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筋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如题所述

1.钢筋加工
1.1条料弯曲
1.现象
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
2.原因分析
每批条料或多或少几乎都有“慢弯”。
3.预防措施
减轻条料弯曲程度。
4.治理方法
直径为14mm和14mm以下的钢筋用钢筋调直机调直;粗钢筋用人工调直:可用手工成型钢筋的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板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曲处扳直,必要时用大锤配合打直;将钢筋进行冷位以伸直。
1.2钢丝表面损伤
1.现象
冷拔低碳钢丝经钢筋调直机调直后,表面有压痕或划道等损伤。
2.原因分析
(1)调直机上下压辊间隙太小。
(2)调直模安装不合适。
3.预防措施
(1)在一般情况下,钢丝穿过压辊之后,应使上下压辊间隙为2-3mm。
(2)根据调直模的磨耗程度及钢筋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合适的偏移量。
4.治理方法
取损伤较严重的区段为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和反复弯曲试验,如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则钢丝仍按合格品使用;如不符合要求,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仅允许用作架立钢筋或分布钢筋,而且在点焊网中应加强焊点质量检验。
1.3箍筋不方正
1.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或两对联角线长度不相等。
2.原因分析
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3.预防措施
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4.治理方法
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对于Ⅰ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调整;对于其他品种钢筋,不得直开后再弯曲。
1.4成型尺寸不准
1.现象
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
2.原因分析
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3.预防措施
加强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向角底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现两边分画。 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过程、扳距取值等)以作为示范。
4.治理方法
当所成型钢筋某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的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和构造特征分别处理。如果存在超偏差部分对结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或钢筋无法安装的,则必须返工;返工时如需重新将弯折处直开,仅限于Ⅰ级钢筋返工一次,并应在弯折处仔细检查表面状况。
1.5已成型好扔钢筋变形
1.现象
钢筋成型后外形准确,但在堆放或搬运过程中发现弯曲、歪斜、角度偏差。
2.原因分析
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物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搬运频繁,装卸“野蛮”。
3.预防措施
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支垫应合理;尽量按施工需要运去现场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翻垛。
4.治理方法
将变形的钢筋抬放成型案上矫正;如变形过大,应检查弯折处是否有局部出现裂纹,并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1.6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1.现象
箍筋末端未按规范规定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
2.原因分析
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应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
3.预防措施 熟悉半圆(180°)弯钩、直(90°)弯钩、斜(135°)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程要注意图纸上标注和说明。因为并不是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构件中箍筋都取斜弯钩,而只有某结构部位才帮斜弯钩;至于哪些结构所用构件属于受扭,配料人员也不掌握。如果图纸上表述不清或有疑问,应了解确切后再配料。
4.治理方法
对于已加工成型而发现弯钩形式不正确的箍筋,应做以下处理:斜弯钩可代替半圆弯钩或直弯钩;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不能代替斜弯钩。
2.钢筋安装
2.1骨架外形尽寸不准
1.现象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
2.原因分析
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多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3.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
2.2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
1.现象
(1)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2)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不准。
2.原因分析
(1)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得太少。
(2)当采用翻转模板生产预制平板时,如保护层处在混凝土浇捣位置上方(浇筑阳台板、挑檐板等悬臂板时,虽然是现浇的,不用翻转模板,也有这种情况),由于没有采取可靠措施,钢筋网片向下移位。
3.预防措施
(1)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例如用铁丝将网片绑吊在模板楞止上;采用翻转模板时,也可用钢筋承托网片(钢筋穿过侧模作为托件),再在翻转后抽除承托钢筋9如不是采用翻转模板,则在混凝土浇捣后抽除)。
4.治理方法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的仪器探测确认),则应根据平板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
2.3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1.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2.原因分析
(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
(2)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
(3)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
(4)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3.预防措施
(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说明。
(2)记住轴心受位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
(3)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连接区段”含义。
(4)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位或受压理解不同,则应讲座解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4 对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质量问题简要剖析

4.1 化学成分

(1)由于化学成分超出标准允许范围,往往造成钢材性能不合格。如:1997年6月发陕西府谷电厂ø22 mm热轧带肋钢筋在使用时发生脆断,经取样化验分析,碳、硅、猛含量分别达到0.31%、0.86%、2.83%,均大大超出标准规定上限,造成冷弯脆断。

(2)钢中碳、锰、硅含量低于下限,造成钢材性能偏低。

1995年我公司发往山西省潞安钢铁炉料公司ø22 mm热轧带肋钢筋,在抽查中发现有 2支样品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力学性能抽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抽查性能分析结果

屈服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 伸长率/% 冷弯
330 475 31 合格
320 465 30 合格

对其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4.

