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古代皇帝从赢政到末代皇帝的称号,如:赢政→秦始皇

如题所述

秦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三世-嬴子婴西汉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雉(即吕后)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衎 汉孺子-刘婴 东汉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三国蜀汉汉昭烈帝-刘备 蜀汉后主-刘禅 曹魏魏太祖-曹操(追封)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哀帝-曹芳(后被废)高贵乡公-曹髦(后被废)魏元帝-曹奂(后被废为陈留王)东吴武烈皇帝-孙坚长沙桓王-孙策大皇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皇帝-孙休文皇帝-孙和归命侯-孙皓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东晋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晋废帝-司马奕晋简文帝-司马昱晋孝武帝-司马曜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2
秦朝(前221-前207) (秦始皇.秦二世胡亥.)
西汉(前206-8)汉高祖刘邦.刘盈.吕后.文帝刘恒.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孺子婴)
(新朝)(9-23) (新朝>王莽帝)
东汉(25-220) (光武帝.明帝.章帝. 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 灵帝.献帝)
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刘备.后主刘禅) (孙 权.孙亮.孙休.孙皓)

西晋(265-316) (武帝司马炎.惠帝.怀帝. 司马邺)
东晋(317-420)—五胡十六国(304-439)(司马睿.司马绍.司马衍.司马岳.司马聃.司马丕.司马奕. 司马昱.司马曜.司马德宗.司马德文)

南北朝(386-556) (南朝-宋.北朝-魏.南朝-齐.南朝-梁.东魏,西魏...)
隋 (581-619) (杨坚.杨广)
唐 (618-907)(高祖李渊.李世民.李治.李显.李旦.李隆基.李亨.李豫.李括.李诵.李纯.李恒.李湛. 文宗 .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温.僖宗李儇.昭宗李晔.哀帝李拀.武则天)

五代十国(公元907-978)(五代-后梁.十国-前蜀.十国-后蜀.五代-后唐.十国-吴...)
北宋(960-1127) 辽(916-1125) 西夏(1038-1227)
南宋(1127-1279) 金(1115-1234)
元(1206-1368) (太祖铁木真.太宗窝阔台.昭慈皇后.定宗贵由.钦淑皇后.宪宗蒙哥. 世祖忽必烈.成宗铁木耳.武宗海山.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 顺帝)

明(1368-1644)(朱元璋..朱允文.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孝宗朱佑樘

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璁.穆宗朱载垢.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清(1644-1911)(努尔哈赤.天聪.顺治.康熙.2.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 慈禧 )
第2个回答  2013-10-22
中国古代的帝王在死后都有几种称呼的形式,分别为谥号,庙号和年号。
从周朝开始,对于帝王的称呼采用的是谥号,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隋朝。(当然秦朝时中断)。谥号是在帝王和贵族死后,由大臣和王族根据这位皇帝的一生的作为给予的一种评价,常常是用一个字概括,也有用两个字的称之为“……帝”如周武王等,而汉朝讲究以孝义治天下,因此在每位皇帝的谥号前都会加一个“孝”字,如汉文帝应该是被成为汉孝文帝。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所有的谥号也都是两个字的。并且谥号也分为三种,善谥,比如说文,景,武之类的,平谥,比如哀,闵之类的,恶谥,比如炀。各种谥法在《逸周书 谥法解》中都有记载。
当时并不是每一位皇帝在死后都可以将他的灵位供奉于祖庙的。只有能够进入祖庙的皇帝才会有一个庙号,称之为“……宗”,例如汉文帝就被称之为“汉太宗”,而汉武帝居然没有能够进入祖庙,所以他甚至都没有宗的称号。
再说年号,这是中国古代帝王纪年的一种方式,起源于汉武帝时期,之前的皇帝都是没有年号的,而之后的皇帝,直到明清前,每一位都不一定仅仅有一个年号,而且有些帝王的年号都是相同的。其中用的少的就一个,比如唐太宗的年号就是“贞观”,而多的十几个,比如武则天她的年号就将近二十个。
从上面来看,从周朝开始一直到隋朝,可以不重复的,都可以找到称呼的,很简洁的就是用谥号,即“……帝”来称呼帝王。
当然秦朝是个例外,秦始皇认为大臣在死后议论先帝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因此他废除了谥号制度,采用数字,即自己称始皇帝,后世为二世,三世,一直排下去。
到了唐朝事情出现了变化,首先是每位皇帝的谥号变得越来越长,不利于直接称呼,而同时每位皇帝都可以进入祖庙,拥有自己的庙号,庙号都是一个字的,于是人们开始使用庙号来称呼皇帝。当然这还是有意外情况,如明朝的景泰帝,就没有进入祖庙,被称之为了“帝”。
到了明清时期,每位皇帝都只拥有了一个年号(也有例外,明英宗和皇太极都有两个年号),同时发行印有自己年号的铜钱在市面上流通,比如“乾隆通宝”等等。因此民间老百姓开始使用年号去称呼皇帝,慢慢的这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就成为了我们经常看到的年号称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