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转基因食品的系统调查

求--转基因食品的系统调查
强调的是调查研究性。

可加分
就是把收集到的资料发到这里。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调查

  ——李严冬

  《《《一、定义 :》》》
  转基因食品是指:
  1、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 利用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物和转基因移植器官等。
  2、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生物细胞中去,从而改变其遗传物质(DNA)并有效地表达特有的性状的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资料:
  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1983年得以培植出来。又过了十年,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国出现,它就是可以延迟成熟的番茄作物。一直到1996年,由这种番茄食品制造的番茄饼,才得以允许在超市出售。

  《《《二、分类:》》》 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是1993年投放美国市场的西红柿。
  至今才短短几年,动物来源的、植物来源的和微生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类型转基因食品应运而生。尽管至今尚无人给转基因食品进行分类,但按惯例,按转基因的功能是可以对其分类的。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增产型。农作物增产与其生长分化、肥料、抗逆、抗虫害等因素密切相关,故可转移或修饰相关的基因达到增产效果。

  (2)控熟型。通过转移或修饰与控制成熟期有关的基因可以使转基因生物成熟期延迟或提前,以适应市场需求。最典型的例子是延熟速度慢,不易腐烂,好贮存。

  (3)高营养型。许多粮食作物缺少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改造种子贮藏蛋白质基因入手,使其表达的蛋白质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组成。现已培育成功的有转基因玉米、土豆和菜豆等。

  (4)保健型。通过转移病原体抗原基因或毒素基因至粮食作物或果树中,人们吃了这些粮食和水果,相当于在补充营养的同时服用了疫苗,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有的转基因食物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一些防病因子也可由转基因牛羊奶得到。

  (5)新品种型。通过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组可形成新品种,由其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可能在品质、口味和色香方面具有新的特点。

  (6)加工型。由转基因产物作原料加工制成,花样最为繁多。
  《《《三、 优缺点》》》
  《优点》:
  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2.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3.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

  4.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

  5.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

  6.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专家们认为,由于转基因作物能更好地防治病虫害,抵御干旱,提高产量,营养成分高,因此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到 2015年,全球人口将增至90亿,只有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满足人类对食品的需求,而现代生物技术无疑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还可利用基因技术生产速生鱼类和医药工业所需的疫苗等,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但专家们也强调,发展转基因食品必须有严格监督、科学检验、国际立法,以避免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
  (2)我们可以用鲜鱼的基因帮助西红柿、草莓等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而以这些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抗杂草能力,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使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还可以培育出营养成分更高,有晚熟、保鲜功能的转基因农产品。
  《缺点:》
  一、环保的影响

  (1),除草剂使用的增加:科学家估计,基因化的农作物对除草剂具有抵抗力,实际应药量高于正常的3倍。农民知道其作物对除草剂有抵抗力,会大量使用除草剂。

  (2),杀虫剂使用的增加:GE农作物常使用自己特有的杀虫剂,EPA将其分类为杀虫剂,这就意味着比以前有更多的杀虫剂进入我们的食品和田野。有报导,将优良的特定的基因(如抗杀虫剂)植入作物,可能会使周围野生植物一并获得改良,呈现出抗杀虫剂的特征。

  (3),生态被破坏:GEO通过食物链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新的微生物与有亲缘关系的生物进行有效的竟争,引起环境发生不可见的破坏。作为人工制造成的转基因作物,可能成为自然界不存在的外来品种,若干年后,可能对地壤、野生近缘种、普通作物、相邻的植物及环境造成破坏。

  (4),基因污染难以消除:基因化的生物、细菌、病毒等进入环境,保存或恢复是不可能的,它不象化学或核污染,副面危害是不可逆转的。

  (5),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流可使野生近缘种变为杂草,成为“超级杂草”。有资料证明,把转基因油菜释放后,当大田的油菜附近有近缘杂草时,在萌发的后代种子中有93%被证实是种间杂草。

