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郊区的概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7

195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铜官山市,将义安区的横港乡,铜兴乡划给市领导。1957年2月,横港与铜兴两乡合并成立铜港乡。直属铜官山市人民委员会领导。 5月,成立中共铜官山市铜港乡总支委员会。1958年7月成立中共铜港乡委员会,隶属义安区委领导。·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经铜官山市委研究决定,将铜港乡更名为铜港超英人民公社,隶属铜官山区人委,同时,成立了中共铜港超英人民公社委员会;1959年4月撤销铜官山区,铜港超英人民公社党委,直属市委领导.1960年4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铜港公社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公社党委。5月,铜陵市成立城市人民公社,铜港公社被划分. 8月恢复铜港公社,并成立铜港公社党委。1960年12月,经安徽省人委批准,’成立铜港区人委和中共铜港区委员会,隶属市人委和市委。并将铜陵县谢垄。新庙、跃进,狮子山,红星,农林,小农场等七个农村大队划给铜港区领导,对原铜港公社所辖大队分别成立新庙、狮子山、铜港三个公社,,隶属铜港人委领导。1963年3月经省人委批准撤销铜港区建制,·中共铜港区委员会随之撤销。同时,撤销新庙、狮子山两个公社,把所辖谢垄,新庙、跃进、狮子山、红星、农林,小农场等七个大队划归铜陵县领导,五松、联盟、东山仍归铜港,重新组建铜港公社和铜港公社党委,直属市人委和市委。1964年12月,铜港公社党委改属铜陵特区计经委办公室党委.1965年1月,又直属铜陵特委。 6月,改属特区财贸党委。
1957年后,铜港乡党委、铜港区党委根据市委部署,先后开展了整风,反右、大跃进,和反右倾等运动。整风和反右派斗争是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犯了扩大化错误,1958年以后,以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活特殊风,瞎指挥生产风”在铜港地区也有所表现,违背了客观规律,给党的各项事业带来了危害.1959年秋季起,又掀起了大鼓干劲、大反右倾运动,这场运动在政治上使党内民主生活遭到损害.1960年冬以后,铜港区委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总结经验教训,采取了有力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63年3月以后,铜港公社先后开展了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铜港公社党委带领全社人民,克服了种种困难,发展了农、牧、副,渔各业生产,为城市人民生活服务作出了贡献。
“文化大革命”开始,铜港公社机关受到“造反”派组织的冲击,一大批干部遭到批判和斗争,党政各级组织,长时间处于瘫痪状态,工农业生产及各项工作遭到严重破坏。1968年3月经铜陵特区军管会批准,成立铜港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隶属铜陵特区革委会。1969年11月,经铜陵特区党的核心小组批准,成立中共铜港人民公社临时委员会。1970年11月召开了铜港公社第二次党的代表大会。1972年1月,经铜陵市革委会研究决定,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命委员会,保留铜港公社(农林局、郊区,铜港公社合署办公)。
2月铜陵市郊区革委余党的核心小组成立,隶属市委。1974年4月,市委决定撤销铜陵市郊区革委会和党的核心小组,成立铜港公社革委会,并建立铜港公社党委,隶属市委。
1976年6月,铜陵市委决定,撤销铜港公社及党委,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委会,同时建立铜陵市郊区党委,隶属市委。“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极左路线在公社、郊区占主导地位,但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采取各种形式对林彪、 “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及市委主要负责人的错误进行了抵制和斗争,文化大革命中所造成的损失降到一定限度,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进展。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郊区的领导班子得到调整,各级组织得到建立与健全。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组织上进一步拨乱反正,创造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展了矿山,电子、机械、纺织、建筑等行业,特别是发展了乡镇企业,改变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目前各业兴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1983年机构改革后,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区委,区政府以及各级领导班子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带领全区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加速郊区两个文明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