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与东汉的明确分界线是哪年

如题所述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或以220年至280年为限。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对东汉和三国之间如何划分,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看看《辞海》本身是如何界定的:
  1.三国 时代名。继东汉后出现的魏、蜀(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起,到280年吴亡止,共历六十一年。一般也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和赤壁之战后魏、蜀、吴建国前的历史划入三国时期。(P1598)
  2.汉 ④朝代名。公元前206年刘邦(即汉高祖)灭秦,后又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历史上称为“西汉”或“前汉”……25年,远支皇族刘秀(即汉光武帝)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或“后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称帝,东汉灭亡。汉代共历二十七帝,四百零六年。(P700)
  3.东汉 亦称“后汉”。朝代名。从公元25年刘秀(即汉光武帝)称帝起,到220年曹丕代汉止,共历十四帝,统治一百九十六年……(P397)
  此外,本书附录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对于220年的标注是“延康三1⊕”、“文帝(曹丕)⊕黄初⊕”(分别见P2599、2600)。意思分别是:汉献帝在220年三月改年号为延康,但于同年十月覆灭;魏文帝曹丕于220年十月即位,建年号黄初。也就是说,在220年十月以前仍算作东汉时期。
从上面所列词条和附录来看,特别是根据“三国”这一词条的解释,那么对三国和东汉的划分,就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其一,将220年视为东汉与三国的分界年份,且是将曹丕代汉称帝这一事件作为划分的标准,那么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是东汉时期,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就是三国时期。这是传统的划分方法。
  其二,则将三国的起始时间大大提前,把汉末的军阀混战特别是赤壁之战以后的历史也归于三国。这是比较新的观点,但在本书中似乎居于次要地位的观点,因为在上述资料中只有一处提到这一观点,而在本书其他地方暂时还没有找到重复了这一观点的词条。

《辞海》是我国的权威辞书。不过,此书虽经多次修订,其最新版本2009年第6版(本文所引为该书的缩印本,2010年4月第1版)仍然存在着对东汉、三国交界时期人物的断代标准不一、前后矛盾等问题。

医林改错 楼主
2017-12-23
操作
  先请看《辞海》中下列三类例子:
  第一类
  1.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P178)
  2.吕蒙(178-220)三国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P1215)
  3.关羽(?-220)三国蜀汉大将……(P632)
  4.夏侯惇(?—220)三国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P2054)
  5.鲁肃(172-217)三国吴名将……(P1205)
  ……
  第二类
  1.韩遂(?-215)东汉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人……(P698)
  2.马腾(?-212)东汉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P1255)
  3.刘表(142-208)东汉末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P1173)
  4.司马徽(?-208)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曾荐诸葛亮、庞统于刘备……(P1768)
  5.张绣(?-207)东汉武威祖厉(今甘肃会宁西北)人……(P2398)
  第三类
  1.仲长统(180-220)东汉末哲学家……(P2497)
  2.杨修(175-219)汉末文学家……(P2210)
  3.徐干(171-218)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P2146)
  4.王粲(177-217)汉末文学家……(P1934)
  5.陈琳(?-217)汉末文学家……(P220)
  ……

以公元220年的标准来分析以上列出的三类例子。
  在第一类列出的10多个例子中,基本上是政治、军事人物。曹操、吕蒙、关羽都是卒于公元220年的,笔者没有一一考查他们具体的卒月卒日,即使他们确实卒于三国建立后,如果他们在此后没有直接涉及他们的大事,将他们归于东汉仍然是比较妥当的。而对于卒于此前的人物,如分别卒于公元217年和公元210年的鲁肃和周瑜,将他们都列入了三国时期的人物,无疑是明显的错误。如果以本书公元220年的时间作为分界标准,那么上述多人就应该基本上归为东汉末年的人。
  第二类也主要是政治、军事人物和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人物。所举5例如韩遂、马腾,将他们断代为“东汉”,自然是正确的。
  第三类人物,是除了军政人物外其他方面的名人,包括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等10多人,如仲长统、杨修、徐干(王粲是汉末文学家,也是曹魏名臣),将他们断代为“东汉”“东汉末”“汉末”,自然也是正确的。
  再以第二个标准来看三类人物的断代。《辞海》将第一类人物定为“三国”,当然没有错。但把第二、三类人物如韩遂、马腾、刘表、仲长统、杨修、徐干等人定为“东汉”“东汉末”或“汉末”,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如果要使以上的三类例子同时成立,那么就应该有两套断代的标准。有理由相信,《辞海》的编者在东汉、三国交界时期的人物断代问题上确实使用了两套标准,即以公元220年作为东汉与三国分期的显性标准;而以公元196年等作为东汉与三国分期的隐性标准,但实际上主要是以208年为分期标准,因为在上述例子中只有一例卒于207年的张绣被定为三国时期的人物,而在2008年以前的军政人物和其他人物几乎都定位为“东汉”或“东汉末”。另外还有一些人物的定位也是这样,如:
  袁绍(?-202)东汉末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P2342)
  孙策(175—200)东汉末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P1808)
  郑玄(127-200)东汉经学家……(P2433)
  袁术(?-199)东汉末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P2342)

