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国产烂片,却能轻松票房破亿?

如题

我们需要承认确实有很多国产烂片,他们的票房轻松破亿,这和主演有一定的关联,其实我们看电影也是冲着明星去观看,但还好我喜欢的明星基本上拍的影片口碑都非常不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徐峥,黄渤。

基本上两个人从来都没有拍摄过口碑太差的影片,也正是这一点才让两个人的评价如此之高。而王晶导演的作品,在最近这几年可谓是骂声一片,尤其是澳门风云系列,拍一次被骂一次,之所以澳门风云票房如此之高,甚至在去年的这一部澳门风云已经破了10亿,最大的原因就是明星阵容太过于强大。

周润发,刘德华,张家辉等等十几位一线大咖加盟的影片,有时候大家已经不再去观看电影的本质,而是去看这些大腕明星。还有一些影片,他们虽然明星少,但是前期宣传的足够,或者因为某一件事情进行足够的炒作,才让票房也如此之高。其中的代表作就是王宝强导演的大闹天竺。

这也是王宝强的第1部导演处女作,当时这部电影上映之初,王宝强和马蓉的离婚事件已经被炒得火热,借着这个噱头宣传影片受关注度也非常高,给我的感觉这部影片超过1000万票房都有一点不值得,更何况有好几亿的票房。

只能说王宝强不适合做导演,他只适合做一名喜剧演员,我想他自己也认清自己的几斤几两,应该不会再拍摄电影,而且他在拍摄电影,也没人会去观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4

“好产品不一定卖得好”,这一营销学铁律在中国电影业也是无一例外的普遍真理。 所谓“烂片”,是指那些艺术水准不高,口碑奇差的商业影片,但令业内人士大为不解的是有的“烂片”却能卖出奇高票房。


广受诟病的《小时代 1》,被称为看过之后三观尽毁,豆瓣的评分也只有不及格的4.8分,但这部并非大制作的非主流影片却能揽得4.8亿的票房;以至于本计划在贺岁档推出的《小时代2》,火速提档在暑期接踵上演,结果两部影片总票房超过7亿;如今《小时代》居然要拍系列电影了, 3和4版权炙手可热,据说好几家电影公司在争抢。

