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分别对应的年龄是多少?

如题所述

1、周岁:按照中国人摆周岁宴的习俗,周岁是指一周岁。

2、而立:因为“三十而立“,指三十岁。

3、不惑:因为“四十而不惑”,指四十岁。

4、知天命:指五十岁,意思人活到了半百的岁数,就对世间的事有了大概的了解,相信命运了。

5、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六十年成一周,指六十岁。

6、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就很稀奇,指七十岁。

7、耄耋:因“八十九十曰耋”七十曰耄”,指八十岁或九十岁。

8、期颐:因"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寿。

扩展资料:

其他的年龄称谓:

1、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2、初度:周岁。后称生日为初度。

3、生小:幼年。

4、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5、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7、教数:9岁。

8、外傅:10岁,出外就学。

9、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10、舞勺:13岁。

11、及笄:指女子15岁。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2、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15、鲐背:指长寿老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6

周岁:不是指具体年龄,是年龄计算方式。是以出生后已经超过的时间长度算数。

而立:因为“三十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因为“四十而不惑”,指四十岁。

知天命:不是指年龄,意思人活到了一定的岁数,就对世间的事有了大概的了解,相信命运了。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六十年成一周,指六十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就很稀奇,指七十岁。

耄耋:因“八十九十曰耋”七十曰耄”,指八十岁或九十岁。

期颐:因"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寿。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3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和百岁期颐之年。
第3个回答  2019-12-23
1.30.40.50.60.70.80.90
第4个回答  2023-04-20
1,30.40.50.60.70.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