死。因为舍得,所以慈悲。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之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因为放下,所以成佛。
最后这个故事讲的不是爱情,讲的是世间修行。天地之间能影响人的无非外部环境与内在心绪,此为业障。
电影立意不错,如果功夫被定义为向中国武术致意的作品,那么这部应该是周星驰向佛教致意的诚意之作。
除了虎头蛇尾,结尾有些随意。以及人物设定上略显单薄以外,本片仍然不失为是近年来最好的国产片。票房是衡量一部影片的重要标准,西游降魔票房已超10亿。恭喜周星驰,做为演员他是一代无厘头大师,做为导演,他的风格也在日趋成熟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