很多人都是凑热闹的心情来尝尝鲜,所以不管影院的排片怎么样你的,只要是电影就冲进去看,然后回头又觉得自己的票钱白花了。这样的观众很大程度上是被影院骗了,白白花钱。

第2个回答  2023-05-06

我没有感情色彩和价值判断力,但可以客观地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1.市场需求:国产烂片虽然质量不高,但能够满足某些观众对于大场面、特效和明星阵容的需求,尤其是春节档等特定时段,人们更愿意放松心情看轻松、好笑、大场面的影片;2.宣传和营销:拍摄者花大量预算进行营销、炒作和宣传,将堆砌明星、制造话题等手段用尽,吸引了更多观众的注意;3.票价优势:国产烂片票价低于好作品,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选择观看;4.票房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票房有时与实际观影人数不匹配;综合以上原因,国产烂片虽然品质参差不齐,但在票房上表现出色,部分原因是由于市场和宣传等因素的支持。
第3个回答  2019-08-14
电影在全世界来说都属于“惊心动魄”的高风险投资,名导大片也会折戟沉沙;被鄙视诟病的“烂片”却能票房飘红。
“好产品不一定卖得好”,这一营销学铁律在中国电影业也是无一例外的普遍真理。
所谓“烂片”,是指那些艺术水准不高,口碑奇差的商业影片,但令业内人士大为不解的是有的“烂片”却能卖出奇高票房。
2013年年初上映的《西游降魔篇》无论从故事结构、表演艺术还是拍摄水准上来说,都不是上乘之作,但却成为周星驰影片在大陆票房的里程碑,狂收12.46亿。
同样广受诟病的《小时代 1》,被称为看过之后三观尽毁,豆瓣的评分也只有不及格的4.8分,但这部并非大制作的非主流影片却能揽得4.8亿的票房;以至于本计划在贺岁档推出的《小时代2》,火速提档在暑期接踵上演,结果两部影片总票房超过7亿;如今《小时代》居然要拍系列电影了, 3和4版权炙手可热,据说好几家电影公司在争抢。
最不可思议的烂片当属《天机·富春山居图》,这是一部看了都说“孬”的电影,豆瓣的评分低至2.9分,但这部电影被讥评为“史上最烂影片”,但最终的票房也高达2.5亿。
“烂片”是如何卖出高票房的?这是中国电影界一道待解的谜题。
此中最大的玄机在于中国电影观众的年轻化趋势,2009年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是25.7岁,到了2013年已经下降到21.7岁。由于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中国的电影院除暑期的动画片外,很少有适合全家人观影的“合家欢”类影片,于是,中老年人在家看电视,恋爱中的年轻人泡电影院。中国目前80后、90后的人口年轻人已经超过3个亿,比美国的人口总数还多。是否能够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决定着电影能否在中国赢得高票房。冯小刚在史诗性的大片《一九四二》杀青后踌躇满志,在这之前,他的每一部电影都能杀出重围,名利双收;但2012年,冯小刚遭遇了电影市场的滑铁卢,大败《一九四二》的居然是一部低成本的《泰囧》,这部跨年放映的无厘头喜剧最后累计的票房逼近13亿,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单部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同时也让投资浩大的《一九四二》血本无归。而此前的《金陵十三钗》更是让第五代导演的旗手张艺谋折戟沉沙,这是张艺谋赔得最惨的一部影片,巨大的亏空使得张艺谋和铁哥们张伟平最终割袍断义分道扬镳。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的决定力量变成了年轻一代,宏大叙事失灵了,小清新开始统领市场。
这些能够卖出高票房的的“烂片”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粉丝型电影”,“粉丝型电影”是一种新的类型片,主打粉丝群体。粉丝不是一般的爱好者,而是有些狂热的痴迷者:“因为喜欢,所以喜欢”,喜欢不需要理由,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观众不是因为故事情节而去看电影,而是奔着追星而去。《小时代》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粉丝电影”。 编剧兼导演郭敬明在青少年中粉丝众多,主演柯震东、杨幂在90后中也属男神女神级偶像。亲历者这样描述《小时代》首影现场:90后粉丝们不时拿起手机对着银幕狂拍。一旦银幕上出现柯震东、杨幂的特写镜头,影院就像演唱会现场一样,尖叫声此起彼伏。正因为有大量的90后粉丝“护法”,《小时代1》、《小时代2》才创造出累计超过7亿的票房神话。郭敬明的年轻读者和中国电影观众的主力人群年龄段高度重合,哪怕被骂为脑残,郭粉们也会把《小时代》的票房给硬拉起来。
当年的中影集团的《建国大业》更是云集了华语影坛上百位明星大腕,观众涌进影院不是因为故事精彩而是去数明星。
电影营销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步是吸引尽可能多的人进入电影院;但要想创造票房奇迹还得靠第二步,让观众口口相传,看了都说好。此时,口碑就成为电影营销的关键因素。当刘德华、林志玲、张静初等大牌云集的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上映后发现挡不住如潮的恶评时,制片方索性破罐子破摔,于是网上纷纷风评《天机·富春山居图》乃“史上烂片之最”,不曾想兵行诡道却救了这部片子,一部分人进影院是去看明星林志玲,因为再不看一眼,志玲姐姐就老了,另一部分人是到底要看看这部片子有多烂,《天机·富春山居图》上映那段时间,网上到处都是口诛笔伐《富春山居图》的帖子和微博,好像不骂几句《富春山居图》就落伍,OUT了,那些没看过影片的人为了有话可说,也只好买票走进电影院,《天机·富春山居图》越骂越火,最终票房居然突破了2.5亿。
正如好莱坞最看重暑期档一样,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电影的“季节销售”非常明显。中国电影也是“扎堆儿营销”:暑期档中外大片云集、贺岁档竞争刺刀见红、中秋国庆前后国产片厮杀……而那些逆袭成功的影片,要诀在于“插位”,避开大片的白热化竞争,创造属于自己的节日,把非黄金时段变成黄金时段。2011年,一部成本不足千万的低成本影片《失恋33天》票房超过3个亿,《失恋33天》上映的日子是11月初,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光棍节”,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少女不曾失恋过?光棍节“脱光”成为一个营销的噱头,也造就了一个新的年轻一代观影高潮。2012年12月,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一九四二》的两面夹击下,《泰囧》公映日期由原定12月21日提前至12月12日,这一提前,赶上了中国电影史上观影人数破历史记录的一天,2012年12月21日被玛雅历法描述为世界末日,但当第二天人们发现太阳照常升起时,狂欢开始了。2012年12月22日恰逢周六,年轻人纷纷涌进电影院,轻松搞笑的《泰囧》成为观影的首选。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营销更需要十八般武艺:故事营销、网络营销、节日营销、口碑营销、渠道营销……无所不用其极。
2012年上映的影片《HOLD住爱》口碑很差,但由于是万达投资的电影,就沾足了一线院线的光,排片力压同档期其他大片,没有终端展示就没有销售,凭此《HOLD住爱》在上映一周内也能拿到将近5000万的票房。
给电影起个好名字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电影名字,越直接,越容易记,越能吸引观众。就像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尽管不少观众看完之后用一个“烂”字来形容,但丝毫没影响人们争先恐后掏腰包进电影院,理由很简单:冲着这片名也许就想去看看,究竟怎么惊魂了?
第4个回答  2019-08-14
中国有很多国产烂片,都能轻松票房破亿的缘由,是因为中国的人口众多,真正能导演出很好影片的演员跟导演都很少,所以小老百姓没得挑,就有点像买菜一样,一筐子都是烂菜,你随便挑,都还是烂菜,你得吃啊,这就是现实生活当中的电影,真想,中国的电影,像美国一样,有好莱坞大片,那样专心致志的做出真正的好的影片。这不是崇洋媚外。是实实在在的,别人的电影就比你做的好,而且人家做的用心,我们国家能够出几个真正有艺术导演的人才是极其的匮乏,真希望中国电影学院能够培养出一批精英导演,才能让中国人不会有事没事看一些烂片,没办法呀,中国的消费者中国,所以也就是烂片,他也得看,我更想说的是,如果你有好片大家会不去看吗?更多的是中国的老百姓没有飘的一地,有钱也没地方花,所以他就烂片也能上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