表4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C/% Mn/% 判定结果
0.145P 1.31 不合格
0.155 1.31 不合格

由于成分低于标准下限,造成钢筋性能不符合标准。

(3)成分不均,偏析严重,形成带状组织,造成材料各向异性。

(4)残余元素总量较高,碳当量偏高,造成钢材冷弯脆断。

2000年8月 10日二轧厂生产的ø18 mm热轧带肋钢筋,经榆次昌泰公司销往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后,在工地验收时发现断裂现象。我公司在顾客取过试样的3支钢材上各取1支样,试验结果有2支断裂,其中 1支试样抗拉强度达850 MPa,且无屈眼点。钢研所对其中1支断裂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是五大元素都在标准范围内,残余元素铬含量高达0.413%,超出标准规定0.113%,铬、镍、铜的残余总量达0.608%,超出标准规定的0.008%;实际碳当量值达0.58%,超出标准规定值0.06%。

4.2 金相组织

钢研所对在2000年8月万家寨引黄工程抽样检查中发生断裂的样品进行金相组织测试,结果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少量珠光体,与常规的HRB335金相组织铁素体+珠光体有很大不同,从贝氏体产生的原因分析,主要是钢中含铬、镍元素比例高,再由于外界冷却速度过快,导致心部为羽毛状上贝氏体;边部为针状下贝氏体,贝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同时降低钢的塑性,因此产生弯曲断裂现象。

组织晶粒粗大,脆性增加,1996年10月发往运城拖配厂ø25 mm带肋钢筋,在使用时冷弯脆断,经测试晶粒度在8级。

4.3 重量偏差

负公差轧制,减少了钢筋断面尺寸,从而出现小规格理论重量较实际重量差异增加,甚于超出标准规定的重量偏差;由于断面减少,而试验方法是采用公称断面测算性能,从而影响钢筋性能,按平均3%重量偏差测定,相对公称横截面积按510 MPa抗拉强度计算,负差可降低抗拉强度15 MPa,降低屈服强度近 10 MPa。

4.4 塑性夹杂物较多且分布于表面

5 生产工艺对热轧带肋钢筋质量问题的影响

我公司生产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助钢筋主要生产工艺为 3座 15 t氧气顶吹转炉,连铸坯为150 mm × 150 mm ×(3200~4000)mm,经三段连续式油气混烧式加热炉加热后再经 550 × 1/430 × 2/330 ×(2+1)/330 ×1轧机轧制成 ø18-ø32 mm热轧带助钢筋。

影响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助钢筋质量的因素有:冶炼工艺、轧制工艺以及其他因素,下面仅就轧制工艺的影响作一探讨。

5.1 加热温度、终轧温度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由于碳、锰、硅含量较碳素结构钢高,因此在加工中变形抗力大,为使变形抗力降低,塑性增加,往往希望加热温度高些,但轧制加热温度过高(1150℃以上)特别是终轧温度过高(1000~1050℃),轧后慢冷,会使钢筋组织晶粒粗大,形成网状铁素体与魏氏组织,降低钢筋的韧塑性,造成脆断。

5.2 冷却速度的影响

终轧温度过高,也使钢筋轧后冷却速度相应增大,使钢容易形成贝氏体与伪共析组织,这类组织除硬度强度偏高外,其他性能都很差,是导致钢筋脆断的原因之一。

5.3 轧制速度的影响(表5)

二轧厂轧制速度在原来的4.2 m/s基础上,通过成品单拖,更换单带电机,增加中轧机和成品轧机田径和半连轧改造等方法提高了轧制速度:1979年前,轧制线速度为4.2 m/s;1979~1980年,成品单拖轧制速度为5.53 m/s;1980~1984年,更换电机后轧制速度为 6.7 m/s;1984年- 1999年,增加辊轻,轧制速度为7.6 m/s;1999年半连轧改造后轧制速度为8.5 m/s。