  (6),对非目标生物有伤害,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Hilbeck(1998)用转基因Bt玉米喂饲欧洲玉米钻心虫(ECB),并以它作为草蛉的饲料,GN喂饲一般玉米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转基因Bt玉米组死亡率60%以上,而对照组40%以下,认为与Bt有关的因子有关,存活的草蛉中喂Bt玉米组成熟的时间平均比对照组晚3天。Birch,A.等(1996/7)的实验结果表明,用转基因马铃薯饲喂蚜虫,雌虫的产卵量减少1/3,用喂转基因马铃薯长大的雄蚜虫与对照组蚜虫交配,所得的未受精卵数量多4倍,已受精卵在未孵化前比对照组死亡率高近3倍,以转基因马铃薯蚜虫为食物的雌飘虫的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少一半,如果大规模的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减少有益昆虫的种群。

  (7)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詹先进所长称,“转基因”可能有五大负面影响:

  (1) 转基因生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有益生物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危害。转基因作物中病毒基因有可能与侵染该植物的其他病毒重组,产生新病毒或超级病毒。

  (2)增加目标害虫的抗毒性。这样有可能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3)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野生近缘种或杂草,使杂草变成超级杂草,严重威胁其他作物的正常生长和生存,加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由于可使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人的基因相互转移。转基因动物若逃逸到环境中,会通过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平衡;转基因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交换遗传物质,可能产生新的有害生物或增强有害生物的危害性,甚至引起疾病的流行。

  (5)威胁人体健康。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进入市场,可能使人体产生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例如:转基因生物体中使用的抗生素标记基因,如果进入人体,也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性。国外已有儿童饮用转基因大豆豆浆产生过敏反应的报道。而这些影响往往在短期内无法被监测和确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二、对生物的影响:

  1.可能对蝴蝶等昆虫造成伤害。

  2.可能影响周边的植物的生长。

  3.可能使昆虫或病菌在演化中增加抵抗力,或产生新的物种,之后一样有可能会伤害作物。

  《《《四、安全性》》》
  一、 检验标准
  (1)转基因产品的质量标准
  对于所有与之相关的管理机构和消费者都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主要管理措施有:①建立完善的转基因产品安全评价体系。1993年,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发表了“现代生物技术食品的安全评价——概念和原则”,提出了“质量等同性概念”,其含义为在评价新的食品或食品成分的安全性时可用现有的生物食品做比较。我国科技部和农业部也于1993年和1996年分别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管理办法》,但还缺少相应的国家法律。②必须建全高水平的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和严格的审批制度。③必须培养健康、规范的转基因产品市场,同时加强对公众的科学普及教育,使他们具有选择、接受安全的转基因产品的能力。④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的活动,尤其是应该为下一轮WTO贸易谈判做好这方面的技术准备,以维护我国的合理利益。
  (2)安全性评价的框架
  重组 DNA 植物食品的安全性评价遵循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以下相关因子、新品种的描述、宿主植物及其被用于食品的描述、供体的描述、遗传修饰的描述、遗传修饰的特性。安全性评价包括:所表达的物质(非核酸物质)、重要组分的组成分析、代谢评价、食品加工、营养的改变和其他。
  二、安全性
  (1)转基因动、植物中外源基因的表达通常具有组织细胞专一性,如抗虫害转基因农作物中毒蛋白只在叶片中表达,害虫啃咬叶片后即可中毒死亡,这些毒蛋白不会在果实中表达或只痕量表达,所以不会对人产生毒性作用。此外,在设计此类转基因食品时也已把害虫与人类对毒蛋白代谢差异考虑在内,即使果实中存在痕量毒蛋白也无妨。
  (2)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一)关于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经合发展组织”1991年将“安全”的食物定义为:如果能合理地肯定,在预期的条件下消费某食品不会有害,则该食品就被认为是安全的。

  (二)在如何对转基因生物作安全性评价。国际上有一个广泛接受和采用的“实质等同”原则。这一原则强调,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目的,不是要了解该食品的绝对安全性,而是评价它与非转基因的同类食品比较的相对安全性。在评价时注重“个案分析”,即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不一概而论。

  采用“实质等同”原则作“个案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现已批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生物生产的食品都是安全的。例如,国际国内都是第一例批准上市的延熟保鲜的转基因番茄,转进去的外源基因的作用是产生反义mRNA部分抑制乙烯形成酶基因的活性,其本身没有可检测到的基因产物,即在番茄果实中没有任何添加成份,作为食品,它与非转基因的番茄同样安全。

