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在清朝建立时不肯留辫子,为何清朝灭亡时又不肯剪辫子?

如题所述

这都是清朝的祖先流传下来的,也就是金朝流传下来的习俗。汉人之所以在清朝建立时不肯留辫子,在清朝灭亡时又不肯剪辫子是因为他们要遵守汉节,后来要留辫子是因为想要保命。


1.清朝是满族人的天下

清朝是满族人的天下,而自己满族人留着大辫子,国家那么多汉人怎么能例外呢?为了让汉族人臣服满族人,清朝皇帝发布了一系列民主歧视的政策,从心理上确立了满族人的权威信。


2.早时的辫子

早的时候,男人留的那条辫子有一个名字,叫金钱鼠尾,只留铜钱大小的一缕头发,随着清王朝的发展,慢慢的,这一缕头发就变成了几缕头发,鼠尾就变成了蛇尾,最后,才慢慢发展成为“牛尾”。


3.汉人留辫子和剪辫子的原因

有这么一个剃发令,那就是所谓的“留发不流头,留头不留发”,到了清王朝被推翻以后,这种说法才慢慢绝迹。其实,最初清朝颁布那条剃发令的时候,很多汉人都不愿意把头发剪了,因为他们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做就是对父母的不敬。于是汉人保持汉节、拒不降清,宁可丢了性命,也不愿意屈服满人、剃掉头发。可后来那些剃了头发的汉人,也都是因为不想丢了性命才剃了头发的。甚至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皇帝是满洲人,而自己是汉人。

总的来说‘’遗忘”和“美化”,是民众不愿意剪辫子的两大主因。民众不乐意剪辫子,与民众遗忘了“薙发令”这段历史,有很大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6

这个话题看似自相矛盾,但仔细琢磨,它不但不矛盾,还蕴含着深刻内涵。其实,世界上有许多人现在正执着地做着当初厌恶的事情,正如一个人坐了一辈子牢,临老出来,对外面的世界完全不适应。这就是人,人是具有可塑性的。


时满清入关的时候,为了彻底征服汉人,下达了一道《剃发令》:“京城内外,限10日;各省自诏令到达之日算起,亦限10日,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清廷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而那时,汉人十分重视发式与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除了必要修剪,不可随意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而满人则不同,男人的传统发型是剃发留辫,将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

满清入关后,以《剃发令》的方式,强迫汉人改变发式,更换衣装,以表示归顺大清。但这一政策遭到汉人强烈反对,在朝汉官遵令剃发的寥寥无几,还有不少官员甚至护发南逃,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百姓也揭竿而起。于是,满清就出了狠招,不剃发者一律处斩。

为了保住额头的那一片头发,多少人丢了性命?许多汉人喊出了“宁为束发鬼,不做剃头人”的口号,历史上著名的“江阴十日”,就是江阴人为誓死捍卫颅上发而起义。还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也都是汉人为了保住头发而战斗。当时为了那一片头发,死了多少人真是难以计算。乍一听,觉得那么多人为了一撮头发掉了脑袋不值,但仔细想想,就觉得值了,因为那么多人表面上是保那一撮头发,而骨子里保的是民族的尊严和信仰。如此一说,事儿就大了,不要说掉一个脑袋,就是灭门九族也值得,因为他们觉得,剃了头比灭门九族更耻辱。

但汉人的反抗最终还是没有奏效,一小部分人为保住头发死了之后,大部分人都屈服了,剃了头梳了辫子,也换了满清装,从形式上归化了满清。但三百年之后,这种形式上的归化,就变成了实质性的归化。

清灭亡以后,革命军强令百姓剪掉满清的辫子,老百姓都表示不满。他们不愿意剪掉辫子,甚至武力和革命军对抗。在嘉兴县,竟有“顽民千人之众,以反对剪辫为号召”,把积极推动剪辫令的官绅之家捣毁。

第2个回答  2019-10-11
清朝建立时不肯留辫子是因为汉人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而灭亡时不肯剪辫子也是因为他们还活在清朝的时候。
第3个回答  2019-10-06
因为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朝代,汉人不服不接受,所以不肯留,后来灭亡,已经接受了,
第4个回答  2019-10-13
那是因为两个时期得动荡局势不一样,有种说法是留头不留辫就说的是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