表5 轧制速度对抗拉强度的影响

规格/mm 轧速/m·s-1
6.7 7.6 8.5
ø18 592.10 585.29 583.29
ø20 595.38 586.82 577.64
ø22 584.94 582.66 568.32
ø25 581.72 579.79 559.46

注:表中数据为随机抽取100个连续炉批号抗拉强度的算术平均值。

从表5可以看出,由于轧制速度的提高,轧制周期缩短,抗拉强度普遍下降,特别是大规格。其原因是终轧温度过高,轧后慢冷,会使钢筋中晶粒粗大,形成网状铁素体与魏氏体,降低钢筋的韧塑性,造成抗拉强度值降低。

6 改善和提高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质量措施

(1)为保证钢的内在质量,在优化合金结构时,要严格工艺操作规程,把碳、锰、硅含量尽量控制在中限,特别是锰含量控制在1.30%~1.45%之间较佳。

(2)冶炼时合金配比要合理、得当,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吹氮,确保钢水成分均匀,控制得当。

(3)采用V、Ni、Ti微合金元素,可细化组织,增加强度。

(4)采用低温轧制,获得较细小的铁素体,增加贝氏体数量,从而提高钢的强度、韧性。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终轧温度,钢坯加热温度控制在1100℃~1150℃较为理想,使原始晶粒不易长大;终轧温度控制在830℃,采用喷雾冷却,可显著细化晶粒,并严格执行轧制工艺制度。

(5)为防止孔型过度磨损,保证成品钢材外形规格尺寸和表面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要严格执行换辊倒槽制度。

(6)增加芯热回炉控制冷却工艺,可大大提高钢材的强度(150—230 MPa)、焊接性能、延伸性能和弯曲性能,减少不合格品。

7 结语

对影响热轧带助钢筋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除论证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类因素和提出需要改善产品质量的措施外,还针对产品的特性、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对策实施、攻关,争取使公司的主导产品——热轧带肋钢筋真正用于国家的大型工程并保质保量打出名牌,赢得顾客的充分信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30
对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质量问题简要剖析

1 化学成分

(1)由于化学成分超出标准允许范围,往往造成钢材性能不合格。如:1997年6月发陕西府谷电厂ø22 mm热轧带肋钢筋在使用时发生脆断,经取样化验分析,碳、硅、猛含量分别达到0.31%、0.86%、2.83%,均大大超出标准规定上限,造成冷弯脆断。

(2)钢中碳、锰、硅含量低于下限,造成钢材性能偏低。

1995年我公司发往山西省潞安钢铁炉料公司ø22 mm热轧带肋钢筋,在抽查中发现有 2支样品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力学性能抽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抽查性能分析结果

屈服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 伸长率/% 冷弯
330 475 31 合格
320 465 30 合格

对其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4.

表4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C/% Mn/% 判定结果
0.145P 1.31 不合格
0.155 1.31 不合格

由于成分低于标准下限,造成钢筋性能不符合标准。

(3)成分不均,偏析严重,形成带状组织,造成材料各向异性。

(4)残余元素总量较高,碳当量偏高,造成钢材冷弯脆断。

2000年8月 10日二轧厂生产的ø18 mm热轧带肋钢筋,经榆次昌泰公司销往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后,在工地验收时发现断裂现象。我公司在顾客取过试样的3支钢材上各取1支样,试验结果有2支断裂,其中 1支试样抗拉强度达850 MPa,且无屈眼点。钢研所对其中1支断裂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是五大元素都在标准范围内,残余元素铬含量高达0.413%,超出标准规定0.113%,铬、镍、铜的残余总量达0.608%,超出标准规定的0.008%;实际碳当量值达0.58%,超出标准规定值0.06%。

2 金相组织

钢研所对在2000年8月万家寨引黄工程抽样检查中发生断裂的样品进行金相组织测试,结果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少量珠光体,与常规的HRB335金相组织铁素体+珠光体有很大不同,从贝氏体产生的原因分析,主要是钢中含铬、镍元素比例高,再由于外界冷却速度过快,导致心部为羽毛状上贝氏体;边部为针状下贝氏体,贝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同时降低钢的塑性,因此产生弯曲断裂现象。

