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

如题所述

其实很简单,就胡适本身处境来讲,发表此演说时,他早已不是五四时期那个光芒万丈的新文化运动健将,也不再是临危受命的驻美大使,经过梦想破灭、异国寓居,胡适早已身心具疲。

大陆方面,对胡适的缺席审批如火如荼。195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8大本《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约200万字。 大陆批胡运动达到高峰。

同时,台湾方面,独裁成性的蒋介石自然难容胡适的自由主义,蒋氏看中的只是胡适海内外的巨大声望,才虚与委蛇,把他当作民主、自由的“花瓶”装装门面而已。 蒋经国纠集警备司令部,清剿胡适的“毒素思想”。

而《自由中国》这份胡适倾注心血的倡导言论自由的刊物,又频频遭当局干涉。

胡适一介书生能干什么呢?
他只能希望统治者能像他一样大度,希望对手能像他一样容忍异见。

只能如此。发表《容忍与自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0
对胡风的批评,可以追溯到四十年代;五十年代重新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并且提出小集团问题,并非自舒芜始。当时的具体情况也不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写。据叶遥回忆,她找当时在中宣部工作的绿原组稿,绿原就委婉地推辞了。但舒芜不但答应写稿,还主动将胡风给他的私人信件引入批判文章,客观上为事态升级提供了导火线,这就越过了底线。由小集团而反党,由反党而反革命,由思想批判而锒铛下狱,当然是毛泽东的意志。酿成人间悲剧的第一推动力在体制,在领导人。领导人不想制造冤狱,体制不允许制造冤狱,有了导火线也点不着。反思体制当然重要,但这和我们总结知识分子做人的经验教训
第2个回答  2009-01-10
一八九一年 一岁 十二月十七日 生于上海大东门外。
一八九二年 二岁 二月底 随母冯顺弟移居浦东。
一八九三年 三岁 二月 随母去台湾其父胡传任所,先住台南,后迁台东。
一八九四年 四岁 在台东由胡传教认方块汉字。
一八九五年 五岁 二月 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回上海。
三月 去祖籍安徽绩溪上庄,进家塾读书。
八月 胡传(铁花)病死于厦门。
一八九六年 六岁 在家塾读书。
一八九七年 七岁 在家塾读书。
一八九八年 八岁 在家塾读书。
一八九九年 九岁 在家塾读书。 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小说。
一九零零年 十岁 在家塾读书。
一九零一年 十一岁 在家塾读书。《资治通鉴》中引述范缜《神灭论》片断,对其影响极深。
一九零二年 十二岁 在家塾读书。
一九零三年 十三岁 在家塾读书。开始学“反切”。
一九零四年 十四岁 一月 与江冬秀订婚。
二月 从三兄洪□到上海,进梅溪学堂。
是年 读梁启超的《新民说》和邹容的《革命军》。
一九零五年 十五岁 春 澳进澄衷学堂,在那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等书。
一九零六年 十六岁 暑间 考取中国公学。
是年 加入“竞业学会”,并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小说、诗歌与文章。 一九零七年 十七岁仍在中国公学读书。
五月至七月 因脚病回绩溪疗养。
一九零八年 十八岁 七月 主编《竞业旬报》。
九月 转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一九零九年 十九岁 十月 新公学解散,因失学失业,在上海过放荡生活。
一九一零年 二十岁 春在华童公学教国文。
五月 同二哥绍之去北京温习功课。
七月 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正式叫胡适。
八月 十六日,从上海坐船去美国。
九月 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一九一一年 二十一岁 仍在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学习。
七月 被举为赔款学生会中文书记。
一九一二年 二十二岁 九月转入文学院,修哲学、经济、文学。
十一月 发起组织“政治研究会”。
十二月 代表康乃尔大学大同会,到费城参加世界大同总会,被推为宪法部干事。
一九一三年 二十三岁 仍在康乃尔大学文学院学习。
五月 被举为世界学生会会长。
一九一四年 二十四岁 四月 被委为康乃尔大学学生学生会哲学群学部部长。
六月 十七日,行毕业式,得学士学位。
九月 被举为《学生英文月报》主笔之一,负责国内新闻。
一九一五年 二十五岁 一月 九日,康乃尔世界学生会举行十周年纪念祝典,以干事长身份作“世界会之目的”的演说。
九月 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为杜威。
一九一六年 二十六岁 仍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学习。
自二月起,与陈独秀、朱经农、梅光迪、任鸿、杨杏佛等讨论文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
一九一七年 二十七岁 一月二十七日,在费城演讲“美国如何能协助中国之发展”。
五月 二十二日,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
六月起程返国,七月十日到达上海。
八月 任北京大学教授。
十二月 回安徽绩溪与江冬秀结婚。
是年 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一九一八年 二十八岁 仍在北大任教。
三月 任选为北大英文部教授会主任。
十一月 二十三日,去天津与梁启超见面。是日,母冯顺弟病死。
一九一九年 二十九岁 仍在北大任教
一月 被聘为《新潮》[font color=#FF0000]杂志[/font]顾问。
二月 参加《新教育》编辑部工作。又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
五月一日,在上海迎接杜威来华讲学。不久,与蒋梦麟去拜会孙中山,谈“知难行易”学说。
六月 接办《每周评论》,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十月十二日,参加教育部及北京大学等在中山公园为杜威六十岁生日举办的祝寿活动。
是月,陪同杜威去山西讲学。
十一月 代理北大教务长(因马寅初教务长患眼疾请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