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创新题,急~~~在线等!~~

与中考接轨有关的题目,最好是新颖的,题型可多样化,附上答案(这个很重要哦!) 回答满意者再加分!~
另外可附上文言文常用词,并不只是"而""之"等.还有许多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的.
上一个问题已解决,但考虑到回答人少答案并不仔细,希望这个问题能找到满意答案.

一、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⑤掩口胡卢而笑。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④秦师轻而无礼。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余闻而愈悲。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④灭滑而还。

6.通“如”:好像,如同。例:军惊而坏都舍。

7.通“尔”,你,你的。例:①而翁归。②若欲死而父。③而母立于兹。

8.复合结构的用法

(1)“而已”:罢了。例: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②如是而已。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2)“而后”:才,方才。例: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三月而后成。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二、何

1.什么。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2.怎么样。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

3.哪里。例: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②却看妻子悉何在。③豫州今欲何至?④何由知吾可也。

4.多么。例: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③作计何不量!

5.为什么。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安陵群不听寡人,何也?④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⑤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6.怎么。例: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7.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8.何:通“呵”,喝问。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9.复合结构的用法

(1)“何如”:怎么样,怎样。例: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今日之事何如?③君谓皇上何如人也?④痛定思痛,痛何如哉!⑤求,尔何如?

(2)“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3)“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4)“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5)“何为”:⑴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⑵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⑶作什么。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6)“何意”:⑴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⑵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7)“何由”:⑴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⑵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⑶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8)“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10)“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12)“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我只贴了一半,你可以到这个网址去看看,里面全都有!http://club.heima.com/show_topic.aspx?forumid=1316637&topicid=158703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3
给你出题啊,个人觉得民族大义是应试教育欠缺的,可以出一篇爱国教育的阅读,然后让学生回答长大后怎样爱国
第2个回答  2009-02-03
你就结合现在的经济危机探讨一下学生的就业问题,设计一个问卷,调查表问题如金融危机以前在毕业前后对自己未来的规划的变化是怎样的?我用手机打的,所以不多说了,自己多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