  (三)吃了转基因食物,外源基因进入人体后不会改变人的基因并遗传给后代。
  (1)持这种担心的人不知道一个简单的事实,即每个生物细胞中都有几千至几万个基因,我们每吃一口食物都要吃进数亿个基因。人类社会生存、繁衍了数百万年,从来没有人担心食物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会影响人的遗传。

  还有一个需要知道的事实是,近几年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发现,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组间,大量的基因存在同源性。换句话说,我们平常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是指生物的整体而言,在基因的水平上看,很多基因都不是动物或植物所特有的。有人认为,自然的食品是安全的,而转基因食品来自人工修饰过的作物,是不安全的。这里有个严重的误解。

  首先,遗传修饰并非自转基因开始,媒体普遍将转基因作物称为GMO(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而不将传统作物品种称为GMO,本身就是一个概念错误,而且容易引起误会。作为我们食物的主要农作物,都经过了近万年的人工遗传修饰,修饰的基因数以千计,在人类的食物中很少还有“自然”食品。

  其次,自然的不一定是安全的。自然界的大多数植物都不同程度地产生毒素,作为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防卫机制,来抵御那些危害它们的动物和昆虫。比如野生马铃薯中存在一种对人畜高度有毒的物质龙葵碱,由于人工的选择和改良,获得了无毒的马铃薯,即为现在生产种植的马铃薯。但在改良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较野生种更毒的类型。野生木薯带有致命的氰化物,甚至大豆也能引起胃痉挛。人类对动植物的几千年的改良已经大大减少了食物中的毒素水平,但众所周知,很多食品仍对人体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人类的很多疾病都与食品有关。

  此外,安全性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部分人群安全的食品,对另外一部分人不一定安全,如虾、蟹等海鲜食品是大多数人的美味佳肴,但对少数人则产生过敏反应。

  (2)有人认为,在批准商品化之前,应该弄清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长期效应。但我们都知道,今天所吃的主要食品,在将它们开辟成食物之前,都没有经过毒性检验,也未对它们进行过长期安全效应评价,人们都没有认为这些食品不安全。还有一些已知长期大量食用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如高脂肪、高蛋白等),没有人认为应该禁止。

  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已超过10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已有10亿之多。“经合发展组织”2000年初召开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大会,会议代表共400人,包括科研人员、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以及“环境主义”者,会上特别邀请了对转基因食品持反对态度的人士提出证据,但无一人能举出关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实例。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长期效应由此可见一斑。对待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比较科学的态度应该是遵循“安全性”的定义,坚持“实质等同”的原则。
  《《《五、结论》》》
  1、有更多的科学家在为转基因技术辩护。他们相信转基因技术会造福人类,要求在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转基因生物危害健康和生态环境之前,继续研究和开发利用转基因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认为:“农业转基因技术可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世界温饱问题的根本途径。应抓住时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转基因技术,以促进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说:“我是一个坚决支持转基因的人。转基因食品美国已经吃了六年,我们已经吃了三年,没有见过有一个人吃死的。”

  2、我国不拒绝转基因食品

  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所属的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介绍,目前转基因问题中的“正方”及“反方”均未能拿出有力证据让对方信服。欧洲部分国家反对转基因食品工业是出于贸易角度,而美国已经大量使用转基因食品,作为转基因技术的发源地及主要生产地,各州政府均没有法律要求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注。

  该负责人说,我国并不拒绝转基因食品,每年有相当一部分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技术的大豆,并且用这种大豆作饲料或榨油。我国农业部对转基因生物标识有明确的管理办法,要求对大豆、玉米、油菜籽、棉花种子及蕃茄等五大类17种农业原材料及直接加工品作出标识,而目前尚无规定要求对工业制成品作出转基因标识。

  3、转基因食品作为高科技食品,进入普通百姓家是不可逆转的趋向,人们对它提出种种质疑,是对人类自身健康和利益负责的态度,只会使科学家更加保持清醒的科学头脑和正确的方向,以使转基因食品扬长避短,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4、虽然转基因产品的利用存在许多安全性问题,但由于以人口爆炸为主要特征的人类社会急需解决食物短缺等问题,以及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市场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客观必然,而且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若退出此项技术的竞争,将可能失去与发达国家缩小差距的最后良机,因此,当务之急并不再是讨论是否应该接受转基因产品,而应该是如何对该产品的质量标准与销售安全进行科学的管理。