组织晶粒粗大,脆性增加,1996年10月发往运城拖配厂ø25 mm带肋钢筋,在使用时冷弯脆断,经测试晶粒度在8级。

3 重量偏差

负公差轧制,减少了钢筋断面尺寸,从而出现小规格理论重量较实际重量差异增加,甚于超出标准规定的重量偏差;由于断面减少,而试验方法是采用公称断面测算性能,从而影响钢筋性能,按平均3%重量偏差测定,相对公称横截面积按510 MPa抗拉强度计算,负差可降低抗拉强度15 MPa,降低屈服强度近 10 MPa。

4 塑性夹杂物较多且分布于表面

生产工艺对热轧带肋钢筋质量问题的影响

我公司生产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助钢筋主要生产工艺为 3座 15 t氧气顶吹转炉,连铸坯为150 mm × 150 mm ×(3200~4000)mm,经三段连续式油气混烧式加热炉加热后再经 550 × 1/430 × 2/330 ×(2+1)/330 ×1轧机轧制成 ø18-ø32 mm热轧带助钢筋。

影响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助钢筋质量的因素有:冶炼工艺、轧制工艺以及其他因素,下面仅就轧制工艺的影响作一探讨。

5.1 加热温度、终轧温度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由于碳、锰、硅含量较碳素结构钢高,因此在加工中变形抗力大,为使变形抗力降低,塑性增加,往往希望加热温度高些,但轧制加热温度过高(1150℃以上)特别是终轧温度过高(1000~1050℃),轧后慢冷,会使钢筋组织晶粒粗大,形成网状铁素体与魏氏组织,降低钢筋的韧塑性,造成脆断。

5.2 冷却速度的影响

终轧温度过高,也使钢筋轧后冷却速度相应增大,使钢容易形成贝氏体与伪共析组织,这类组织除硬度强度偏高外,其他性能都很差,是导致钢筋脆断的原因之一。

5.3 轧制速度的影响(表5)

二轧厂轧制速度在原来的4.2 m/s基础上,通过成品单拖,更换单带电机,增加中轧机和成品轧机田径和半连轧改造等方法提高了轧制速度:1979年前,轧制线速度为4.2 m/s;1979~1980年,成品单拖轧制速度为5.53 m/s;1980~1984年,更换电机后轧制速度为 6.7 m/s;1984年- 1999年,增加辊轻,轧制速度为7.6 m/s;1999年半连轧改造后轧制速度为8.5 m/s。

表5 轧制速度对抗拉强度的影响

规格/mm 轧速/m·s-1
6.7 7.6 8.5
ø18 592.10 585.29 583.29
ø20 595.38 586.82 577.64
ø22 584.94 582.66 568.32
ø25 581.72 579.79 559.46

注:表中数据为随机抽取100个连续炉批号抗拉强度的算术平均值。

从表5可以看出,由于轧制速度的提高,轧制周期缩短,抗拉强度普遍下降,特别是大规格。其原因是终轧温度过高,轧后慢冷,会使钢筋中晶粒粗大,形成网状铁素体与魏氏体,降低钢筋的韧塑性,造成抗拉强度值降低。

6 改善和提高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质量措施

(1)为保证钢的内在质量,在优化合金结构时,要严格工艺操作规程,把碳、锰、硅含量尽量控制在中限,特别是锰含量控制在1.30%~1.45%之间较佳。

(2)冶炼时合金配比要合理、得当,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吹氮,确保钢水成分均匀,控制得当。

(3)采用V、Ni、Ti微合金元素,可细化组织,增加强度。

(4)采用低温轧制,获得较细小的铁素体,增加贝氏体数量,从而提高钢的强度、韧性。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终轧温度,钢坯加热温度控制在1100℃~1150℃较为理想,使原始晶粒不易长大;终轧温度控制在830℃,采用喷雾冷却,可显著细化晶粒,并严格执行轧制工艺制度。

(5)为防止孔型过度磨损,保证成品钢材外形规格尺寸和表面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要严格执行换辊倒槽制度。

(6)增加芯热回炉控制冷却工艺,可大大提高钢材的强度(150—230 MPa)、焊接性能、延伸性能和弯曲性能,减少不合格品。

6 结语

对影响热轧带助钢筋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除论证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类因素和提出需要改善产品质量的措施外,还针对产品的特性、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对策实施、攻关,争取使公司的主导产品——热轧带肋钢筋真正用于国家的大型工程并保质保量打出名牌,赢得顾客的充分信赖。