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王昌龄《采莲曲》改写成一篇300左右记叙文,注意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如题所述

第1篇:采白莲
酷热的暑假,小强、小基、小包、小庄一起来找我去偷白莲,我还在睡午觉,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把我从梦中惊醒了,我一看,原来是小强他们来找我去采白莲,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去小强家玩(这是虚情假意)。”“那要早点回来哦”
我们到了晚上,拿起桨,快速地划,终于划到了湖边。
我们到了湖边,就开始采白莲,刚开始采,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的感觉,心想:这应该是白莲的味道。我就沿着这股味道一直向前走,哇,这里有好多的白莲啊!我赶紧叫他们一起过来这里采。“喂,小强、小基、小包、小庄你们快过来,那里有很多的白莲。”“是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信你们来瞧瞧。”
到了那里,我们就开始采白莲了,各种白莲的形状应该都一样,过了一会儿,白莲采完了,我们就开始打水仗,水一下一下地溅到了我们的身上,又溅到了白莲,白莲就游啊游,游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小强一看我们辛辛苦苦菜的白莲一下子不见了。我们赶紧找那可怜的白莲,好像我们在跟它玩捉迷藏呢!我们找呀找,就是找不到,眼看太阳快下山了,家长们也等不及了,就赶紧出来找。
过了一会儿,我们看见家长们,纷纷撑着小船,赶紧逃命。家长们沿着船划过的痕迹找到了我们。( 万景文学 www.wan-jing.com )
我到了家,就被挨打挨骂。虽然白莲没有采到,但我还是很开心!
第2篇:采莲蓬
去年夏天,城里太热,爸爸将我送到乡下舅舅家。一到那儿,我便嚷着让表哥带我去采莲。那天真热,我们来到荷花池边,只见池塘里挨挨挤挤地长满了荷叶,荷花以过了开放的旺盛时期。我迫不及待地跳上一只小船,表哥边划边顺手摘下一张大荷叶倒扣在我头上,说:“城里的白胖子,要小心太阳把你烤糊了。”说完,自己也倒扣一片荷叶在头上。这时我发现一只很大的莲蓬,急忙伸手去摘。这莲蓬长的真结实,怎么也摘不下来。我向前探着身子,没有成功,索性就站起身伸伸出手臂用力想拧断它,一不小心掉下了河。幸好我会有游泳,又爬上了船。表哥见我浑身湿漉漉的,说:“莲蓬怎么摘得下呢?要不要表哥来教你怎么样才能将莲蓬采下来吧!”“好啊!那你快点教我吧!”说完,表哥帮我剪了一个莲蓬。我学着表哥的样子,剪了好多个莲蓬又大又绿,看着真叫人眼花缭乱。天快黑了,我们带着莲蓬撑着小船,在碧绿的湖水上欣赏着美丽的荷花,满载而归。( 万景文学 www.wan-jing.com )
这时,我才觉得两个膀子像在火上烤一样,疼痛难忍。原来,是我在采莲蓬的时候,忘记了太阳的威力。
第3篇:采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当我念起这首诗,总会想起去年采莲的趣事。
那是一个炎炎夏日,我和妈妈、姐姐去一个很大的荷花塘边,妈妈准备让我和姐姐去采莲。到了塘边,妈妈把准备好的零钱递给了阿姨,阿姨收好钱把我和姐姐带到一个房间,给我们穿上了救生衣,又把我们带到几个木盆边,那盆就栓在塘边。我一眼望去,啊!满眼碧绿,时不时还出现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我踮起脚尖,却怎么也望不到头。阿姨让我们各自上了一个木盆,等我们坐稳了,便解开了绳子,木盆轻轻地飘荡起来。我害怕极了,一动不动地坐在小椅子上,生怕木盆翻了。我往前一望,看见姐姐大胆地划着桨,采着莲呢!我小心翼翼地伐起了桨,嘿,木盆还真的往前飘了。这下,我大胆地采莲了。我伸出手拉住了莲蓬的茎,使出吃奶的力气,想把莲蓬拔出来,木盆却开始倾斜,快翻了,我连忙松开手,往后退了一步,木盆这才平稳了下来。我心想:这可怎么采莲啊?木盆会翻的!这时,一把蓝色的剪刀闯进了我的视线。哦,原来是用剪刀剪啊!我拿起剪刀,顺利地剪下了莲蓬。我高兴地东剪一支,西剪一支,专挑大的剪。一会儿,我觉得太热,看小筐也装满了,可离两小时还早呢!便剪下一支荷叶,盖在头上,悠闲地拿起莲蓬,边吃边欣赏美景,惬意极了。一会儿,我又站起来,准备再采一些荷叶,让妈妈做荷叶饭。刚采了一会儿,两个小时就到了,我们提着莲蓬满载而归。一路上我摇头晃脑地说道:“荷塘满是莲,荷花开得艳。尝美味莲蓬,闻清香荷花!”
