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分封制一再作乱,为何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还要选择此制度?

如题所述

明太祖朱元璋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出身。经过艰苦卓越的战斗,朱元璋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实行番王分封制。这个分封制历来都容易造成内乱,可是朱元璋还是坚持使用这个番王分封制,我认为这主要是朱元璋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在他的骨子里还是有着农民注重乡土和亲情的朴素情感。



朱元璋出生低微,跟着他打天下的,也都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发小。战争的时候,他们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是哥们的关系。刚刚建立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就将这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进行了大封,一下子就封了26个侯,6个公,这在中国历代帝王中都非常少见。除了对他们大封,朱元璋还给他们送了免死金牌。这件事情说明朱元璋在建国初期的时候还是很注重感情的,对和自己打天下的人如此优待,何况是自己的亲骨肉呢?


朱元璋对待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们。朱元璋的心中,他也认为儿子们是他唯一可以真正信任的。所以在建立明朝之后,他也想尽快让自己的儿子们加入到保卫江山的行列里。所以等到儿子们长大的时候,他就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分封,分封的儿子会拥有封地,还有兵权,在封地是最高统治者。


对于朱元璋的这种做法,有大臣是反对的,大臣认为对皇子们实行分封很容易造成国家不稳定。朱元璋不仅不认同这种观点,而且谁敢向他提出分封皇子的坏处,他就会将那个人给杀掉,就没有人敢提出这种想法了。等朱元璋去世的第三年,明成祖朱棣就篡位,取代了自己侄儿的皇位。如果朱元璋能够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他也许会后悔当年坚持实行番王分封制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4

就是怕他们叛乱,所以还要选择这个制度。原因就是这些当年和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哥们儿,老功臣们,着实难让朱元璋心烦不已。一方面,这些人对朱元璋太了解了,他们不少人和朱元璋一起光着屁股长大,一起砍柴放牛,所以对于朱元璋神话自己的那些鬼话,他们大都嗤之以鼻。

再加之,这些人大多农民出身没有文化,更没有朱元璋那种学习提高之劲头,开国之后,这些人虽然公侯将相,但是行为粗鄙豪放,甚至有违君臣之礼,这些都让朱元璋十分反感。

而另一方面,这些功臣们又是朱元璋离不开的,因为开国之初,各地并非立马化零为整,死心塌地地接受朱元璋统治,各地规模型起义不在少数,同时北方蒙古政权(北元)也是极大威胁,朱元璋需要这些独当一面的老臣们为自己平定叛乱,镇守边疆。

在朱元璋内心之中,唯一真正信得过之人,只有他的儿子们。基于这种最淳朴的父子之情,朱元璋需要逐步完成大明王朝由依靠功臣而转型为老朱家自我保卫江山之模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朱元璋第一步计划就是分封诸位皇子为亲王,且有封地、有兵权,成年之后就要离开京城往封地就藩。

在明初,这些藩王各个盘踞一方,拥兵自重。尤其是位居北方的这几位藩王,因为需要他们抵御北元之侵袭,所以各个更是手握大明王朝之精锐之师。例如,皇四子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造反成功的明成祖,镇守北京佣兵过万。

第2个回答  2019-11-24
因为藩王分封制可以发展出强大的军队,面对外族侵略威胁的时候不用担心打不过人家。
第3个回答  2019-11-24
主要还是对外部考虑比较多,藩王封地各占一方,有利于边界和平,不容易被外界侵犯。
第4个回答  2019-11-24
因为前朝的元老比较多,朱元璋需要稳定他们,只能以后慢慢改变制度,有利于国家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