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大碴子味”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一股大碴子味”,是东北方言,指说话带很浓郁的东北话的腔调 。

拼音:【dà chá zǐ】

释义:大碴子就是大颗的玉米粒子。东北通俗就叫大碴子,大碴子是东北用玉米磨的一种食品,是东北方言。所以称说话带有浓郁东北口音的就是“一股大碴子味”。

用法:

1、稍带有贬义,东北人常用此比喻人土气,没气质,农村味;

2、大碴子味也形容人的嗓音粗糙但不失豪爽的性格。

造句:

1、新来的那个大高个儿说话一股大碴子味,人看着挺老实的。

2、东北人天生自带豪气,说话一股大碴子味。

3、小梅看着斯斯文文的一小姑娘,一开口,一股大碴子味,笑声也是分外爽朗。

扩展资料:

据凤凰网报到:

为期半个月的“国际军事比赛—2016”,当地时间8月13日下午在莫斯科市郊阿拉比诺训练中心靶场落下帷幕,中国军队在获得了1冠军18亚军2季军。

赛后,担任中俄联络员的俄军官马丁点评中国解放军的表现,一口“大碴子味”的中文让人忍俊不禁。

参考资料:

凤凰网-关于俄方于国际军事比赛中评论中方一口大碴子味的报到

百度百科-关于“大碴子“的介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4

指说话带很浓郁的东北话的腔调。

一、拼音:【dà chá zǐ】

二、释义:大碴子就是大颗的玉米粒子。东北通俗就叫大碴子,大碴子是东北用玉米磨的一种食品,是东北方言。所以称说话带有浓郁东北口音的就是“一股大碴子味”。

三、用法:

1、稍带有贬义,东北人常用此比喻人土气,没气质,农村味。

2、大碴子味也形容人的嗓音粗糙但不失豪爽的性格。

四、造句:

1、新来的那个大高个儿说话一股大碴子味,人看着挺老实的。

2、东北人天生自带豪气,说话一股大碴子味。

3、小梅看着斯斯文文的一小姑娘,一开口,一股大碴子味,笑声也是分外爽朗。

扩展资料:

其它的东北话

1、 噶哈:意思是有什么事,干什么去,视具体语言环境而决定具体所代表的意

2、 咯了盖儿:膝盖

3、 卡了:摔倒,栽跟头了

4、 埋汰:脏,形容词。也做动词用,埋汰人,比喻侮辱人。

5、 上该里溜达:上街上,到街里闲逛。

6、 唠扯:聊天

7、 唠嗑:谈话,聊天

8、 钢钢地好、钢钢狠:非常好,非常狠。

9、 你装呐:贬义,你在装模做样

10、 的瑟:贬义,指人不好看不雅观惹人生气的吊儿郎当的样子

11、 削:打,暴打。

12、 整事儿:装腔作势,故意作出某中行为。

13、 麻溜:快一点儿。

14、 贼:副词,与很、特别一个意思。

15、 沙棱儿:分两种意思,一是和麻溜一样表示快一点儿的语气词。二是表示爽快、干脆的形容词。

16、 寒碜、科碜:害羞、不好意思,丑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碴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8

指说话带很浓郁的东北话的腔调。

一、大碴子【dà chá zǐ】:大碴子即大颗的玉米粒子。东北通俗就叫大碴子,是东北方言。可做大碴子粥、碴条、棒子面饼 ,为东北特色食品。大碴子需要预先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胀后,再煮粥,下锅后大火烧开,小火慢熬,直至绵软。

所以称说话带有浓郁东北口音的就是“一股大碴子味”。

二、用法:

1、稍带有贬义,东北人常用此比喻人土气,没气质,农村味。

2、大碴子味也形容人的嗓音粗糙但不失豪爽的性格。

扩展资料:

造句:

1、新来的那个大个子说话一股大碴子味,人挺老实的。

2、东北人天生自带一股豪气,话语里一股大碴子味。

3、小芳看着挺斯文的一姑娘,一开口,一股大碴子味,笑声也是十分爽朗。

其他东北话:

1、夹夹咕咕:放不开,束手束脚,感觉不够坦诚。

2、土憋: 被骗或被耍了,还不知道,有有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意思。

3、扒拉: 用手或工具往自身的方向(怀里)收拢东西(物体)。

4、白唬: 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通常指能瞎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碴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方言大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9

指说话带很浓郁的东北话的腔调  。

    拼音:【dà chá zǐ】

    释义:大碴子就是大颗的玉米粒子。东北通俗就叫大碴子,大碴子是东北用玉米磨的一种食品,是东北方言。所以称说话带有浓郁东北口音的就是“一股大碴子味”。

    用法:1.稍带有贬义,东北人常用此比喻人土气,没气质,农村味。

    2.大碴子味也形容人的嗓音粗糙但不失豪爽的性格。

    造句:1.新来的那个大高个儿说话一股大碴子味,人看着挺老实的。

    2.东北人天生自带豪气,说话一股大碴子味。

    3.小梅看着斯斯文文的一小姑娘,一开口,一股大碴子味,笑声也是分外爽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12-26
主要写给题主和有缘看到此题的东北孩子。在近代,中原至华北一带,有大量移民“闯关东”涌入东北,因此东北各地区的语音开始变得相对复杂了一些,但还不至于听不懂。口音的分布,大致是越往北越轻。于是在东北地区内部,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会因为语音方面出现的一些小障碍而相互调侃。比如调侃锦州、鞍山一带或是大连一带的口音“什么什么味”,都是一些与食物的味道有关的词汇,形容口音苦涩,于是对方也回敬道“大碴子味”。大碴子是玉米的粉碎颗粒,通常用来做粥,味道微甜并不苦但是口感和营养不如大米,而北部是玉米、高粱、大米等作物的主产地,当时的北部人以它们为主食,既然是调侃,当然不能回敬说“大米粥味”了。
实际上,“大碴子味”的东北口音和一部分特定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古早军屯和民屯的遗存与延续,国内类似的情况有广东的平海“军声”。网络和现实中有一些人,存在着有意以此攻击东北的现象,这不仅是幼稚和失礼的表现,也是阅历和知识储备不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