“哈哈!”妈妈和姐姐大笑起来。
啊!多有趣的采莲呀!
第4篇: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刘学锴)

第5篇:采莲蓬
在市政协的组织关怀下,我们十几个小朋友被组织安排到了湘潭县乌石镇景泉村来体验农村生活。我、弟弟和刘伯伯住在了一户姓谷的老农家里,他们家一共有三口人,谷爷爷、谷奶奶和他们的孙子牛牛。
我在那碧水青山的大自然里,象一匹脱疆的野马,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纯朴的美。我最喜欢玩捉迷藏,刚到那我就和弟弟、牛牛玩起了捉迷藏。他们家的房间很多,那么多的房间,随便躲,就很难找到的。但是我有一次躲在了一间像仓库的房子里,我看到了几个大米缸,一架楼梯、几个大麻袋和一个不知叫什么名字的用具。这个用具的一头是一根很长的木竿,一头是铁头。这个铁头是用镰刀头和一个90度的直角的铁块融合成的。我一看这个东西非常奇怪,没见过,便喊了牛牛来,一问,才知道是割莲蓬用的。“啊!是割莲蓬用的。”一听说割莲蓬,我和弟弟便高兴地嚷着要到他们家的荷花池里去割莲蓬。
第6篇: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每次想起这首诗,脑海里就会出现采莲姑娘们嬉笑着采莲的画面。虽然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却能想象得出:满是荷叶的水塘里,隐隐约约能看到几只小船穿梭其中,采莲姑娘们甜蜜的笑声和朴实的歌声,从那之中传出来。荷花身上特有的清香萦绕在鼻梁旁,似乎自己也成了“花中君子”,气质就如“出污泥而不染”一般……莲,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她以清纯脱俗,与世无争的形象赢得了许多人的青睐的目光。当一滴露珠从莲的花瓣上滑到花瓣尖儿又调皮地碰到莲叶上再滚落到水中时,轻轻的一声“扑通”,给心灵上增加了一种震撼。露珠滑动滚落的声音,我能听到,我的心也能听到,是那样的轻微,让人不得不仔细聆听,然后,忽然会有一种安静无杂念之感……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水乡的柔美造就了莲的清爽,虽然我生在江南,也住在江南。却从未见过真正的“荷塘”,偶尔会发现路边池塘里多了几朵荷花,也偶尔会看见几个调皮的孩子下水摘几枝莲蓬,偷偷的窃笑和逐渐舒展的眉根以及微微上杨的嘴角,让人想起了什么,又忘掉了什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与我无缘,但我能感觉得到;采莲女的歌声与我无缘,但我也能想象得出。也许,在现在,真的没有古代诗人所说是“莲”之美景,采莲女的歌声也离我们远去,然而,它却在我们心中久久回荡……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莲,在水中成就了她的君子风范,也在水中展示了她的淑女风采,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依旧保持着她一贯的作风——亭亭玉立,远离纷争。而我们需要向她学习的,就是静下心来,合理放松……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再次品味这首诗,采莲似乎如此有趣。
第7篇:莲
记得小时候,我家旁边就有一个池塘,那个池塘里种的全是莲花。
一到夏天,莲花开放了,刚开放的是嫩黄的,盛开的是粉红色的,花朵中间,几片花瓣托着莲蓬伫立在水中,中间还露出几个花蕊,花瓣下部分是粉色的,上面泛着白,真像一位浓妆淡抹的少女!几片莲叶围着这朵莲花,如众星捧月般,莲叶是那样绿,把池塘里的水也染成了绿色,莲叶是一簇簇的,挤满了整个池塘,莲花的艳丽把鱼儿也吸引过来了,鱼儿跳出水面,想亲吻一下这美丽的莲花,鱼儿把水珠也带到了莲叶上,这时的莲花好似一个洗完脸的孩子甩了甩头,把身上的“珍珠”又甩了下去。