  编者采用两套标准,笔者认为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企望在学术上与约定俗成的共识上达到一种平衡,或两说并存。汉末、三国的历史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推波助澜下早已是广为流传,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主要是有名的政治和军事人物,他们早已被读者自然而然地定位为三国时期的人物了。所以,这类人物自然大多划为三国人物了。不过,即便如此,《辞海》对于政治、军事人物的时代定位也存在着混乱和矛盾,如同样卒于215年,黄盖定位为三国人,韩遂为东汉人;同样卒于212年,庞统为三国时人,马腾为东汉人;同样卒于207年,郭嘉为三国时人,张绣为东汉时人。而对于文学家、哲学家等其他类别的人物,则基本上仍然视为东汉人物。如此这般,本书中对东汉、三国交界时期人物断代时所产生的矛盾和混乱,也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上述的第二种观点也没有十分明确地提出一个起始年份,即没有具体说明军阀混战的开始时间,因此显得模糊。著名先秦史专家、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的晁福林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2013年8月第6次印刷),对“三国”的起始时间说法不一,一是定在220年,一是定为196年。它在本书第四章“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成长”第一节“叙说”中,对汉的终结、魏的起始年代明确为220年(见P161、162、163)。而在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社会的曲折发展”第一节“叙说”中是这样说的:“中国古代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如果从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算起,到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共有393年历史。这一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四个阶段”……(P259),即该书本章认为“三国”的起始时间在公元196年。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的“开场白 大江东去”中,则认为“三国”始于190年,并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他说:
  “所谓‘三国’,是指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共九十年这一段历史。把这段历史称之为‘三国’,在名目上多多少少是有些问题。因为曹丕称帝,是在公元220年;刘备称帝,是在221年;孙权称帝,是在公元222年。这个时候,魏、蜀、吴三国,才算是正儿八经地建立起来了。按理说,三国史,应该从这时开始,到三家归晋止,那才是名正言顺的‘三国’。但是,纵览古今,几乎没有这么讲的。这么讲,曹操、关羽、周瑜,还有鲁肃等等,就都不能出场了。青梅煮酒、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败走麦城这些故事,也都讲不成了。大家说能行吗?
  实际上,无论是正史(比如《三国志》),还是小说(比如《三国演义》),差不多都会从董卓之乱甚至更早一些说起。这其实才真正是历史的态度。因为曹、刘、孙这三大势力或三大集团,是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发展壮大起来的;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早在他们建国之前就已基本形成。看历史,必须历史地看。没有前因,就没有后果。只看‘名’,不看‘实’,咬文嚼字,死抠字眼,那不叫‘严谨’,只能叫‘钻牛角尖’。”(《易中天精品集》第57页。世界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11月第3次印刷)。
  大概正因为新的观点在起始时间上还没有基本统一的看法,所以《辞海》对政治、军事人物的断代基本上还是以208年的赤壁之战为时间节点的。

(部分回答来源于《《辞海》中东汉、三国交界时期人物断代问题》李耕拓 李君娜《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3月29日 14 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9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第2个回答  2019-08-13
首先要了解魏国的历史。
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献帝晋封曹操为公爵,曹操建立魏公国,置公国百官,曰魏公。
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建立魏帝国,东汉灭亡。
那么就很清楚了,明确的分界线就是公元2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