  于是在不到20年时间里,全世界已经有近50个国家开展了转基因植物田间实验,涉及60多种植物。据统计,在美国,转基因食品高达4000多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通商品。
  5、转基因标识应落实到位

  据对北京大学生的一次最新调查显示:64%表示对转基因食品不太了解。由于缺乏权威而明确的消费指引,一般人在是否接受这种新生食品时显得迟疑和担心,希望国家和媒体应该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利用立法对该种技术和食品“作出说明和标识”。

  国际消费者联会认为,“转基因食品——消费者有权知道”。中国消协一位负责人表示,在无法简单逃避的情况下,消费者首先要知道吃的是什么,然后才能决定吃还是不吃,也就是要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尊重选择权。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研究院罗云波教授介绍,我国于2002年3月20日出台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对转基因产品实施标识制度。目前国内的转基因食品主要还是国外进口的,例如大豆、玉米等。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表达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

  但是目前在市场上还不能马上看到有这样标注的产品,罗教授认为主要原因是虽然目前国家有强制性标识的规定,但是到具体操作却不能那么快,因为检测设备的到位,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检测标准的制定、认证和监管机构的分工等问题我国都还没有准备好,而且相关技术还未成熟同时亦需要给企业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所以要在市场上看见类似的标注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21世纪是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转基因食品的兴起是生物技术革命的必然。但是,技术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在没有得出最终结论之前,面对转基因食品,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6中国将何去何从

  (1).发展基因技术是大势所趋

  尽管各国对于转基食品保持着相当的谨慎,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法规,但即使像欧盟这样对于转基因食品要求苛刻的组织,仍然一面阻止美国、加拿大等国转基因食品的输入,一面也在积极地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毕竟转基因技术是一项能带来巨额收益的技术。谁掌握了新技术,谁就率先占领了新世纪世界农业。

  从长远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这首先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压力不断增大。专家们估计,今后40年内,全球人口将比目前增加50%。为此,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5%才能解决世界人口吃饭问题。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耕地的萎缩,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基因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出多少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农业版图。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农业部等部门就转基因植物问题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专家们认为,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瞻远瞩,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不失时机启动的“863”计划和近期批准的转基因专项计划,使我国在植物基因组和转基因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相对优势。如果说人们将杂交农作物的诞生、化肥的大量使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作为第一次农业革命的标志。那么现在,基因工程应用于农业领域,将使第二次革命近在咫尺。我国现已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农作物材料,有些已经过了多年的田间试验,产业化的条件已完全成熟,应该进一步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化。如果限制这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势必不仅会丧失我们已经取得的一些相对优势,失去在国际竞争中的先机,而且还会影响到农业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并使科研队伍失去凝聚力,导致人才重新流失。

  (2).在规范中求得发展

  由于目前科学界对基因技术尚未完全定论,但是,中国的农业发展如果等到定论以后再发展,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转基因食品作为高科技食品,进入普通百姓家是不可逆转的趋向,为了保障老百姓的安全,规范化的管理是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发展的关键。1993年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农业部每年受理两批基因工程体的安全评价,目前已受理了193项,批准进入商业化生产的仅有6项。在这种管理体系下,经过安全评价和检测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首次提到了转基因标识问题。2002年1月7日,农业部颁布条例的三个细则,其中一个细则就是:《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对农业转基因食品加强了管理。2002年4月8日卫生部发布了一个专门针对“转基因加工食品”的标识办法,即《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这个《办法》规定:从2002年7月1日后,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在这部包括6个章节26条的法规中,清楚地写道: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和表达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转基因食品来自潜在致敏食物的,还要标注“本品转XX食物基因,对XX食物过敏者注意”。这是针对百姓有“知情权”的一项重大措施。

  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的发展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公众自己,让消费者通过产品上明确的标示区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凭他们自己的选择购买商品,而监管部门则应加强执法力度,充分保障转基因食品市场的公正、公开、公平

  2009/01/1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