莲花与其他的花不同,它不与莲叶在一起,它是一枝独秀,没有莲叶也能如此美丽。
池塘中那朵朵莲花,把我和村中的孩子吸引过来,我们赶着早晨的时间来看这美景,早晨的莲叶上有无数的“小珍珠”,它们闪着银光,尽量的显现出自己的美,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美丽。但是,过了早晨,它们就蒸发了。看过美景之后,我们又去挖莲藕、捉泥鳅、钓鱼、玩耍、嬉戏了。
总之,这一片莲塘,给了我无数的欢乐,它充实了我的童年,它甚至代表着我的童年。
现在,再也没有如此美景了,现在虽然可以到四海公园的睡莲,它的颜色也很丰富,形态也很多,但它总比不上我心中的那个小莲塘。因为一想起它,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
第8篇: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短短122字,道出了许多文人的心语,阐明了当今多少人的爱物。
作者所言即是,爱牡丹者甚多,爱莲者无几,牡丹以富贵着称,而莲一无所有。
我爱牡丹,爱他的娇贵,但我更爱莲,爱他的纯洁,爱他的至高无尚。
漫步在池塘边,观赏着含苞欲放的薄清莲,再也受不到外界的干扰,仿佛是一个清新的世界。
盛开的那一刻,花边彩碟翻飞,水面金蜓戏水,中间还荡游着百尾鳞鱼,再加上沁人心脾的芳香,不由得你不醉。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情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五月暖风时起时停,有时吹得漫天皆蓝,有时吹得雨打荷叶。在这美妙的一刻,珍珠滚叶,翡翠盘旋,风在动,雨在响。好似一幅壁画,如仙境美妙至极。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傲,傲世俗败坏,浊风四起,洁,洁身污塘,以自己的航向为准,不会随波逐流,葬身世风。
莲,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莲,通达事现。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莲,志洁行廉,仪表庄重,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莲,污浊的世间里,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政治的操守。
爱莲者,何患无词?
第9篇:睡莲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去湿地公园玩。爸爸把车停在树荫下,我看到小河边水草旁长了一些荷花,小伞的中间挺立着一朵含苞待放的粉红色的莲花,花瓣紧紧合拢,仿佛在积攒怒放的力量。旁边还有一些荷叶光秃秃的,被虫子啃了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失望说:“走我们去看那边的睡莲。”
我们来到一座独木桥边。成行的柳树甩动长长的辫子,留下片片绿荫。我们坐在树荫下吹着凉风,我往水边一看许多圆圆的绿色小荷叶挨挨挤挤地与满半条小河奇怪的是它没有荷叶挺立带刺的柄。爸爸告诉我这就是睡莲。我想大概是因为它的叶片都睡在水面上,又长的像莲花吧!睡莲的花不像莲花那样高雅,它的花瓣比较像荷花而多。呈放射状像不同方向散开,中间还有鹅黄色的花蕊。睡莲的花颜色多种多样。有米黄的像邻家小妹、有纯白的像可爱天使、有淡橙色的像顽皮的女生、还有淡紫色的像拥有浪漫梦想的花季少女……
一阵风吹来睡莲的叶子随风漾出片片波纹。睡莲花调皮地随风左摇右摆漂亮极了。我久久的看着真想摘一朵带回家。妈妈仿佛看出我的心思,递给我带来的相机。我如痴如醉地拍着满池盛开的睡莲。留下这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我爱荷花,更爱睡莲!
