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训练的负荷结构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摘要
一、对“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区指的是人体的中间部分,以腰椎—骨盆—髋关节为中心,包括连接在这些部位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系统。在大多数技术动作中,核心区是力量产生和传递的关键区域,它是人体动力链的中间环节。只有当核心区的稳定性得到增强,肢体的活动才能得到有效支撑,运动才会更加协调。核心区可以被看作是运动链中的关键点,是力量的发起点,也可以理解为其中也存在一个“核心”。
实际上,“核心力量训练”通常指的是“核心区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练习”通常指的是“核心区稳定性练习”。
二、核心区稳定性训练与核心区力量训练的区别
1. 主导肌群的不同
所有围绕核心区周围的肌肉都可以被看作是稳定性肌肉,例如:膈肌、竖脊肌(腰段)、多裂肌、腰方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盆底肌等深层的短小肌肉;
而核心区力量训练主要针对的是: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腰大肌等较为浅层的大块肌肉。
2. 训练形式的不同
稳定性训练主要采用低负荷、小强度的静态慢速动作;
而力量训练主要采用高负荷、大强度的动态动作。
3. 锻炼目的的不同
稳定性训练的主要目的是:
- 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增强神经系统的控制作用;
- 增强耐力;
- 预防损伤的发生。
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
- 增强肌肉力量,增加肌肉横截面积;
- 提高运动灵活性;
- 提升运动能力。
但稳定性与力量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稳定性是力量训练的基础,而力量训练又能进一步促进稳定性的建立。
在进行任何动作之前,核心肌群是首先被启动的肌群。核心区肌群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在平时我们所做的任何动作中,都需要核心肌群保持稳定。例如,在走路、跑步、游泳时,都需要核心肌群保持稳定。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拨浪鼓,只有拨浪鼓本体转动起来,围绕在其周围的鼓槌才能摆动起来。
核心肌群就相当于拨浪鼓的本体,四肢就如同拨浪鼓的鼓槌。以走路为例,走路过程中有一个阶段被称为摆动相,骨盆旋转带动下肢向前摆动,只有核心区保持稳定,维持躯干的稳定,才能安全地完成向前的转移。而核心区力量足够大的人,在走路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处理一些意外情况,避免摔倒的发生。例如,在行走过程中被某物绊住脚,核心区力量不足者可能来不及启动下一次摆动动作而摔倒,但如果核心区力量良好者就能及时进行核心区肌肉群收缩,启动下一次摆动,重新保持平衡状态。简单总结就是:核心区稳定性决定了动作是否能完成,而核心区力量则决定能否更好地完成动作。
三、核心区稳定性与力量训练的实践意义
- 稳定的核心有利于整合近端和远端的动力和力量的控制,对运动功能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 稳定脊柱和骨盆核心区域;
- 减少动作耗能,提高能量输出;
- 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
- 预防运动损伤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