第10篇:莲
记得小时候,我家旁边就有一个池塘,那个池塘里种的全是莲花。
一到夏天,莲花开放了,刚开放的是嫩黄的,盛开的是粉红色的,花朵中间,几片花瓣托着莲蓬伫立在水中,中间还露出几个花蕊,花瓣下部分是粉色的,上面泛着白,真像一位浓妆淡抹的少女!几片莲叶围着这朵莲花,如众星捧月般,莲叶是那样绿,把池塘里的水也染成了绿色,莲叶是一簇簇的,挤满了整个池塘,莲花的艳丽把鱼儿也吸引过来了,鱼儿跳出水面,想亲吻一下这美丽的莲花,鱼儿把水珠也带到了莲叶上,这时的莲花好似一个洗完脸的孩子甩了甩头,把身上的“珍珠”又甩了下去。
莲花与其他的花不同,它不与莲叶在一起,它是一枝独秀,没有莲叶也能如此美丽。
池塘中那朵朵莲花,把我和村中的孩子吸引过来,我们赶着早晨的时间来看这美景,早晨的莲叶上有无数的“小珍珠”,它们闪着银光,尽量的显现出自己的美,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美丽。但是,过了早晨,它们就蒸发了。看过美景之后,我们又去挖莲藕、捉泥鳅、钓鱼、玩耍、嬉戏了。
总之,这一片莲塘,给了我无数的欢乐,它充实了我的童年,它甚至代表着我的童年。
现在,再也没有如此美景了,现在虽然可以到四海公园的睡莲,它的颜色也很丰富,形态也很多,但它总比不上我心中的那个小莲塘。因为一想起它,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
第15篇:莲
我爱莲,不因她的外表只因她的芳香为人们带来一丝清凉;我爱莲,不因她的芳香只因她的用途传遍四方。
我赞莲,赞她有袅娜可爱的茎叶;赞她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她的果实都是食物中的佳品。她的生长,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色调。赞她不孤芳自赏,不清高自傲,不羞羞答答。她亭亭玉立,宛如一位仙子静立水中;她温婉可爱,宛若一个顽皮的姑娘嬉戏玩耍;她清洁无瑕,洗净人间所有污秽,为人间增添无限美好!
莲全身是宝。莲子:补脾止泻;莲心:降热消暑;莲房:清热止血;莲藕:凉血祛暑;莲叶:清热解毒;藕节:止血消瘀;莲须:固肾涩精……但她总是默默奉献自己,为人们提供一切果实,奉献芳香!
我不是一位诗人,也不是一位画家。我不能用诗文来表达我对她的情感,也不能用图画来描绘我对她的情感!我只是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我只能用默默的眼光去赞美她,怜爱她。
牡丹,娇艳富贵;梅,孤高自傲!莲,清洁无瑕,她从不夸赞自己的美,从不娇艳炫耀。她只是默默的为人们提供一切她的果实与芳香!
因此,我爱莲,我赞莲。只因她比世间任何一件事物都美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28
公元100年,也就是东汉永平十二年,镇守西域近三十载的七旬老将班超,坐在距京城洛阳万里之遥的大漠帐中,上疏汉和帝:“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听着呼啸的北风,望着帐外的飞沙,老病交加的定远侯思乡心切,声泪俱下地写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简直是老将军近乎绝望的哀鸣:连河西的酒泉也不指望到达,只要能活着进入玉门关,踏上故国的疆土,老臣就知足了!
这般陈述,谁能不为之动容!和帝于是下诏征召班超回朝。永平十四年八月,在西域征战了三十一年的老将军长途跋涉回到洛阳。然而,常年艰苦的军旅生涯落下的疾患,一旦叶落归根很快加重了,一个月后,他长眠在自己的土地上。
玉门关,这河西走廊的尽头,不仅是中土与西域的交界,而且自古就成为西行旅人心理上的一个关隘。就连班超的“但愿生入玉门关”一句,也常常被直接借用到后代诗人的作品中:“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独坐,惟思生入玉门关。”(胡曾《玉门关》)戴叔伦的《塞上曲》倒是少一些悲凉,多几分豪放:“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诗中影响最大的,当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座戈壁中的孤城,已经成为令人心寒的遥远边关的代称,是春风和皇恩永远达不到的寒冷地带。
而玉门关,却是最令我激动的一个地方,它是我们在甘肃的拍摄计划中最边远的一个点。
莫高窟出发,过敦煌市区西行,是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大约三四十公里,北边出现一条修筑在戈壁滩上的路,这就是通往玉门关的路。据介绍,路由敦煌当地的私人修筑,也由私人承包。敦煌已经成为一座旅游城市,人们的思路都不由得围绕着旅游展开。
不知走了多久,路的尽头远远地出现了一座四方的小城,孤零零矗立在大漠戈壁上。这就是汉玉门关遗址所在地——小方盘。据考证,这里是西汉玉门都尉治所遗址。相传,汉代和阗玉输入中原,就是在这里验关的,因此它得名玉门关。同河西众多的古城址一样,城是用黄土夯筑的。四方的城堡敦敦实实,墙体经过两千余年的风吹日晒,已经斑驳破旧。城堡的顶部早就坍塌了,朝北的门洞顶上也已开裂。走到近前,不能不叹服古城当年的雄伟——它的两侧应该修筑着坚实的长城,关城内外,派驻着重兵把守。然而今天,把它放到如此宽阔的天与地之间,它又显得那么弱小,那么孤立无助。尽管下午的秋阳把土城照射得金光灿灿,仍然丝毫不能减弱它的沧桑与荒凉。
由小方盘向东,大约十几公里的古道旁,我们找到一座大型的残破古堡,当地人叫它大方盘,考古学家称之为河仓城。它是一座长方形的建筑,东西长百余米,断墙残垣中,还能看出分作三间的隔断,和前后墙上一排排孔洞。这是汉至魏晋时期为玉门关储备粮草的军需仓库,城南不远处的小山上有一座烽燧,叫作“河仓燧”。绕到仓城北面,可以看出它修筑在一片河床旁的天然台地上,北边一里之遥,就是灌溉河西数百公里的疏勒河。河道早已干涸,空留下宽阔的结着白色盐碱壳的河床,和岸边残留的芦苇。
这时候,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牵着一匹马朝我们走过来,招呼我们骑马照相。看来这么荒凉的地方,出现游客的机会也不会太多。老太太见有人来,十分热情,跟我聊了起来。我问她住哪儿,她说家在县城。我问她怎么跑这么远来,她指着城西边说:“我们那边有个房子,我老头是这儿看城的,县博物馆给他每月六百块钱工资,这匹马就养我自己。”我问她客人多吗,她说旅游季节还行,一年也有个四五千块钱收入,能供她穿个衣看个病的。她絮絮叨叨给我介绍这座残城,指着东南角一堆坍塌的墙体说:“这是前几天才塌的!”我注意到,这是仓城外围坞墙的角墩,大块带着夯层的墙体可怜地歪倒下来。坞墙早已残破得断断续续,西南角的角墩也残损得只剩下柱子般的一条。我问老太太:疏勒河还有有水的时候吗?“就秋天这两个月没有,蒸发量太大!”
她的回答倒让我有些惊喜:疏勒河还活着!这片戈壁荒漠,幸亏有这条珍贵的河,才不至于让生命绝灭。路边的芦苇和蒿草告诉我们,水对生命是多么重要,这些植物又是多么容易满足。只要有一点点水,哪怕它深在地下多少米,就有顽强的草木给我们奉献出绿色。相信两千年前,这里的生态状况会比现在好得多。有这条疏勒河的好水,沿途应该是一片美丽的绿洲。不然怎么可能在这里设关驻兵?兵士的给养从何而来?然而正是因为设关驻兵,从汉代开始,就在这一代屯田开发。两千年来对自然的无尽索取,疏勒河水几乎被榨干了。原本浩浩荡荡注入新疆罗布泊的河水,如今在敦煌境内就消失了。沿岸安西、敦煌的大片土地成了极旱荒漠,远离河床的地方,连骆驼刺和红柳都长不出来。
在小方盘北边,我们竟意外地看到一片小小的海子,碧清碧清的水映着蓝天,在黄土坡下美得让人不能相信,一开始我们都以为看见海市蜃楼了。但它是一片实实在在的水,一片可怜的美丽的水。
从玉门关往西不远,平坦的古道北侧,出现一带残长城。这是一段汉长城遗址。敦煌境内的汉长城保留得最多最完整,长城沿线的汉代烽燧也比比皆是,形成一道完整的防御体系。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甘肃省考古所岳邦湖、钟圣祖等几位老先生组成考察组,沿着疏勒河调查汉长城遗迹,先后五次进入“死亡之海”罗布泊,行程三万余里,调查长城五百多公里,烽燧、城址二百多座。不到这里实地感受,谁能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艰辛、精神的可敬!
这段长城残高只有不到两米,下面近一半被砂石掩埋了。残存的墙体夯层清晰,走近一看,夯层中夹杂着植物的茎杆:终于见到这种红柳长城了!这就是河西一带最有特色的长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由砂石夹红柳或芦苇层叠夯筑的长城,含着生命的长城。
拍摄完斜阳下的玉门关,天很快黑了。夜晚的戈壁空空荡荡,关城的影子渐渐看不清了,高悬的明月毫不吝啬地将白亮的月光射进车窗。此情此景,正应了那句唐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我这万里外的旅人,此时倒丝毫没有凄凉感伤的情绪,只有又完成一个省拍摄任务的轻松与满足,和置身大汉雄关的壮阔。
月亮就要圆满了——离八月十五中秋节只有三天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2-27
写的是采莲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